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2017-06-05张奇兵刘思婧
袁 ,张奇兵,鄂 翔,蒋 林,刘思婧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 德阳 618000)
·合理用药·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袁 ,张奇兵,鄂 翔,蒋 林,刘思婧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 德阳 618000)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干预前)2 239份和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干预后)2 028份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出院病历,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医院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例数明显减少,不合理使用率由43.50%降至29.39%;其中,超适应证用药、溶剂用量不合理、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4.56%,27.74%,2.10%,1.56%降至11.88%,14.69%,1.28%,0.25%(P<0.05),药品用量不适宜、溶剂选择不合理、重复给药情况仍需加大力度改进。结论 临床药师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有利于促进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临床药师;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是指用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入人体的制剂[1]。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逐年增多。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旨在促进其合理使用。现根据我院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制订及实施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措施,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以促进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信息管理数据库中调取2014年1月至12月(干预前)和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干预后)全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出院病历2 239份和2 028份。1.2 方法
1.2.1 临床药师干预方法
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针对医院常用中药注射剂制订使用指南;临床药师开展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培训,并请中医科专家对中医理论基础进行培训,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临床药师参与医生查房、开展药学查房,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专科临床药师进行前瞻性医嘱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立即与医生沟通整改;临床药师针对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直接与相关科室负责人或医务人员沟通,给出合理用药建议;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医嘱点评,每月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关注相关医生的改进情况;对于改进效果不佳的医生,由院行政部门直接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防治与监测。
1.2.2 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
统计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量及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DDD)、DDDs、每日药费(DDC)及排序等作为分析指标[2]。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确定。DDDs=某药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表明该药使用率越高。DDC=总销售金额 /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3]=金额排序/DDDs排序。DUI比值接近1,表明费用趋于合理,若 DUI>1,说明医生日处方量大于DDD[4],用药不合理;若DUI<1,说明医生日处方量小于DDD,用药合理。
1.2.3 用药合理性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样,每种中药注射剂每月随机抽取10份病历(不足10份则抽取当月该中药注射剂全部病历)进行评价,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及药品说明书对中药注射剂合理性进行点评。评价指标包括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剂选择及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和重复用药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不合理总体情况
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43.50%降至干预后的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总体情况比较
2.2 用药不合理类型
用药不合理类型主要有超适应证用药、药品用量不适宜、溶剂选择不合理、溶剂用量不合理、疗程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给药7种。干预后,超适应证用药、溶剂用量不合理、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药品用量不适宜、溶剂选择不合理情况略有改善,但效果不明显(P>0.05);重复给药情况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2。
2.3 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我院中药注射剂排名前19位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包括DDD、金额、DUI、DDC、DDDs及排序)见表3。可见,干预前后注射用血栓通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我院中药注射剂首位,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的DDDs排序均居前2位,表明这2种药物使用频次较多且稳定。
2.4 不良反应
干预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不大(P>0.05)。详见表4。原因可能与临床医生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未引起足够重视,以及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有关。
3 讨论
3.1 干预效果
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注射剂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故广泛用于临床[5],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导致安全性备受质疑[6]。我院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临床药师行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3.50%降至29.39%,干预效果显著(P<0.05)。其中,超适应证用药、溶剂用量不合理、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情况明显减少(P<0.05),但药品用量不适宜、溶剂选择不合理情况无明显变化(P>0.05)。
表2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类型[例(%)]
表3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表4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不合理用药分析
3.2.1 超适应证用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必须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适应证用药[7]。干预前,我院超适应证使用的药品主要有参麦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说明书规定其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休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粒细胞减少症及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我院常用其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
灯盏花素注射液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但我院部分临床医生用其治疗2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经过搜集整理问题病历,积极与医生沟通,讲明上述药品的治疗范围并列举出相应疾病的适宜药品,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临床药师行药学干预后,我院参麦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的超适应证用药问题得以改善,且超适应证的用药比例从干预前的14.56%降至干预后的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2 给药剂量不当和疗程不适宜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标注的给药剂量及疗程,需在说明书规定范围内才能发挥治疗作用,若给药剂量小于推荐剂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若给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其产生毒副作用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大,尤其是有些药品本身就具有毒性或代谢缓慢的特征,极易影响患者健康[8]。
