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浅析
2017-06-03古丽拜天·卡米尔马达尼叶提·木巴拉克
古丽拜天·卡米尔+马达尼叶提·木巴拉克
(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摘 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实际,正确把握他们的个性特点,改进德育方法和途径,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关键词: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得到巨大改善后,进入各类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日俱增,一批批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后,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并直接关系到我党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强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模式。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德育的前沿阵地。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德育工作的成效。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克服一些错误的教育心理,在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构建新的思想道德体系,切实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这样才能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依据,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要发展,就需要稳定,要稳定,就必须做好民族工作。作为民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应当成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精英干将,因此更应该加强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是大非面前,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为不动摇,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保持一致。需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培养标准,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政治素养高,科学文化素质高的各类人才,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现状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有他们的优点,他们为人诚恳,善良质朴,学习认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与其他高校学生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
(1)学习基础薄弱。同内地大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成绩欠佳,这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文化教育传统以及家庭生活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2) 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与内地大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承受着比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忙于补习功课,又要忙于为生活奔波,既无经济实力,也无精力融入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外显的能力素质较差,知识面窄,没有明显的特长,因此他们缺乏信心,又自尊心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谈,不愿与同学做深层次的交流,甚至排斥与他人交流,人际交流往往局限在本民族学生的小圈子里。
3、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一门科学,做好德育工作,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拥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必须遵循德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德育工作者却存在以下两种错误的心理。
第一种的心理是某些德育工作者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就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接受教育取得进步以后就不会再有退步和反复,对部分学生经教育后又犯同样错误表示出不理解,甚至不愿意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第二种的心理主要表现为:部分德育工作者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存在忽视和放弃这一工作的现象,刻意回避敏感问题;不敢正视矛盾,企图用心理层面甚至心理咨询的东西取代德育工作,似乎一讲民族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会反感,就不愿接受。事实上,德育工作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教育,讲理想信念就是要讲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现实生活中的敏感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如此。
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不认真分析和研究敏感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现状,将来的走势,以进一步揭露其本质所在,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同样,舍本逐末想从心理咨询或德育工作的边缘来解决问题也是事倍功半的。承认敏感问题、承认焦点问题是对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
4、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1)健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学习、民族习惯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沿用通常的体制来实施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德育工作从组织上落到实处。
为便于协调工作,德育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和各系党总支部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组成联系网络,协调和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工作,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工作。
2)从入学教育开始抓起,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全过程的培养和教育
入学教育同样是少数民族学生人学后的第一课。学生进校后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开始就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全过程的培养和教育意识。入学教育的内容既可是学校历史沿革、办学传统、学术声誉的介绍,也可是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介绍,还可包括以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好和坏的一些典型事例。同时,通过新学期蓬勃向上的气象,展示学校这一育人环境的魅力,力求在刚刚进校后,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形成尊重师长、遵守校纪校规、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繁荣昌盛努力学习的良好意识,为以后开展德育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3)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民族自豪感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知识层次的提高,其对民族文化的敏感和热爱更愿意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心理,创造条件,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之得以实现。总之,只有充分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将他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纳入整个校园文化的视野,在有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中的校园文化才是完整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接近他们,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基础。
4) 在教育内容的载体上,增强互动式教育
通过开展课堂理论教育以及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模式的愛国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和理解民族团结问题,增强各民族的团结;通过借鉴网络文化自身拥有的开放性、道德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改进原有的德育单向灌输方法,调动德育对象在互动式教育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只有通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紧密结合时代特色;贴近学生实际; 切实有效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