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社区居民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2017-06-05辽宁省医院发展中心110005
辽宁省医院发展中心(110005)
王 予 徐洪斌△
△通信作者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社区居民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辽宁省医院发展中心(110005)
王 予 徐洪斌△
目的 了解大连市部分社区居民的孤独感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孤独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社区93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自编调查表收集该人群的基本信息,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评估居民的孤独感状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孤独感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孤独感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926份,该人群的孤独感得分为(46.76±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评分在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收入、饮酒、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收入水平、睡眠质量、饮酒和独居对孤独感得分影响显著(P<0.05)。结论 大连市部分社区居民孤独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居住方式、饮酒行为、家庭收入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UCLA孤独量表 孤独感 影响因素
孤独感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孤独感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孤独感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存在着诸多影响,不仅会增加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风险,甚至与老年痴呆,心脏病等疾病有关[1-4];孤独感也会影响儿童、学生以及上班族的社会归属感,很容易引发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7]。本次研究对大连市部分社区居民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改善社区居民的孤独感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连市西岗区和甘井子区随机选取一个社区作为研究地点,每个社区随机选择5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26份,有效应答率92.6%。调查的对象要求大于18岁且在该社区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而且排除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居民。
2.调查内容
(1)一般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经济学特征、生活方式特征及疾病状况。其中人口经济学特征包括了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等,生活方式特征包括吸烟、饮酒、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等。疾病状况包括慢性病、精神创伤等。
(2)孤独感量表UCLA
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评定居民的孤独状况,孤独感量表UCLA是由20个条目组成,运用四级评分,量表得分为20~80分。最终得分越高,孤独状况越严重。本研究中UCLA量表信度评价采用克朗巴赫系数,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78,信度较好。参考Perry Gloria R的研究[8],对孤独感得分进行评级,对总得分分级,轻微孤独体验为20~34分,孤独体验明显为35~49分,具有较为强烈的孤独体验为50分以上。
3.数据处理
采用Epidata 3.1对于所收集问卷进行双轨录入并进行逻辑检查,应用SPSS 19.0,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对孤独感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所有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引入自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自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10。
结 果
1.基本情况
被调查居民平均年龄为49.87±13.59岁。其中男性403人,女性52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3.5%和56.5%。独居者有40人,占4.3%,详情见表1。
2.孤独感整体状况
该社区人群孤独感得分分布范围是20~69分,平均得分为46.75±6.16分。研究结果显示,轻微孤独体验的有59人,占6.4%,孤独体验明显的有534人,占57.7%,有较为强烈的孤独体验的有333人,占36%。
3.单因素分析结果
(1)人口经济学特征对孤独感的影响
单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水平的人群在孤独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不同的人群孤独感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 生活方式对孤独感影响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睡眠、参加体育锻炼、独居是影响居民孤独感的因素(P<0.05),具体见表2。
(3)疾病等因素对孤独感的影响
接受心理咨询与没有接受咨询的居民孤独感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居民的孤独感得分较高,见表3。
表1 人口经济学特征对孤独感影响分析结果
表2 生活方式对孤独感影响分析结果
表3 疾病状况和其它对孤独感影响分析结果
表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孤独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收入水平、睡眠质量、饮酒和是否独居是影响孤独感的因素,见表4。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部分社区居民的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体育锻炼是影响孤独感的因素(P<0.0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孤独感得分低于参加体育锻炼较少的人群,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9-11]。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许多体育项目都需要团队配合,通过互动、合作与竞争,这对心境的改善大有帮助,从而帮助缓解孤独。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体质,释放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同时,体育锻炼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居的人群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独居的人群。独居的人在生活中缺少交流互动,易感受到孤独寂寞。大部分独居者是因为丧失亲人,他们在生活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需要他人更多的帮助与关心[12-14]。对于该人群孤独感的干预可从亲人方面入手,加强联系,满足内心情感诉求,改善孤独感状况。
睡眠质量不同的人群在孤独感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睡眠质量好的人群孤独感得分低于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群。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孤独感与睡眠质量相关。睡眠质量差易疲倦,记忆力减退,甚至还会影响生理、心理健康,长期会导致个体情绪不稳定、易怒等。孤独人群若改变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可能缓解他们的孤独状况。还有研究发现,孤独感与睡眠质量彼此影响造成恶性循环[15-17]。
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与收入状况也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有饮酒行为的人群孤独感得分高于无饮酒行为的人群。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一些人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逃避困难,进而导致酒精成瘾,长此以往,人际关系变糟后带来的是生活上的孤独,形成恶性循环[18-20]。收入不同的人群在孤独感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收入低的人群孤独感强,很多研究都显示,经济状况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21-23]。
综上所述,孤独感的产生是个人与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了解社区人群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及时的预防干预,对于降低社区人群的孤独感具有重要意义。
[1]Chen Y,Hicks A,While AE.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older people in China: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2014,22(2):113-123.
[2]Kee-Lee Chou,Iris Chi.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in Chinese oldest-ol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05,20:41-50.
[3]Stek ML,Vinkers DJ,Gussekloo J,et al.Is depression in old age fatal only when people feel lonely?.Am J Psychiatry,2005,162:178-180.
[4]Cacioppo JT,Hawkley LC,Thisted RA.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Makes Me Sad:Five Year Cross-Lagged Analyses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the Chicago health,aging,and Social Relations Study.Psychol Aging,2010,25(2):453-463.
[5]李昱霏,王继玉.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社会心理科学,2010,25(3):287.
[6]赵玉春.大学生孤独感的具身认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4.
[7]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83-85.
[8]Peery G.Loneliness and coping among tertiary level adult cancer patients in the home.Cancer Nursing,1990,13(5):293-302.
[9]赵燚.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孤独感影响的研究.科教文汇旬刊,2009(1):287-288.
[10]李芸,沈丽琴,李蓉琼,等.体育运动习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护理,2007,13(18):1694-1696.
[11]于爱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调查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69-70.
[12]刘志荣,倪进发.城市老年人孤独的相关因素与对策.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8(6):326-328.
[13]梁秋霞,李艳怡,杨思慧,等.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生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9):1259-1260.
[14]刘靓,徐慧兰,宋爽.老年人孤独感与亲子支持孝顺期待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36-638.
[15]吴振强,崔光辉,张秀军,等.留守老年人孤独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60-962.
[16]胡立荣,叶敏捷.失眠症患者孤独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浙江临床医学,2004,6 (4):280.
[17]黄俭强,陈琪尔.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孤独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6,15(1):47-48.
[18]韦耀阳.大学生孤独感与饮酒行为的关系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12,25(4):289-290.
[19]印爱平,张晓方,贺尚荣,等.大学生饮酒状况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7(25):23-25.
[20]彭建明.孤独、酗酒与社会关系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4,21(1):13-17.
[21]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004
[22]Cacioppo JT,Norris CJ,Decety J,et al.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Predict Regional Brain Activation to Social Stimuli.Cognitive Neuroscience,2008,21(1):83-92.
[23]刘志荣,倪进发.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293-295.
(责任编辑:刘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