干预前,我院超剂量给药的药品主要为生脉注射液,其用于静脉滴注时,推荐剂量为每次20~60m L,而我院生脉注射液的临床用量常为100m L,剂量过大;干预前,我院超疗程用药的品种主要有注射用血塞通和血栓通,2种药品说明书一般规定15 d为1个疗程,停药1~3 d后可进行第2个疗程,但我院部分医嘱中有连续用药20 d以上的现象。
干预后,我院给药剂量超标的比例由14.56%降至1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不适宜比例由2.10%降至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3 溶剂使用不合理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常有多种辅料和添加剂,故溶剂的选择对于中药成分的稳定及溶液的物理稳定性,如浑浊与否、微粒大小有重要意义[9]。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一般标示有规定的溶剂品种及用量,不按标示要求使用溶剂或溶剂用量不足,均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10]。
溶剂用量不足:这是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突出问题之一。如醒脑静注射液推荐用法为每次10~20mL,用 5%~10%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但我院临床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溶剂选择不当:如参麦注射液推荐溶剂为5%葡萄糖注射液,而我院临床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据报道,参麦注射液pH为4.0~6.5,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11]。
干预后,我院中药注射剂溶剂用量不足的发生率由27.73%降至1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剂选择不当比例由14.90%降至12.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今后,临床药师仍需加大干预力度。
3.2.4 联合用药不合理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因化学成分、pH等变化使注射剂中微粒增加,产生微血管炎性反应、抗原反应等。故中药注射剂适宜单独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尽量减少、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12]。
干预前,我院联合用药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2个品种上,临床存在同时使用此2种药治疗脑栓塞的现象。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同属于活血化瘀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干预后,我院联合用药不合理率由1.56%降至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5 重复给药
医嘱点评中发现,我院存在同时使用2种成分类似中药注射剂的现象,如同时使用丹参注射液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心绞痛,2种药均含有丹参,同时使用增强活血化瘀功效,但也增加用药危险性。干预后,我院重复给药情况无明显变化(P>0.05)。
3.3 改进措施
我院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减少了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但干预后部分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如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醒脑静注射液仍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溶剂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有报道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超剂量使用、选用溶剂不当、联合使用等原因有关[13]。注射用血栓通是我院中药注射剂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的品种,统计结果显示,注射用血栓通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在我院也较普遍,与报道相符。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途径。
临床药师应加大干预力度,加强查房工作,多与临床医生沟通,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同时,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附录13.
[2]卫一鸣.纠正观念尽量减少输液治疗[J].药物与人,2009,22(4):13.
[3]宁 华,姜 洋,张艳华.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79-681.
[4]马海英,杨 悦,闫庆松.我院2008年心血管系统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4):2115-2117.
[5]李彩君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13-214.
[6]尹 婕,金少鸿.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风险控制措施浅析[J].中国药事,2013,27(9):989-993.
[7]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2010-07-02.
[8]唐 瑾.我院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27):2590.
[9]谭朝丹,时扣荣,刘 娟,等.中药注射剂超说明说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成药,2015,37(9):2095-2097.
[10]张利国,张卫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J].医药导报,2011,30(10):1392.
[11]Corsonello A,Pedone C,Corica F,et al.Concealed renal failur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ld patients in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JGerontol A Biol SciMed Sci,2005,60(9):1147.
[12]张维丰.联合用药和配液时间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干预[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46-47.
[13]时 琳,郭桂明.我院209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31):2949-2951.
App lication of 22 K 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Injections in a Hospital
Yuan Jun,Zhang Qibing,E Xiang,Jiang Lin,Liu Sij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De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Deyang,Sichuan,China 618000)
Objectiv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TCM injection.M ethods Totally 2 239 discharged medic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before intervention)and 2 028 discharged medic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July 2015 to June 2016(after intervention)in our hospital.To analyze the usage rationality of TCM injections,and 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injections.Resu lts After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the irrational use of TCM injections in hospital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irrational rate was decreased from 43.50% to 29.39%,the incidence rate of indications of medication,the unreasonable amount of solvent,the unreasonable course of treatment,and the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were decreased from 14.56%,27.74%,2.10%,1.56% before intervention to 11.88%,14.69%,1.28%,0.25% after intervention.The situation of unsuitable dosage,the unreasonable choice of the solvent,and the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need to be improved.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is effective,and can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TCM injection.
clinical pharmacist;TCM injection;rational drug use
R288
A
1006-4931(2017)08-0080-05
2017-01-08)
10.3969/j.issn.1006-4931.2017.08.023
袁 ,女,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合理用药,(电话)0838-2236850(电子信箱)641661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