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能否增进一国高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
——基于1995—2011年39国信息化和附加值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7-06-05顾国达李金城张洪胜

关键词:技术产业禀赋高技术

顾国达 李金城 张洪胜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310027)

信息化能否增进一国高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
——基于1995—2011年39国信息化和附加值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顾国达 李金城 张洪胜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310027)

一国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降低其信息要素成本,提升其信息要素禀赋。基于1995—2011年39国信息化和附加值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可知,信息要素的丰富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直接促进制造业出口,即要素禀赋效应;也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间接促进制造业出口,即技术创新效应。制造业中,高技术产业的信息要素投入比中、低技术产业更密集,信息化水平提升对前者的出口促进作用大于后者,因此,信息化能增进一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基于此,我国应把握信息时代赋予的“弯道超车”机遇,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化促进技术创新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加强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缩小地区间科技水平的差距。

信息化;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转型升级;技术创新

一、引 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①参见中共中央办 公 厅、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印 发 的《2006—2020年 国 家 信 息 化 发 展 战 略》,2006年5月8日,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6/2006- 05- 08/8/726880.shtml,2016年3月18日 。。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为重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广泛铺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各部门的逐步深入结合,使各类市场主体收集、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成本大幅下降,获取的有效信息要素大量增加。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要素的丰富已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证实,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一国的制造业生产率。信息技术能够降低企业的单位产出成本,如减少错误率、减少缓冲性存货、减少浮动时间、改进现金流、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销售费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劳动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增强规模经济等[1-5]。信息技术还能促进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便利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等方面 的改 善,并 与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效率提升[6-9]。另外,信息技术还被认为是一种“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可以广泛推动各行业在产品、工艺和组织等方面的创新[10-15]。

已有研究发现,资本禀赋、技术水平[16-18]、人力资源[19]、基础设施[20]、金融发展[21]等均可能 成为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而关于信息化对制造业出口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Clarke[22]、Freund和Weinhold[23]、Bojnec和Fert[24]发现,一国互联网水平对其制造业出口有促进作用,且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更为显著,原因在于互联网发展可以改善市场主体信息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竞争,降低信息相关贸易成本等。朱彤等[25]、温 珺 等[26]为互 联网发 展 对中国 出口的 促 进作用提供了证据。李坤望等通过对世界银行2002—2004年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不仅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能改善一国的出口绩效,且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倾向,初步说明了信息化是出口比较优势的新来源[27]。

本文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拓展:第一,本文首次探讨了信息化对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问题,厘清并实证检验其作用机制。第二,已有文献认为信息化促进制造业出口主要源自贸易成本的降低,本文则同时强调信息化对出口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作用,将这些直接作用总结为信息禀赋效应,并首次提出还存在一种间接机制——技术创新效应。第三,已有文献主要证实了信息化促进出口的存在性,本文则进一步为这两种作用机制的存在性和重要性提供了经验证据。第四,该领域文献主要使用海关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则使用了附加值贸易数据,避免了因重复计算和产业链分工所导致的统计假象问题。

文章首先对信息化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以及增进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机制进行了逻辑梳理,在HOS框架下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关命题。其次,利用1995—2011年39国附加值贸易和信息化面板数据,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总结文章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信息化与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优势

(一)信息化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

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降低企业获得信息要素的成本,增加其获得有用信息的数量。笔者认为,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效应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

1.信息禀赋效应

信息禀赋效应是指一国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本国企业获取更多有效信息要素,实现信息要素对物质要素更大程度的替代和节约,从而降低一国制造业单位生产成本和出口贸易成本的机制。

第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快企业的响应速度。制造业企业各环节响应速度的提升,即意味着对其单位产出所需劳动、资本和能源等要素所占用的时间和租金的节约。

