株洲经验在金马
2017-06-05王宏志
■ 王宏志
株洲经验在金马
■ 王宏志
全国各地知青工作者前往株洲参观学习(1974年)
1974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的内刊刊登《湖南日报》记者采写的“株洲市厂社挂钩,举办社队林、茶场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报道”,引起中央领导和各方的关切重视。同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一个很好的典型”的调查报告,并配发“大有希望的事业”短评。新华社当日发了通稿。湖南株洲经验主要内容是:采取了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的新形式,坚持“三点四对口”即挂钩的农村社队既是单位的安置知识青年点,又是志愿农村点和战备点,做到知识青年对口下,带队干部对口派,管理工作对口抓,支持农业对口搞。变跨省、市的易地安置为就地就近安置。这一新的安置形式既顺应了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新形势,又符合广大知青及其家长的思想实际和觉悟程度,受到全国各地的欢迎,纷纷学习和推广。
金马公社位于昆明市区东部,1950年分属昆明县第三、四区,1956年分属昆明市官渡区、龙泉区,1958年属市第三农场。1962年9月由昆明国营农场划归官渡区,设立金马公社;1984年改金马办事处,1988年置镇。2003年撤镇设立金马街道,辖金马、东华路、大树营、方旺、十里、牛街6个社区。
金马公社自1973年到1977年接纳下乡知青1048人,加上1978年后下乡知青合计1120人,分布在10个大队、44个小队。与之对应的厂矿挂钩单位云南内燃机厂、省邮电总站、省邮电学校、解放军二炮招待所、解放军汽车22团、官渡区级机关和区属单位等54个。
参加知青参观团的官渡区各公社的团委书记在北京合影(二排左四为金马公社团委书记牛云,1974.7)
实践证明,厂社挂钩、集体插队、带队干部参加领导的株洲经验,调动了工农和城乡两方面的积极性。在金马,无论是动员单位的厂矿院校,还是安置单位的农村都把知青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厂矿院校成立了有专人负责的知青办,负责知青下乡前的宣传动员工作和知青下乡后的协助管理工作;农村从公社到生产队都建立了有社队领导、带队干部、知青代表参加的知青领导小组,从政治上、生活上、劳动上关心知青,使他们在广阔天地茁壮成长。到1978年,全公社有两名知青入了党,有100多知青入了团,30多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省邮电局下乡知青徐尉民,在云山大队六合实业村插队,表现优秀,回城后调任官渡区组织部副部长。区公安局下乡知青熊术新,由于工作突出,1976年被推选为金马公社团委书记,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涌现了苏建、宋慧、花显仙、周洪伟、柏桂珍、秦功华、往跃武、张桂珠、苏叶英、冯建平、张淑华、樊金平等一批先进知青,更多的知青成了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和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在学习株洲经验前,金马公社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工副业仅办一些同种养业相关的作坊式小规模的加工业与修理业。学习株洲经验后,与之挂钩的54个单位把知青点变成了支农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公社10个大队、44个生产队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技术出技术、有钱出钱,形成了金马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如省邮电局主动帮助六合实业这个多年缺水电的山区生产队把电拉通,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和用人工磨面的历史。1977年为支援云山大队修大黑箐水库,他们送去急需的水泥57吨,还为大队办起了五小工业,同时,还帮助新迎大队出动了几十辆汽车拉化肥、种子。1978年在农业学大寨中,他们又出动了100多辆汽车帮大迎大队从山上拉土填铁路塘。省内燃机厂在1978年大旱的情况下,出动了800多人次,帮助方旺大队挑水抗旱夺丰收。为解决以副养农问题,还修复了4台机床,给方旺大队办五小厂,同时还给关上大队2台机床,搞农机配件浇铸。35027部队出动了推土机,帮关上大队和和甸营生产队开荒改土,支援钢筋建温室。汽车22团帮十里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出动了1000多人次,开挖了一条新河道700多公尺。在云南内燃机厂、省邮电局、市陶瓷厂、昆明电机厂的支持下,一百多亩的方旺大队茶场、三百多亩的云山大队茶场,四百多亩的十里大队茶场也是吐气芳馥,芳名远播。株洲经验更加广泛地在全公社范围内开花结果。
出席云南省第二次再教育会议的代表到金马公社参观学习
参加官渡区首届知青先代会的金马公社方凹大队代表合影留念(1975.12)
在学习株洲经验中,由城里派到农村的带队干部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按照安置单位的要求,比如需要汽车拉货,需要推土机推路等等,都要通过知青带队干部向动员单位反映解决。另一方面,对动员单位在安置知青、政策落实方面的意见也要通过带队干部向安置单位传达解决,双方有什么误会也往往靠带队干部从中化解。在协调好动员单位和安置单位的关系,发挥城乡联络员作用的同时,带队干部还与当地干部融为一体,配合农村做好知青的管理工作。虹桥带队干部李加兴,与知青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经常做知青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家访、帮助知青户养猪种菜做咸菜。马金厂带队干部李润同志,年过花甲,他把全部心血放在知青户上,身体力行,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帮队上挖沟、做各种农活,贫下中农称赞他是“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的好干部。特别是在知青户里生活费没按时领下来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帮知青买煤和农具,到农忙时,知青早上五点钟出工,他4点钟就起来,把知青的洗脸水烧好,早点煮好,又同知青一起出工。知青关心他老人家不要出工了,做点家务,但他还是坚持出工,10点又回来帮知青煮饭。还有官渡区机关派出的带队干部张云发,工作兢兢业业,视知青为自己的儿女,被知青亲切地称呼为“张大爹”,他带的知青中,有官渡区区委书记普永寿的儿子普发昆。
金马公社知青代表队荣获男篮冠军(1976.12)
在学习株洲经验中,金马公社和54个动员单位关系密切,亲如一家。城市和农村的距离拉近了,城里的厂矿院校、知青家长都心系农村、关心农村、支持农村,在齐抓共管做好知青工作的同时,也使金马公社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学习株洲经验的典范,省里还专门安排来自全省出席云南省第二次再教育会议的代表到金马公社参观学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40多年前的株洲经验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我们似乎从现在国家实行城市厂矿的对口扶贫、精准扶贫、干部的一对一扶贫、从企业选派干部到扶贫对口乡村任职、建立驻村指导员制度的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系列举措中看到了这一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延续。
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的金马公社的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