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相关认识与研究

2017-06-03曹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认知

(安徽省安庆师安庆师范大学 246000)

摘 要: 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发展的的历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不断的被人们加深完善,作为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有着严谨的逻辑性、科学性。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贯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全过程,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科学性到充实、发展和开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认知;研究

要想保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发展,就需要和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要想促进中国的综合发展,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和现在社会发展,考虑全球经济文化发展潮流和社会主义要义的实际方法。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如果从根源上进行考究的化,在16世纪已经有萌芽的出现,欧洲的文学家、政治家托马斯?莫尔在著作中对社会主义有所提及了,因社会环境的影响,理论最终无法得到实践证明,最后不断的进行演变成为了空想社会主义。在19实际,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对空想主义的借鉴和改进,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可以真正地进行实践,不再只是幻想[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根本依据是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根本依据是科学性。社会主义从思想空想发展到实际中,历经了非常多的困难。苏联解体就是非常深刻的教训,再生产发展中,以领导者的相当让作为主要的指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刻板僵硬,忽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失败的例子告诫我们,不从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实际的生活质量,最终只会走向消亡。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从而对社会主义进行认可和接受。这样的骄人成绩,是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决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党紧抓社会发展客观存在的规律,抓住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骄人成绩,让我们能够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更加强烈的信心,同时,我们也要坚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想要发展社会主义,使其能够稳定健康的前进,关键是要遵循科学的自然定律。科学执政是我党和国家进行执政的主要方向,能够提高党和国家的持证能力。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叙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在研究社会科学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将辩证法和唯物论金向结合、统一,贯穿社会历史领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在研究历史问题、社会问题时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使其具有了精确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空想到科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共同努力作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汲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社会主义的从理论发展到工人运动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正成立出现,理念到实际发展;从一个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到如今全球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通过社会主义让我们中国从艰难困苦任人欺凌情况到成为东方雄狮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如果不能够遵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那么就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就会阻碍社会主义的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现实的例子对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警示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理论是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检验一种理论的科学性需要看到这一理论是否系统,是否回答了所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对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经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回答。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都是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阐述了在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发展、建设和改革规律。科学社会主包括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运动和制度。三者之间有着个各自独立的作用,又有个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际的社会活动才能够检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从早期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到中国共产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跟随时代的步伐,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断的创新发展,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或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无不显示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四、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创新

科学社会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我国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从结合时代的情况,在时代大思潮下产生的。因此创新发展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离不开科学性原则。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国家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从而进行理论的创新[3]。

在社会主义的认知过程中,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科学性原则。社会主义并不仅仅只是有一种,在历史中出现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进行认知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科学社会主义最终会检测出问题所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性的原则使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科学性的指引就如一盏明灯,照亮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前苏联的解体就是因为没有科学原则的指导,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前车之鉴要引以为戒。

总结:科学性设是我们认知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把握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的科学性能够检测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不要将社会主义的美好脆弱的理念直接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泽源.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认识[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48-56.

[2]纪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理解[J].才智,2015,(07):346.

[3]杜刚.科学性:对科学社会主义地位的理性认识[J].高职论丛,2011,(04):23-25.

作者简介:曹瑞,男 1988年8月,汉,安徽安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认知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