第二,减少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成本。Shannon将信息定义为降低不确定性的东西[28]。信息要素的丰富可以节约企业应对各类不确定性所需的资源,如通过降低决策失误概率减少企业的无效投入,通过提高数据预测能力减少风险预防性资源投入(原料和成品存货等),通过降低搜寻成本获得性价比更高的中间品,通过增强信息监控降低过程资源浪费等。信息要素的丰富有助于企业在各类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结构上实现更优配置。

第三,促进产业链协同。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参与者之间的协调行动。用户对数据有一个共同的考虑,并对“那里正在发生什么”形成共享的思维模型,进而实现对“我们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共同理解和统一行动[29]。信息要素可以降低制造业企业与价值链上其他企业由于各类摩擦和时滞所导致的损失和成本。

第四,降低信息相关贸易成本。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减弱一国企业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时空障碍,降低市场搜寻成本和交易沟通成本,从而更充分地提升一国制成品出口的市场潜力。市场的扩大又可以使企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产出成本。同时,政府部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减少企业因贸易环节烦琐和通关速度缓慢而产生的资源占用成本。

2.技术创新效应

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需要多种要素,如R&D资本、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要素可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核心作用。

第一,信息化能够丰富一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所需的信息要素。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一国市场和技术信息更透明,强化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从而加速知识扩散,促进后进国家和企业通过模仿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信息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中节点与节点的连接数量和数据丰富程度呈指数式上升(梅特卡夫定律),可以拓宽企业社会网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用户的信息共享和流通,丰富创新所需的现实数据、需求信息、专业知识和多样化信息等[30],增加创新交汇[31]发生的数量和速度,促进制造业企业产品和工艺的创新。

第二,信息化促进一国人力资本的积累。(1)信息化可以改善社会教育和培训水平。信息技术使个体拥有更丰富的学习材料、渠道和方法。办公软件、电子书、多媒体、知识库和网络等应用提高了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效果和效率。(2)信息化促进“干中学”。信息技术使个体能更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工作过程数据,并与组织内外专家建立广泛而即时的联系,能够更快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快速积累经验教训,加速“干中学”过程。

第三,信息化促进一国研发资本的积累。(1)改善企业融资状况。信息化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改善融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高风险、高科技项目的融资可得性增强;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和自动终端化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各类成本,使企业融资覆盖率提高,融资成本降低。(2)提升研发资本配置效率。信息化可以促进科研合作新机制的产生[32],促进研发主体进行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匹配和共享。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要素禀赋直接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

命题2: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间接促进一国制造业出口。

(二)行业信息密集度差异与信息化促进作用的非对称性

不同行业对信息要素投入的需求可能存在差异。从算法信息论角度而言,任务越复杂,完成任务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大[33]。制造业中,高技术产业所需投入的信息要素可能更密集。

第一,高技术产业的产品产出过程更复杂。高技术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复杂度和精密度更高,其研发及生产过程常在数字控制系统下进行,需要丰富的知识库和数据库以备及时调用。高技术产品一般由数量众多、结构复杂的组件构成,要求产业链企业之间及企业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即时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同时,高技术产品一般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常常需要复杂的软件和数据系统嵌入。高技术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其研发、生产、使用、维护等各环节上需要更丰富的信息要素。

第二,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更快。供应商必须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最新科技发展状况及竞争者情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第三,高技术产业的支持系统更复杂。高技术产业属资金密集、知识密集的高风险产业,需要有效匹配相关风险资金及专业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等要素,同时需要法律、商业、技术、财务、检测等多类中介提供支撑性服务。高技术产业企业与各类支持性中介的有效匹配和即时沟通需要它们具备更强的信息能力。

