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7-06-05李尚志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绞痛心电图

李尚志

743400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内科

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李尚志

743400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内科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

近年来,患有心绞痛的人数急剧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备受心绞痛的折磨,轻者疼痛不已,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它是由于人体内冠状动脉在供血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或者缺氧,进而引发心脏疾病,以胸痛或胸部急剧不适为主要症状[1]。心绞痛是由于心脏在缺血的情况通过神经反射到人身体表面的疼痛,主要症状为患者前胸阵发性疼痛或者压榨性疼痛,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其他症状,疼痛的部位在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在患者大量劳动或者情绪异常激动时常常会发生,发作时间为3~5 min,轻者好几天发作1次,重者1日发作数次,在休息或者使用硝酸酯类制剂后症状缓解。就目前的治疗效果来看,多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主,急性心绞痛具有反复性特点。现阶段医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加强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心内科收治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是:所有的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以胸部疼痛为临床症状入院,所有的患者均自愿入院治疗,没有沟通能力和认识方面的障碍,所有的患者没有精神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家族史,患者的诊断均以主诉和心电图检查结果为依据,没有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3~82岁,平均(53.26± 19.58)岁,平均病程(5.7±1.3)年;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1~85岁,平均(51.17±16.69)岁,平均病程(5.3±1.1)年。两组在病症、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结果的对比。

研究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手段,例如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对病情干预,一般采用他汀类调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一般疗程28 d,75 mg/d。同时,在患者入院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其每天发作心绞痛的时间和次数进行观察和统计,还要对每次发生心绞痛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间、发生的频率和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对住院患者所做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观察。①显效:在心电图结果显示为静息时,做心电图的患者出现缺血性表现,而且心电图的改变呈现正常状态。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高于1.0 mm,但其导联倒置T波变浅超过50%,并没有达到正常的水平或是T波从平坦状态转为直立。③无效:心电图结果显示均未达到任何指标。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在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呈现出更低的发生率,此外,观察组心绞痛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治疗效果比较好,见表1。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症状越来越明显,刚开始以胸闷、胸痛为主,呈现出1个月发作1次,或者几天发作1次的现象,更有甚者,呈现出1天发作1次,或者1天发作好几次的现象[2]。急性心绞痛是在患者心肌短暂缺氧缺血情况下发生的一种疼痛症状,主要由冠心病引起。此外,在患者本身具有贫血或者主动脉狭窄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时,也会诱发心绞痛。高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一般在患者大量劳动或者异常激动后诱发的情况比较多。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s)

组别 心绞痛发生率(次/d)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 总有效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9±0.6 3.47±0.19 8.12±3.57 4.26±2.16 82观察组 4.27±0.8 1.56±0.96 8.15±3.46 3.04±1.01 96

急性心绞痛疾病发作时,伴有急性胸部疼痛,患者在短时间伴有短暂性的血压升高,同时,患者自身的心率也会加快。在临床检查上,一般以心电图检查为主,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行心脏造影检查[3]。在本次研究中,相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的症状,降低心绞痛发生的频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心绞痛中,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到类似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

[1]王江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12 (20):22.

[2]张敬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23):59.

[3]苗晓东.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43):71.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te angina pectori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 Shangzhi
Internal Medicin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ngning County,Gansu Province 7434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te angina pectori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acute angina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drugs.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clopidogrel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s treatment.W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convention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gina pectoris was significant.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Acute angina pectoris;Therapeutic effect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0.10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绞痛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6》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