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状况与在线培育策略研究

2017-06-03宋怡连亦鸣

学理论·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宋怡+连亦鸣

摘 要:大学生道德表现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效备受关注。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被试的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状况在年级、性别和学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新媒体在线实验,发现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线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以保障道德教育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状况;在线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245-04

大学生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他们的道德表现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的德育成效备受关注。

道德认同是指道德观念和个人认同的统合程度。Hardy(2005)指出随着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道德认同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自我重要性,成为道德行为的主要动机[1]。已有研究显示,道德认同能预测道德行为意向(Aquino,2009)[2]、慈善捐献(Reed,2007)[3]、志愿服务(Aquino,2007)[4]等親社会行为、学术诚实(Wowra,2007)[5]等。我国学者曾晓强(2011)指出道德认同研究的启示是重视家庭德育功能、营造学校道德氛围、引导积极朋辈关系、拓展道德实践机会[6]。王兴超(2012)指出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7]。

当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已经基本离不开网络,在线学习已成为风行的教育方式,道德培育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道德研究者试图将道德训练实施于网络虚拟情境中。Trobec和Starcic探讨了在线学习是否适合于青少年道德能力训练。他们发现,传统课堂的道德能力训练与在线道德能力训练在促进青少年的道德能力方面并没有差异,与一般人直觉不同的是,青少年能够积极投身于在线的道德任务,而且在线道德训练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且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流和交往技能、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Trobec & Starcic, 2015)[10]。

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德育模式——“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问题,最著名的是科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做法是由教师在课堂讲授道德两难故事,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直面道德两难事件,并做出选择,而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引起对于道德冲突的认知,激发积极的思维[11]。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我国不少教育者就已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开展道德教育教学活动[12-14],也有学者在关注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的研究中涉及了“道德两难”[15-16]。大学生相较于中小学生群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发展上可能更为成熟,但因受到当下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对“道德两难故事”的看法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研究选择了培养目标鲜明、对应职业领域突出的三所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了解大学生道德状况,并尝试在新媒体平台上(QQ群)进行了在线讨论实验,探索在线道德教育策略。

一、研究一:三所高校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A校(某科技大学)、B校(某海洋大学)、C校(某医科大学)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后均以字母出现)。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2份,回收率98.67%;回收有效问卷581份,无效问卷为数据不全或填写不认真(如所有条目选择相同)。

调查对象中,性别:男生296人(50.95%),女生285人(49.05%)。年龄分布:16岁~24岁。年级分布:大学一年级259人(44.58%),大学二年级144人(24.78%),大学三年级138人(23.75%),大学四年级40人(6.89%)。学校分布:A校190人(32.70%),B校141人(24.27%),C校250人(43.03%)。

2.方法。(1)道德认同问卷。采用Aquino和Reed编制的道德自我认同测量问卷(Moral Identity Measure, MIM)。其中,道德认同被分为内在化和表征化两维度,分别表现了道德特质在自我感中重要性的评价与个人希望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我拥有道德特质的程度。问卷共10道题目,采用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的5点评分法。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4。

(2)道德推脱问卷。采用班杜拉等人编制的道德推脱问卷(Bandura,1996,2001)。测量道德推脱的条目共组成了八个子维度。问卷共32道题目,采用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的5 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道德推脱水平越高。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二)统计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其中,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法(LSD)及Bonferroni法。检验水平均取α=0.05。

(三)结果

1.大学生道德认同、道德推脱的现状。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均分与标准差分别为(3.910.45),道德推脱的均分与标准差为(2.190.42)。

2.不同年级大学生道德认同、道德推脱现状的分析比较。以大学生的年级作为自变量,道德认同、道德推脱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1)。

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年级大学生,其道德认同与道德推脱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大一学生道德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呈逐年级下降趋势;大一学生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级。

3.不同性别大学生道德认同、道德推脱现状的分析比较。以大学生的性别作为自变量,道德认同、道德推脱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均值t检验(表2)。

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上,性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得分明顯高于女生。

4.不同学校大学生道德认同、道德推脱现状的分析比较。以大学生的性别作为自变量,道德认同、道德推脱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3)。

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学校大学生,其道德认同没有显著差异(P<0.05)。A校在道德推脱得分上显著高于其他两校学生。

二、研究二:一项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为核心的新媒体在线实验

(一)对象及方法

在A校(某科技大学)内通过网络招募30名被试,承诺实验过程完全匿名,将被试随机分配进入6个QQ群,要求被试在4个月内完成十则道德两难故事的阅读并进行十次在线讨论。

研究者参照经典道德两难故事结合现实情境编制十则道德两难故事,分别涉及海因兹偷药救妻、友情与作弊请求、扶老与被讹风险、公车让座、电车困境、泄密与亲人安危、劳动权益与管理监督等冲突情境,要求被试阅读,并用主人翁与我无关、是我亲人和就是我本人三种角色代入思考。

(二)结果

对被试提交的阅读思考内容进行文本整理,发现大多数被试在线讨论时都能保持语言文明,当观点发生分歧时也能够保持理性,不随意攻击他人,讨论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道德两难情境下注重自我保护和科学有效地开展利他行为。在遇到尊老爱幼、正义公平、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绝大多数被试都首选道德利他行为,尤其当主人翁是本人时,利他态度更为明确;而当主人翁与自己无关时,包容差异态度较为多见。例如:有关扶老与被讹风险的故事,被试做的回答如下。