信息密集度旨在衡量各产业或行业投入信息要素的密集程度,本文以各产业或行业单位产出中所投入的“信息产业产值”来度量。制造业及其拆分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各年信息密集度状况参见图1。估算方法为:利用1995- 2011年WIOD世界 投 入 产出表计算各国各个行业 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将样本产业(即制造业及其拆分的高、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分类标准请见后文)的投入中归属信息产业的行业直接消耗系数加总,得到每年每个国家各样本产业的“信息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即样本产业单位产出中所投入的“信息产业产值”。将同一年内各样本产业的“信息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对WIOD的4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简单平均,即得到图1的每年三个数据点,分别表示本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平均的信息密集度。可以发现,高技术产业对信息产业产值的平均消耗大幅度高于中低技术产业。在17年的时间跨度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单位产出对信息产业产值的消耗略有上升,近10年相对稳定。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命题3:高技术产业的信息要素密集度高于中低技术产业。

图1 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信息密集度(1995-2011年)

(三)信息化增进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一个简单的HOS模型

Stiroh分析发现,1995年后美国IT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提升幅度大于其他行业[34]。Bloom等通过对欧美7 000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IT投入对美国IT密集型产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其他产业[35]。产业信息要素密集度的差异,可能使一国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不同技术含量产业的出口产生非对称的促进作用。

就直接作用而言,信息化水平提升使一国信息要素成本下降、要素禀赋增加,对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可能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就间接作用而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所需的信息要素、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更密集,一国信息化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强,因而对高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间接促进作用更强。信息化水平提升产生的这种非对称性作用,可能使信息化水平高的国家在高技术产业出口上产生比较优势。

参考Feenstra[36],本文借助一个简单的HOS模型进行分析(参见图2)。假设初始国家间有相同的技术、相同且同位的偏好,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且存在自由贸易。存在信息要素和非信息要素两种要素,且y1为非信息密集的中低技术产业,y2为信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两国初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Z1,两国生产和消费在A点。此时l1切点处的斜率即是y2与y1的价格比p1。若封闭经济中两种产品相对价格不变,一种要素禀赋增加或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业发生希克斯中性进步,会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张到Z2,并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业产量增加,其他产业产量减少,从而使新生产点位于D点。

图2 封闭经济下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两类产品产出及相对价格的影响

根据前文分析,信息化水平提升使一国信息要素禀赋增加,同时促进密集使用信息要素的高技术产业发生相对技术进步(假设是希克斯中性的),使该国高技术产品产量增加,中低技术产品产量减少。由于两国有相同且同位的偏好,产品相对价格不变,两国仍以相同的两产品比例进行消费,即消费需求点在经过l4和l2的交点B。在B处本国对y2产品有超额供给,对y1有超额需求。y2对y1的相对价格会下降,而最终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可能在C点,经过C点切线的斜率为p2(即此时y2与y1的价格比),即本国高技术产品y2相对价格下降。可见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密集使用信息要素的高技术产品具有较低的相对价格。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假设Q1(p)、Q2(p)分别代表在本国、外国对高技术产品y2的超额需求。若要达到均衡状况,须要求世界总超额需求Q1(p)+Q2(p)等于0。当价格为本国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p1,Q1(p1)=0,则国外存在超额需求Q2(p1)>0,即世界超额需求Q1(p1)+Q2(p1)>0。当价格为外国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p2,Q2(p2)=0,则本国存在超额供给,即Q1(p2)<0,此时世界超额需求Q1(p2)+Q2(p2)<0。根据中间值定理,至少存在一个价格p1<p*<p2,使世界超额需求Q1(p*)+Q2(p*)=0。因此在自由贸易条件下,y2的均衡价格介于两国封闭条件下的价格之间。

世界市场出清,则世界相对价格线l5的斜率介于两国封闭时各自均衡点切线的斜率之间(参见图3、图4)。自由贸易时,两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不再重合。本国生产点为B,消费点为I;外国生产点为E,消费点为F。信息化水平高的国家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净出口国,出口JB数量的产品y2,进口JI数量的产品y1;外国成为中低技术产品净出口国,进口GF数量的产品y2,出口GE数量的产品y1。信息化水平高的国家产生了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优势。基于以上逻辑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4:相对于中低技术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一国高技术产业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强。

