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气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03杜彦宋克农曹辉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杜彦+宋克农+曹辉

摘要: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专业内容突出。本文结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在创建省级特色名校过程中,探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化实践过程。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燃气专业

[FL(K2]“订单式”培养模式适应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了以需求促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多赢的局面。我院分别与山东奥德燃气公司于2011年起开始合作成立“奥德订单班”,与港华投资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合作成立了“港华订单班”,与蓬莱渤海燃气有限公司从2014年起合作成立了“渤海订单班”。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山东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在省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期间以订单班为基础,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优化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订单培养机制,订单培养初见成效

“订单式”培养是根据订单企业的需求,校企双方联合招生,共同制订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场地、信息等办学资源方面进行合作,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成立了由院系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燃气行业主管部门、燃气行业协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借助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平台,学院准确掌握燃气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奥德燃气有限公司、蓬莱渤海燃气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校企合作暨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合作方式和内容,校方、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奖学金发放等内容,用于指导订单班的培养工作。订单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考核合格后进入燃气企业相关岗位实习,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

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燃气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符合订单企业发展、燃气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

订单班燃气专业的毕业生面向各订单燃气企业。燃气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和专业特性,为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对行业企业和有“订单式”培养的院校、燃气专业毕业生及在订单企业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多次调研和研讨,人才培养目标从注重培养燃气专业知识转向燃气专业能力,掌握燃气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燃气工程施工管理、燃气管网运行与维护、燃气场站安全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专业调研为基础,就业岗位为导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召集燃气行业专家、燃气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针对不同的订单企业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的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燃气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

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合作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制订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TP73杜彦 宋克农 曹辉.tif;%100%95.5,BP#][TS(][JZ]图1基于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TS)]

[KH-+3mm]

四、以职业能力为根本,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专家论证→调整完善”的技术路线构建订单班的课程体系。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全面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工学结合的“岗证结合,四层递进”的课程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基础能力学习领域(第一层)、專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第二层)、职业能力拓展学习领域

一、高校现有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获取资助政策信息途径不对等。“奖、助、勤、贷、补、减、免”涵盖了现行高校学生资助的各种方式。一方面资助政策逐年完善,资助方式不断变化。以助学贷款为例,2012年以前,由学生所在高校贷款直接发放,2012年以后改为生源地贷款。另一方面,资助形式多样,资助渠道不同,具体操作方法有别。

调查显示,对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媒体宣传及政策知识普及,导致相关学生对助学政策和获取资助的途径知之甚少,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存在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与程序不完备。目前高校比较普遍使用消费平均水平界定法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来界定经济困难学生。具体操作程序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然后到当地政府相关民政部门审核盖章,最后报学校审批。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部分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往往由于自尊心过于强、害怕泄露个人隐私等因素放弃申请,导致相关学生无法享受国家资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相关学生生活情况的动态管理与监督,无法真正确定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最后仅凭对学生的主观评判甚至私人感情来确定对贫困生的资助额度,导致资助金额分配不合理。

3.管理服务受助学生的机制不健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体局面停留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脱贫”,通过经济资助,缓解相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帮助学生解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但缺乏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能力培养,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指导,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技能辅导,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二、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1.基础环节:精确识别困难学生。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基础环节是精确识别,通过一系列精准化程序精准甄别资助对象,资助工作才有意义。当前高校普遍存在资助对象识别不精准、学生贫困程度鉴别不准确等问题,导致资助工作针对性不强,最终影响资助的效果与效率,因此,现阶段实施精确资助能够从源头上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打牢基础。

2.关键环节:精准帮扶困难学生。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关键环节是精准帮扶,通过个性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帮扶,确保困难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在生活上有成长,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3.核心环节:精准管理困难学生。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是精准管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困难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拼搏意识和感恩意识,在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传递爱心,帮助他们,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

三、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路径

1.完善评定指标及程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制约精准化资助工作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容易被诟病的环节所在。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当改善现有评价指标,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化水平。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将生源类别、生源地收入水平、就学地消费水平、健康状况、家庭人口及供养关系、家庭收入、消费数据、资助需求、已获资助等信息作为主要参数,建立贫困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及分类办法。

同时,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与监督,通过观察记录其日常生活开销支出费用及用途,实时掌握其日常消费水平,并将相关数据纳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评价指标,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灵活性。

2.强化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有专业的资助工作队伍作为支撑点和发力点,以保证资助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资助工作机构。专业机构主要负责宣传普及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及措施、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指标、建立资助工作管理服务平台等。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资助工作队伍,主要指从事资助工作的经办人及学生辅导员。资助工作机构及各高校应统筹资源,搭建平臺,加强对资助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资助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引导资助工作人员树立精准化工作理念,从而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化。

3.拓宽资助育人机制。资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实施学生资助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并使其成长成才。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还要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人成才”教育目标融入资助工作的全过程。

(1)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高校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应有重点地针对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引导相关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按时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普及相关还款知识,确保相关学生及时还款。

(2)开展励志教育活动。高校应正确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通过挖掘广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学生,宣传受助学生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学生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立志成才,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逐步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精神。

(3)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国家、社会及学校等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但作为受助学生应心怀感恩,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点滴行动中传递爱心,帮扶他人。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学生资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构建精准化资助工作体系,有利于达成上述目标,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文迈华.浅析大学生资助体系建构的精准化[J].时代教育,2015(3).

[2]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教育评论,2016(2).

[3]伍冬云.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管理研究,2016(2).

[4]潘邦飞.影响高校助学精准化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2015(5).

[5]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订单式校企合作企业方的成本收益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订单式”营销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