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抵达城市最深处
2017-06-04韩寒颜维琦
韩寒 颜维琦
伴随着全国500多家出版社15万余种图书入驻上海展览中心,2017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8月16日正式拉开帷幕。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将举办900多场文化活动,让阅读抵达全市16个区域,深入城市每一个角落。
1回望“砥砺奋进的五年”
“本届书展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承办,其中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书香氛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
今年上海书展主会场入口处即序馆的布展主题正是“砥砺奋进的五年”——目前已经出版的21个语种、24个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布满了一整面墙,集中展示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与此同时,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向十九大献礼图书等近200种主题出版读物齐整亮相。“首提‘文明型国家洞见,以‘良政善治的中国政治智慧超越西方话语,树中国道路信心!”——走近展会上展出的《文明型国家》一书,这样激荡人心的话语赫然在目。而另一部向十九大献礼的重点图书《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第一辑,7卷),由300多位专家学者合力编纂而成,从历史、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详细梳理了全国56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将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广至全国乃至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图书,记录、解读了我们国家各个领域改革创新、发展进步的成果,也展示着出版业自身的开拓进取。本届书展将着力汇集这些精品力作,组织开展相关阅读活动,与读者一起回望‘砥砺奋进的五年。”徐炯说。
据悉,《习近平讲故事》、“胜利丛书”、《我们看好中国》《丝绸之路》《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以及“淞沪抗战史料汇编研究丛书”、《上海城市地图集成》《愚园路史》等上百种图书将在上海书展举办新书首发式、读者见面会、作者演讲会和签售等活动。
2探寻“人类思想的疆域”
“作为一个已日渐成熟的书展,上海书展没有把眼光停留在参展机构、图书种类、观展人次的简单增长上,而是在推广更有品质、更有价值的‘深阅读方向精耕细作、不懈努力。”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总策展人孙甘露介绍。
作为上海书展的“品牌”活动,“国际文学周”自2011年成功举办以来,至2017年已是第七届,成为中国作家对话世界作家的重要平台。
在8月15日晚以“地图与疆域:科幻文学的秘境”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上,中国作家叶辛、李敬泽、徐则臣、李宏伟、马伯庸,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阿根廷作家马丁·卡帕罗斯,美国作家陈致宇,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英国作家保罗·J.麦考利、理查德·摩根等围绕科幻文学如何突破地域边界、面对人类共同的文明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李敬泽认为,科幻文学关乎人类生活的实然性和应然性,它构成了我们思想观念的“疆域”,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更是一个文化命题,随着中国科幻文学在国际文坛逐渐绽放异彩,有更多的使命等待中国作家去承擔——我们同样可以书写人类共同的命运。马丁·卡帕罗斯高度认同“地图与疆域”这一话题,他以同为阿根廷作家的博尔赫斯的一篇关于地图的奇幻小说为例,分享了他對中国的感受——既神秘又宽广。
书展期间,“国际文学周”将举办49场论坛、文学对谈与读者见面会,内容涵盖诗歌、小说、神话、中国文化精神、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话题。
“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将邀请10余名作家、学者、科学家,分享他们关于个人与内心的对话、读书与行路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
3寻求一座城市的“共鸣”
今年书展,一场名为“直播上海文学地图”的朗读接力活动将展开——从书展中心会场出发,多位文化名家将在上海作协、巴金故居、茅盾旧居、鲁迅纪念馆、左联纪念馆、思南文学之家、北外滩等场所诵读文学经典,带领读者细细品味上海这座中国近现代出版业发祥城市的文化底蕴。
“2017年适逢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年、张元济先生诞辰150年,上海书展组委会和解放日报社将共同举办‘大师在上海——张元济系列活动,将主会场的讲座与海盐张元济纪念馆连线直播。商务印书馆也将举办《中华民族的人格》重版座谈会,品味张元济先生为我们编选的民族先贤们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的故事,焕发先贤的精神魅力。”商务印书馆参展人员周征鸿介绍。
徐炯介绍,为了让阅读深入城市,书展将继续与上海16个区携手,在全市范围内“配送”阅读文化资源——静安区继续举办“静安理想书房”和“悦读静安”读书周系列活动;浦东新区整合区内各类读书活动,打造浦东新区首届阅读节;黄浦区优化“书香思南、人文中轴”品牌,打造公益性文化互动分享体验空间。此外,新华书店和大众书局、西西弗、衡山和集、言几又、钟书阁等分布于上海各处的50余家实体书店,均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书展期间与主会场同步开展展销活动。
“有人说,阅读和写作的过程是私人的,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孙甘露说,“在尽力遍布全城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希望,人们终能找到阅读带来的精神共鸣。毕竟阅读这件小事,才是一个城市文化深度的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