本文将一国信息化水平提升促进制造业出口并增进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机制总结如下,如图5所示。

图3 开放经济下外国信息化水平提升对本国两类产品贸易的影响

图4 开放经济下本国信息化水平 提升对本国两类产品贸易的影响

图5 信息化水平提升增进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优势机制图

三、经验证据

(一)模型设置

根据理论分析,本文设置以下模型来检验文章提出的4个命题:

模型(1)旨在检验不同行业是否存在信息要素密集度(Inforintrnse)的差异,以检验命题3。设立行业(Industryj)、国家(Countryi)和时间(Yeart)虚拟变量,在控制年度与国家的情况下,可以从β1的系数分析样本范围内不同行业平均信息要素投入量的差异。如果设Industryj为高、中技术产业虚拟变量,若其系数显著,可以说明在控制国别和年度影响的情况下,高、中技术产业信息要素密集度与低技术产业存在差异。

模型(2)为联立方程模型。第一个方程旨在检验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第二个方程检验信息化水平是否能促进技术创新。若 β1系数正显著,可以说明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促进制造业出口有直接作用(信息禀赋效应),则命题1得到验证。若 β9与 β2同时正显著,说明信息化水平可以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出口,可证明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促进制造业出口的间接作用(技术创新效应),则命题2得到验证。对高、中、低技术产业出口分别进行模型2检验,可以从以上系数的显著性和大小来分析两个效应在高、中、低技术产业的存在性和重要性,从而检验命题4。

(二)变量与数据

文章的因变量使用一国制造业以及对其细分的高、中、低技术产业的出口额和净出口额占该国GDP的比重来度量该国相关产业的出口优势。同时使用“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X)[37]进行稳健性检验,计算方法为:NX=(出口额 - 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为避免重复计算误差以及复杂的国际分工对一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实际出口优势造成的统计扭曲,本文采用各国各行业附加值贸易额计算因变量,方法参考Koopman等[38]。本文将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35个行业与欧盟统计局对高技术产业的划分标准进行匹配,将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产业①参考Aggregations of Manufacturing Based on NACE Rev 1.1,各行业技术水平划分可见表1。。

信息化水平指标借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CT发展指数(IDI)方法计算②本文使用ITU发布的《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2》中的方法计算各国各年信息化指标。。IDI由3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一级指标按一定权重计算得来。本文出于数据可得性和时间长度考虑,使用IDI的一级指标ICT access作为本文信息化指标,计算方法为表1中前5个二级指标值的简单平均值。同时,本文使用IDI中7个二级指标计算信息化指标,用于稳健性检验,计算方法为表1中全部7个二级指标值的简单平均值。

表1 信息化指标计算方法

产业或行业信息密集度的计算方法参照前文,以各产业或行业单位产出中所投入的“信息产业产值”来度量。本文对信息产业划分方法参考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学会和OECD标准,与WIOD的行业划分相结合,将电子和光学设备业(c14)、邮政和电信业(c27)、教育业(c32)、金融中介业(c28)、设备租赁及其他商业服务业(c30)归为信息产业。

控制变量参考了Beck等[21]文献,用于控制资本禀赋、劳动禀赋、人力资本禀赋、金融发展、贸易增长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附加值贸易和信息要素密集度所需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和WIOD数据库,信息化指数和控制变量数据来自ITU数据库和World Bank数据库。三个数据库匹配后得到1995—2011年39个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指标计算方法及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变量计算方法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如表3所示,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控制国家和年份差异后,以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行业(c13)为基准值的情况下,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器和光学设备、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的单位产出中信息产业投入分别比基准值平均高出29.2、8.75和6.58个百分点,有较高的信息要素密集度;而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橡胶和塑料,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品,皮革与鞋类制品,木头及软木制品,则分别只高出3.26、2.64、2.57、2.19和1.65个百分点。平均而言,高技术产业比低技术产业高出9.28个百分点。中技术产业平均比低技术产业低了0.91个百分点,统计上显著,但经济意义上差别不大。该结果可以说明高技术产业比中低技术产业的信息要素密集度高。

