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6-05李文安郭振声李丽霞洪楚亮刘东坡
李文安 郭振声 李丽霞 洪楚亮 刘东坡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文安 郭振声 李丽霞 洪楚亮 刘东坡
目的观察分析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校正QT离散度(QTcd)、心肌缺血指标(ST段下移、T波倒置)、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对比, 并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Tcd、ST段下移、T波倒置、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QTcd、ST段下移、T波倒置、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 低于对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 且安全性高, 值得广泛推广。
不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1-5]。该症状具有发展迅速等特点, 主要由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以及微栓子形成等因素引起。该疾病主要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 若治疗不及时, 可能会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文研究主要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旨在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提供相关依据,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 并自愿纳入。观察组中, 男25例, 女20例;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64.76±4.57)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26±1.25)年;合并疾病:高血压22例, 糖尿病23例。对照组中, 男26例, 女19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4.21± 4.14)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78±1.67)年;合并疾病:高血压24例, 糖尿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实施科学性的对比。
1. 2 方法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 主要给予患者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调脂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患者, 应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期间, 禁止使用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 指导患者服用20 mg/次, 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cd、ST段下移、T波倒置、LVEF、LVEDD变化, 并对比其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恶化加重、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术、心源性死亡)发生的情况。
1. 3. 2 判定标准[6]采用光电心电图机, 测量最大QT间期(QTmax) 和最小QT间期(QTmin), 根据Bazett公式计算 QTcd,其中QTcd<60 ms为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d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QTcd较治疗前均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LVEF、LVEDD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T段下移、T波倒置、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ST段下移、T波倒置、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d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d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LVEF、LVEDD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LVEF、LVEDD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 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3/45), 其中心绞痛恶化加重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 无再次血运重建术或者心源性死亡出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22%(10/45), 其中心绞痛恶化加重5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再次血运重建术2例、心源性死亡1例。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导致心肌代谢异常而使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出现[3,7-11]。该病会导致心肌细胞酸中毒, 引起心肌不可逆损伤, 进一步恶化病情, 对患者的身心均可造成较大的影响。
临床上, 常使用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以及调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 但由于患者心绞痛症状主要呈进行性加重, 发作时间较长, 患者常规服用硝酸酯类药物难以完全缓解症状。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脏能量的代谢情况, 减轻心肌缺血现象, 许多研究表明,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显著[12-16]。
在本次研究中, 在使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同时, 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后, 治疗效果较单一使用常规更为可观。曲美他嗪属于哌嗪类化合物, 对脂肪氧化、增加葡萄糖氧化等具有抑制作用。将该药物运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 可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 改善心脏功能[6]。曲美他嗪还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 缩短QTcd,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QTcd为(36.56±12.47)ms, 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可充分证明以上观点, 肯定曲美他嗪的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同样显示, 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后, 其ST段下移、T波倒置、LVEF、LVED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 曲美他嗪不仅可保护缺血心肌免受进一步损伤, 同时可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 低于对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可进一步证明以上观点。
总之,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中使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值得推广。
[1] 李华荣. 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15(2):18-19.
[2] 侯金圆.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河南中医, 2014, 34(12):2321-2323.
[3] 刘树山.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28):22-23.
[4] 吴水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2):175-176.
[5] 张丽红. 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2):122-123.
[6] 李克全. 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5):17.
[7] 芦桂萍.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5):415-416.
[8] 石海莉, 孙漾丽.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5, 21(9):560-561.
[9] 滕尧文.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5, 3(3):212-213.
[10] 李新军, 房桂英, 郭向东.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临床荟萃, 2007, 22(6):425-426.
[11] 程亚敏, 孙建辉.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9):22.
[12] 薛恩忠, 王丽娟.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 9(1):30-31.
[13] 郭建浩, 陈若峰, 周立尧, 等.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22):3321-3323.
[14] 苏腾.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5):122-123.
[15] 王星宇, 耿光三.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6):150.
[16] 杜小丽.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临床疗效观察.海南医学, 2009, 20(12):32-34.
Analysis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LI Wenan, GUO Zhen-sheng, LI Li-xia, et al. Dongguan City Humen Hospital, Dongguan 523902,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MethodsA total of 90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imetazidine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QT corrected dispersion (QTcd), myocardial ischemia indexes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versed T wav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in two groups and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QTcd,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versed T wave, LVEF and LVEDD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improved QTcd,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versed T wave, LVEF and LVEDD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as 6.67% than 22.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rimetazidine shows excellent effect in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it can improve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high safely. So it is worthy of wide promoti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Trimetazid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13
2017-03-08]
523902 东莞市虎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