假如主人翁跟我无关:支持扶老,并给予声援;支持扶老,帮助别人的行为是要提倡的;主人翁应该学习急救常识,并冷静地判断现场状况和老人情况,再采取合适的行动。

假如主人翁是我亲人:支持扶老,如果真被讹诈我会帮忙;支持扶老,善良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支持扶老,无论结果;我会鼓励主人翁的热心,并建议她用心学习帮助他人的方法,应该叫一些人一起来扶老人。

假如主人翁就是我:会扶,道德比可能的后果更重要;会扶,无法对一个需要我帮助的老人冷漠;会扶,没有任何犹豫;我认为应该在社会中宣传不要做讹人的事,会有人真正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我会采取保障自己的方式帮助老人。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道德认同均分为3.91(量表从1到5计分),表明大学生总体道德认同较高,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17-18]。大一学生道德认同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又与之前的研究存在一致与不同[18]。其原因可能是,大一学生刚从高中升到大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和新的人生阶段,尚处于适应期,因此,更容易循规蹈矩,道德认同或因自律或因受约束而明显顺从,而大三大四学生已经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更多与社会交融的经验,可能会模糊道德行为的边界。而不同学校学生道德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当前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理念和举措以及政府的各类政策制度相关,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体系的传承与发扬深入人心。

大学生道德推脱的均分2.19(量表从1到5计分),表明大学生总体道德推脱较低,一定程度说明大学生道德认知是积极健康的。大一学生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与先前的研究基本一致[19]。大学低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经历、人生阅历和社会接触面少于高年级学生。因此在涉及个人利益的道德事件上,更少为自己做道德辩护,比较有道德约束感,较少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而采取推脱的认知和行为;而男生相较于女生,在道德敏感性上可能相对较弱,当面临自己可能要实施与道德冲突的行为时,倾向于通过推脱来提升自身行为的合理性。A校在道德推脱得分上显著高于其他两校学生。可能是因为科研氛围下的大学生更埋头于探索科学物质世界,而人文社会的互动相对较少,关注也很少,从而在涉及人文社会互动中道德认知与行为时,更不敏感,容易不自觉进入道德推脱的状态,从而达到内在的合理与平静。

以上结论也说明了,在大学期间,道德教育不能放松,仍需加强,并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和路径来开展。而新媒体在线实验的被试流失反映了大学生实验契约精神的不足,但被试们提交的纸质文本以及讨论内容又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且对自我的要求高于他人,并且在面临道德两难的情境下既能坚持实施道德利他行为,同时参与实验的科技大学被试们表现出对科学有效实施帮助行为的重视,并懂得在帮助他人时避免被一些社会乱象干扰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虽然社会上出现了“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道德争论,但大学生并没有因为一些讹诈现象的出现,就为了自保而想要放弃道德行为,反而认为应该大力宣扬助人、友善的事例,推动大众更多实施道德行为。

四、结论

大一学生的道德认同得分高于其他年级,且道德推脱得分低于其他年级,说明大学期间学生道德教育仍需得到更多的重视。而不同性别与不同学校的差异,说明在开展道德教育时,既要注重宏观层面的方向,也要重视中微观层面的因人施教、因地制宜的策略。

新媒体在线讨论实验结果说明,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可以将线上线下结合,一方面能够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感,另一方面能够比较好地约束和保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Hardy S A.Identity,reasoning,and emotion: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three sources of moral motivation[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6,30(3) : 205-213.

[2]Aquino K,Freeman D,Reed A,et al. Testing a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moral behavior: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situations and moral identity centrali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9,97(1) :123-141.

[3]Reed A,Aquino K,Levy E.Moral identity and judgments of charitable behavior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7,71(1) :178-193.

[4]Aquino K,Reed A,Thau S,et al.A grotesque and dark beauty: How moral identity and mechanisms of moral disengagement influenc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to war[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7,43(3):385-392.

[5]Wowra S A.Moral identities,social anxiety,and Academic dishonesty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Ethics & Behavior,2007,17( 3) : 303-321.

[6]曾曉强.道德认同研究与德育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1,28(4):150-155

[7]王兴超,等.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5):532-538

[8]Graham J,Haidt J,Koleva S et al.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The Pragmatic Validity of Moral Pluralism[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3,47:55-130.

[9]Haidt, J., & Joseph, C.(2007). The moral mind: How 5 sets of innate moral intuitions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ulture-specific virtues, and perhaps even modules. In P. Carruthers, S. Laurence, & S. Stich (Eds.), The innate mind ( Vol. 3, pp. 367—391). New York: Oxford.

[10]Trobec & Starcic. Developing nursing ethical competences online versus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J].Nursing ethics,2015,Vol. 22(3) 352—366.

[11]刘源.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及其对于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18-19.

[12]刘锋,等.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的好方法——道德两难故事课堂讨论[J].道德与文明,1993(6):24-25.

[13]方显岩.道德两难故事法——在初中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10):32-33.

[14]鲁明.用道德两难法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J].中小学管理,2010(3):50-51.

[15]罗永莉.低年级大学生和职业中专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43-45.

[16]马利军,张静宇.大学生作弊行为现状调查及其道德两难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52-54.

[17]曾晓强.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4):149-155.

[18]丁芳盛.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分析及其培育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56-60.

[19]卢永兰.大学生道德推脱现状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1-124.

A Study on the Mor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nline Cultiv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ree universities and a online experiment

SONG Yi,LIAN Yi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Abstract: Moral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ocial mora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s widely concern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mor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fferent in grade, gender and college.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s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his online experiment of new media shows that the onlin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s feasible, but it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moral status,online experience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