使用制造业及高、中、低技术产业数据分别对模型(2)进行回归,可以发现:信息化指标的滞后项(L_IDI5)与一国制造业出口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一国制造业出口具有直接效应;信息化指标与一国制造业净出口指标呈非显著正相关关系,原因可能是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净出口指标的影响严重不一致。信息化指标滞后项(L_IDI5)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Manuexp)和净出口(Manunetexp)指标都有显著正影响,说明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一国制造业出口具有技术创新效应。信息化水平指标一个标准差变动对制造业出口指标产生的直接影响及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生的间接影响分别为0.26和0.073个标准差,说明信息化水平提升对制造业出口影响的两个机制在经济上都显著,证据支持命题1和命题2。同时,回归结果显示两个机制中信息禀赋效应具有主导作用。

表3 模型(1)回归结果

由高、中、低技术产业数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信息化指标对高、中技术产业出口指标的回归系数为0.035 7和0.027 4,对低技术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高技术产业净出口指标的回归系数为0.029 8,对中、低技术产业的影响也不显著,说明信息化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优势的直接影响(信息禀赋效应)要大于中、低技术。同时,信息化水平指标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对高、中、低技术产业出口的回归系数为0.012 1、0.004 3、0.002 5,对制造业净出口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9 6、0.006 8和0.006 2,说明信息化水平提升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的间接效应(技术创新效应)要大于中低技术产业,证据支持命题4(参见表4-1和表4-2)。

表4-1 模型(2)第1个方程回归结果

其他变量相关关系为:研发费用占GDP比重一期滞后项(L_Tech)对高、中、低技术产业出口和净出口的影响都呈逐渐下降趋势,符合高、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的差异。贸易增长项(Tragrow)与中技术产业出口呈正相关关系,对其他因变量不显著。金融发展的信贷指标(Gredit)总体与制造业出口呈负相关关系,而资本市场指标(Capmarket)总体与制造业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对高技术产业影响较大,说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会促进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和人均资本形成总额都通过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而对制造业出口有正的显著影响,且对高、中、低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符合预期。篇幅所限,其他变量关系不一一解释。

表4-2 模型(2)第2个方程回归结果

(四)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为降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的影响,笔者将原因变量对IDI5的二期滞后项(L2_IDI)、三期滞后项(L3_IDI)、四期滞后项(L3_IDI)、五期滞后项(L5_IDI)分别进行了回归。其结果与原因变量的回归结果非常相似,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

为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使用IDI7滞后一期(L_IDI7)和滞后二期(L2_IDI7)指标替代自变量,同时使用附加贸易数据计算的各国每年制造业高、中、低技术产业的“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替代因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息化水平提升对制造业出口促进作用的两个效应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统计和经济意义上显著的;就信息禀赋效应而言,信息化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显著,且经济意义上作用较大,而对中、低技术产业则大都显著性较弱或不显著,经济意义上作用较小;就技术创新效应而言,信息化水平提升对高、中、低技术产业出口的促进作用统计上几乎全部显著,作用强度普遍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可以说明本文的结果比较稳健①限于篇幅,正文中省略了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结果的报告,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四、结论、启示与政策建议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结合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也是加速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本文研究表明:(1)一国信息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其制造业出口,并通过要素禀赋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这两种机制得以实现。(2)信息化水平指标一个标准差变动对制造业出口指标产生的直接影响及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生的间接影响分别为0.26和0.073个标准差,表明两种机制中要素禀赋效应发挥主导作用。(3)制造业中,高技术产业的信息要素投入更密集。测算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单位产出所包含的信息产业投入平均比中、低技术产业高10.19和9.28个百分点。(4)由于行业信息要素密集度差异,信息化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业的出口促进作用大于中、低技术产业,因而会增进一国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比较优势。

