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隐性因素的教学运用
2017-06-03李玲玲
摘要:理论界一直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隐性因素提出了相关依据,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隐性因素在教学中的运用。比如,“三风教育”的影响;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多媒体视域下的教学;榜样带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隐性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所持立场不尽相同,结论也就大相径庭。问题和争议越大,说明发展的空间便越大。“一花独放不是春”,“花开满园”才是理想的状态。但是近些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虽已经比较深入,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探索程度不深,其作为隐性因素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只停留在浅层的研究,还没有针对凸显问题进行探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隐性因素的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
罗伯特·欧文曾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以客观环境和规律为基础,必须服从于这一客观产物而成长。战国末期的荀卿也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难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人们无时不刻、每时每地受其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环境中进行
物质世界的万千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中,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完成得依靠环境的辅助,而且只能在环境中进行。要是没有环境作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便不完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确实具有重要作用,它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进行从三个方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物质条件、精神因素与活动场地。没有教育环境提供的这些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根本无法进行。”[1]8明成祖为了夺取皇位,不惜将建文帝的儿子朱文珪从两岁禁闭到七岁才释放出来,重见天日的朱文珪缺少正常环境的熏陶和学习,导致了他目不识丁,甚至连牛马也不晓知。可见,离开了环境的作用,对人的发展将会造成多么重大的损害。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即隐性因素,它是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存在的。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进行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结果的多可能性。洒下一粒种子,可能生根发芽,也同样可能腐蚀烂掉。所以,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过于绝对化则会导致旧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所谓的“中心事物”是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者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去选择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环境来内化为学生的态度体系。除此之外,教育者也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看待所学的知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三风教育”
所谓的校风、班风、学风就是意识形态的软环境发生的作用,这三者构成了“三风教育”。
校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众所周知的清华大学校训,短短两行校训却激励了数代莘莘学子。可见,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校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持“人本精神”、“人文关怀”为教育理念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风建设中环境的重要作用,校风的终极价值也是为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和完善学生。只有做到“人本主义”的学校才能教育出社会主义真正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否则学校也只是复制机器的加工厂罢了。
班风:班风是一个集体在班上特有的作风,良好班风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教师管理好班集体,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班风的建设就像学生的人格塑造一样,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循序渐进,师生共同做好每一项班风建设的准备工作。比如班训在班风建设中就有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教育导向的作用。除了班训外,班级的管理模式同样影响着班风建设的成效。魏书生介绍他的日常班级管理的自主化时提到:“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2]141这样的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使得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只有规范班级管理,加强凝聚力,建设良好班风,才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
学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利用良好的学风来完善教学效果。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上有一个“学风建设专栏”,通知公告里有许多关于学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这就是典型的重视学风建设的例子。其实,学风既是治学之风,也是为人之风。在治学方面,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耻下问、知行合一;在为人处世上,教育者更需耐心开导学生端正为人态度、诚信为本、自省自律。总之,学风建设的成功有赖于师生共同的努力。
(二)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
所谓硬环境是指硬件设施,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也称为物质环境。软环境也叫精神环境,指教学过程当中投射出来的班级文化,价值观念,班级制度以及包含在内的班训,班级口号等。正因为硬环境看得见摸得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认为教室敞亮了,教学设施齐全了就可以了,但人们却忽视了软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其实,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越深刻,受教育者容易耳濡目染地习惯、适应和接受。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好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体,实现气氛性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影响。
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是重构环境体系的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营造轻松、愉快和相对自由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而在运用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为了超越功能性,强调价值性,应避免类似大班教学样式的宣讲式教学,应切实实行自然班教学或实行小班教学。这也需要基础设施到位了,教育氛围才能相应地调动起来。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其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创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毋庸置疑,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环境则会扼杀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三)多媒体视域下的教学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视域下的教学成为一个主流趋势。而多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如何才能将利用好多媒体的优点来辅助教学,这就需要净化多媒体环境,美化教学环境。另外,“这种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到文本文字、图像照片、声音、动画和影像资料等多媒体呈现形式,形象且生动直观地调动起学生眼、耳、脑全方位的感官体验。”[3]13多媒体视域下的教学具有几大特点。首先表现在趣味性上。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如果口头讲述“二十四孝”相关内容则会略显语言的苍白,但如果在课前播放“二十四孝”动画视频,一个视频大概在四分钟左右,教育者通常比较易于接受形象符號。这既激发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导入了教学内容,一举两得。其次,多媒体教学还有可创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纠正拼图性的教学内容,由理论教材转变到鲜活课本,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多样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若遵循“完美设计”的教学传统则会导致压抑,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不同的是,随意但精心设计的环境,反而少了僵化和被动,务必让课堂保持弹性和动态沟通。
(四)榜样的力量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却又容易忽视的环境因素。榜样总是无声息地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改变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不自觉地指导其日常行为方式。但是,在保持榜样教育的有效性时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榜样需要正面引导,除了教学案例中的传输的正面能量,教师也应该认真考虑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意见以及每一个眼神。设身处地地为受教育者着想,学会移情性地理解受教育者的行为,这些都是是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在选择榜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选择受教育者信赖的人来进行。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写道:“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亲近的人比外人讲的话更容易让人信服。榜样的力量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性相近,习相远”这些都体现了榜样的塑造和激励功能。“榜样教育只有使学生将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形成自觉自愿的意识,才能指导学生的行为。”[4]141受教育者只有真正地认同、接受和感悟到榜样的力量,这样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物。
参考文献:
[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修订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2010(1).
[4]卢洁洲.中学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玲玲(1993-),女,汉族,福建福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