当前是中国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节点,本文关于信息化促进一国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随着互联网节点的增加,网络中节点与节点的连接数量和数据信息量会呈指数级增加。中国网民数量从2005年的1.12亿增长至2016年的7.31亿,人口网络覆盖率达53.2%。语言统一、人口众多的大网络使中国有多数发达国家难以比拟的信息要素禀赋提升潜力,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又使中国较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强的信息技术吸收能力和信息化先发优势。中国企业应借助丰富的信息要素,通过信息禀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加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进步。我国应充分把握时代赋予的“弯道超车”机遇,将巨大的信息禀赋潜力转化为经济实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设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软硬件等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其完善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市场主体推进信息化的成本。由于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和正外部性特征,在短期内易产生企业投资收益小于成本以及市场投资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可对投资不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适当补贴,或引进民资;另一方面可适当加速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以提升信息产业的活力,推动信息要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第二,保障信息化促进技术创新作用的充分发挥。信息化可以通过提供企业创新所需的信息要素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来促进技术创新。(1)政府可以鼓励众包研发、合作研发、科研成果对接等网络平台的建设,促进科研项目通过网络聚集众智,实现成果快速落地。(2)为信息产业创业项目或“两化融合”项目提供更优孵化条件,如协助融资、税收减免、资源对接等。(3)推动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库、网络知识库的建设和开放,使知识和信息在更大范围内流通和共享,加速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社会创新源泉。

第三,加强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1)中国企业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来推动自身技术进步的潜力正在枯竭,企业借助信息化从模仿为主走向自主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产业和“两化融合”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为市场主体提供充足的创新激励。(2)信息技术普及激发了用户创新、用户 - 用户协作创新(如开源软件)、企业 - 用户协作创新等新的创新模式,许多创新成果会免费释放,此时应开展相关立法,填补保护和促进此类创新的规则空白。

第四,防止信息鸿沟拉大地区科技水平的差距。信息化水平提升会增强一个地区的信息要素禀赋,并促进技术创新,因而地区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东西部以及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的差距,需要注意平衡发展。(1)注重加强中西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资助和补贴力度。(2)增加中西部及偏远地区的学校、图书馆及公共场所相关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接口的配置,提升弱势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3)提高中西部地区对信息产业创业和企业业务拓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当地经济对信息要素的使用和信息人才的积累。

[1]P.Miligrom&J.Roberts,″The Economic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0,No.3 (1990),pp.511- 528.

[2]P.Miligrom&J.Roberts,″Complementarities and Fit Strategy,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Vol.19,No.2(1995),pp.179- 208.

[3]T.Mukhopadhyay,S.Kekre&S.Kalathur,″Business Val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Study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MISQuarterly,Vol.19,No.2(1995),pp.137- 156.

[4]H.Teo,B.Tan&K.Wei,″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Using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The Case of Trade Net in Singapor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Vol.13,No.4(1997),pp.139- 165.

[5] 谢 康 、陈 禹、乌 家 培:《企 业信 息化 的 竞 争 优 势》,《经 济 研 究 》1999第9期 ,第64- 71页。 [Xie Kang,Chen Yu&Wu Jiapei,″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No.9 (1999),pp.64- 71.]

[6]E.Brynjolfsson&L.M.Hitt,″Beyond Comput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4,No.4(2000),pp.23- 48.

[7]M.Hammer,″The Superefficient Company,″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9,No.8(2001),pp.82- 93.

[8]T.Mukhopadhyay&S.Kekre,″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Benefits of Electronic Integration in B2B Procurement Processes,″Management Science,Vol.48,No.10(2002),pp.1301- 1313.

[9]A.Basu&R.W.Blanning,″Synthesis and Decomposition of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Vol.14,No.4(2003),pp.337- 355.

[10]S.Han&T.Ravichandran,″Does IT Impact Firm Innovativenes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mplementary and Direct Effects,″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0892113_Does_IT_Impact_Firm_Innovativeness_An_ Empirical_Examination_of_Complementary_and_Direct_Effects?ev=prf_cit,2016- 03- 18..

[11]V.Spiezia,″Are ICTUsers More Innovative?An Analysis of ICT-Enabled Innovation in OECD Firms,″http://www.oecd.org/eco/growth/are%20ict%20users%20more%20innovative.pdf,2016- 03- 18.

[12]毕克新、马慧子、黄平:《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第10期,第138- 147页。 [Bi Kexin,Ma Huizi&Huang Ping,″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z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China Soft Science,No.10(2012),pp.138- 147.]

[13]S.Arvanitis,E.N.Loukis&V.Diamantopoulou,″Are ICT,Workplace Organ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 Relevant for Innov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Swiss and Greek Micro Data,″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 10.1080/13571516.2016.1186385,2016- 03- 18.

[14]韩先锋、惠宁、宋文飞:《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中国工业经济》2014第12期,第70- 82页。 [Han Xianfeng,Hui Ning&Song Wenfei,″Can Informatization Improv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No.12(2014),pp.70- 82.]

[15]M.Nicola,O.Mary&R.Catherine et al.,″Productivity,Workplace Performance and ICT:Industry and Firm Level Evidence for Europe and the US,″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52,No.3(2005),pp.359- 386.

[16]R.Jones,″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http://www.nber.org/chapters/c3379.pdf,2016- 03- 18.

[17]J.R.Markusen&L.E.O.Svensson,″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s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26,No.1(1985),pp.175- 192.

[18]P.Krugman,″A'Technology Gap'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http://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1- 349- 17919- 0_2,2016- 03- 18.

[19]R.Findlay&H.Kierzkowsk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uman Capital:A Simp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1,No.6(1983),pp.957- 978.

[20]R.H.Clarida&R.Findlay,″Government,Trade,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2,No.2(1992),pp.122- 127.

[21]T.Bec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57,No.1(2002),pp.107- 131.

[22]G.Clarke,″Does Internet Connectivity Affect Export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https://www.wider.unu.edu/sites/default/files /dp2002- 74.pdf,2016- 03- 18.

[23]C.L.Freund&D.Weinhold,″The Effectof the Interneton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2,No.1(2004),pp.171- 189.

[25]朱彤、苏崇华:《互联网对中国贸易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各省面板数据的考察》,《中国物价》2012年 第11期 ,第72- 75页。 [Zhu Tong&Su Chonghua,″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China's Export Trade,″China Price,No.11(2012),pp.72- 75.]

[26] 温 琚 、尤 宏兵:《互 联 网 对 中 国 外 贸 的 影 响 研 究》,《经 济 问 题 探 索 》2015第2期 ,第71- 78页。 [Wen Ju&You Hongbing,″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China's Foreign Trade,″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No.2(2015),pp.71- 78.]

[27]李坤望、邵文波、王永进:《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管 理 世 界 》2015第4期 ,第52- 65页。 [Li Kunwang,Shao Wenbo&Wang Yongjin,″Density of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nterprise Export Performance,″ManagementWorld,No.4(2015),pp.52- 65.]

[28]C.E.Shannon,″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ACM Sigmobile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Review,Vol.5,No.1(2001),pp.3- 55.

[29]美国信息研究 所编:《知识经济:21世纪的信息本质》,王亦楠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American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Studies(ed.),The Knowledge Economy: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trans.by Wang Yinan,Nanchang:Jiangx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

[30]D.H.Feldman,M.Csikszentmihalyi&H.Gardner,Changing theWorld: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Creativity,New York: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4.

[31]F.Johansson,The Medici Effect:Breakthrough Insightsat the Intersection of Ideas,Concepts,and Cultures,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32]J.B.Walther,″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mpersonal,Interpersonal,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Vol.23,No.1(1996),pp.3- 43.

[33]A.N.Kolmogorov,″Three Approaches to the Quantitative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http://www.mathnet.ru/links/ bb28bef3f2a5b0093b652b52753cea2b/ppi68.pdf,2016- 03- 18.

[34]K.J.Stiroh,″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Vol.48,No.1(2002),pp.33- 57.

[35]N.Bloom,R.Sadun&J.V.Reenen et al.,″It Ain't What You Do,It's The Way That You Do It:Testing Explanation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Using US Affiliates,″http://users.nber.org/~confer/2005/si2005/prb/ vanreenen.pdf,2016- 03- 18.

[36]R.C.Feenstra,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Theory and Eviden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37]B.Balassa&M.Noland,″The Chang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Vol.3,No.2(1989),pp.174- 188.

[38]R.Koopman,Z.Wang&S.J.Wei,″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4,No.2(2012),pp.459- 494.

W ill Informatization Enhanc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 Country's High-tech Industries?— —An Em pirical Test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and Value-added Trade Data from 39 Countries in 1995—2011

Gu Guoda Li Jincheng Zhang Hongsheng
(College of Economic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whether and how informatization influenc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 country's high-tech industries.Informatization may reduce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elements and enhance the endowmentof information elements of a country.The enrichmentof information elementsmay promote manufacturing exports in two ways:Firstly,it will directly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roduct per unit by accelerating a firm's speed of response,saving the cost of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strengthening the synergy of industrial chains,and reducing the trade cost related to information.This is the Factor Endowment Effect.The second i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It promotesmanufacturing exportsindirectly through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the accumulation of related information factors,human capital and R&D capital.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information element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remore intensive than those of themid-tech and low-tech industries,so that the upgrading of informatization may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high-tech industries,which may advanc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 country's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anel data of39 countries in 1995—2011 are used for the empirical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firstly,high-tech industries are 9.28 percent point higher,and mid-tech industries are 0.91 percent point lower than low-tech industries respectively in information intensity on average.Secondly,the change of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level has a 0.26 standard deviation's effect directly on manufacturing export,and a 0.073 standard deviation's effect on it indirectly by increasing R&D expenditure,which suggests that Factor Endowment Effec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 both work,and the former plays a leading role.Thirdly,the impact of the two effects both decline gradually for high-tech,mid-tech and low-tech industries,which proves that informatization may strengthe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high-tech industries.

This papermay contribute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ways:Firstly,it casts some light on themechanisms of how informatizationmay affectmanufacturing exports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high-tech industries.Secondly,previous researche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effectof informatization on exports,but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xperiential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and importance of its two mechanisms.Thirdly,to eliminate the statistical illusion from repeated calcula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world industry chains,this research used value-added trade data to calculate trade indices,whichmay be more exact than th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mainly used customs trade data.

Language unification and the large population provide China with a huge network which developed countries do not have,endowing China with rich information resources.With a solid foundation in manufacturing,China has greater capacity to absor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eater first-mover advantage than other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China should make use of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 element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manufacturing industries,especially high-tech industries.

informatization;high-tech industry;comparative advantag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0.3785/j.issn.1008-942X.CN33-6000/C.2016.03.183

2016- 03- 18[本 刊 网 址 · 在 线杂 志]http://www.zjujournals.com/soc

[在 线 优 先 出版日 期]2017- 02- 16[网络 连 续 型 出 版物 号]CN33-6000/C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09JJD790044)

1.顾国达(http://orcid.org/0000-0002-4314-8705),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产业经济研究;2.李金城(http://orcid.org/0000-0002-1883-2011)(通信作者),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信息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3.张洪胜(http://orcid.org/0000-0003-0267-0115),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贸易价值链、附加值贸易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产业禀赋高技术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浅谈新时期企业劳动竞赛的实践与创新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浅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