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探析

2017-06-03

学理论·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严复

摘 要:一代伟人严复的思想博大精深,科学兴国思想尤为突出。其思想的形成原因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他的思想发生了阶段性变化,由对科学的敬畏而转为失望。通过对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进行探析,对如今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仍然有着启迪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严复;科学兴国思想;阶段性变化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60-02

严复是中国近代主张向西方学习真理的伟大人物,著名的近代资产阶级启蒙家。在风起云涌的近代,严复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他的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成与成熟时期、深化与发展时期、保守时期,而他提出的科学思想主要在后面两个时期。不难看出严复关于科学兴国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一、严复科学兴国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的时代背景

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艰难曲折史,生在这个年代的仁人志士,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不断探索进行救国之路。严复生于这个时代,客观的历史不得不让他寻求治国良药。严复见证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戊戌变法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而西方的科学的广泛应用,使得严复深刻认识到科学带来的强大动力。因此他在《原强修订稿》中指出:“制器之备,可求其本于奈端;舟车之神,可推其原于瓦德;用电之利,则法拉第之功也;民生之寿,则哈尔斐之业也。而二百年学运昌明,则又不得以柏庚氏之摧陷廓清之功为称首。学问之士,倡其新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1]

(二)个人经历

严复考入福州船厂附设船政学堂后,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化。对于西方各种知识的学习使得他逐渐融入西学中,这就为他形成近代资产阶级一系列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加上他恰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盛时期留学英国,这就使他更能深层次的接触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他深刻体会到洋务运动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只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因此他主张学习自然科学、主张科学兴国。正如他说:“自然规则,昧而犯之,必得至严之罚;知而顺之,亦有至优而赏以之保已,则老寿康强;以之为国,则文明富庶。欲识此自然规则,于以驾驭风雷,萧与水火,舍勤治物理科学,其道又奚由乎?”[2]

二、严复对科学兴国思想的论述

严复关于科学兴国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使得他对科学兴国的认识发生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严复是积极推从和拥护科学兴国理念的,但战争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科学制造出破坏和平的武器,使得严复对科学的敬畏转向了失望。

(一)科学兴国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看,在严复看来,科学即“黜伪而崇真”的学术。即“学”与“术”两部分,加上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主要就可以分为技术科学、理论科学和思维方式三个部分。从狭义上看,科学不单单是指已经得到科学证实的现有成果,而是主要包括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不难看出严复对于科学精神和态度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他主张将这种科学精神渗透到社会各领域[3]。所谓科学兴国即主张运用科学作为武器,发展壮大国家,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这种思想与封建统治阶级所宣传的“四书五经”“八股文”形成鲜明对比。由此看出,严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提出科学兴国的思想的意义重大性。

(二)对科学的敬畏之意

1.强调科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严复指出“诚以科学所明,类皆造化公例,即不佞发端所谓自然规则。”“其通理公例,经纬万端,而西政之善者,即本斯而立……中国之政,所以日形其绌,不足争存者,亦坐不本科学,而与通理公例违行故耳。”这段话充分表明了严复对科学的崇拜和敬畏,充分肯定了科学对于管理和治理国家的重大意义。他甚至指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认为发展科学能够促进国家富裕。由此看出严复对科学在国家中发挥的作用的积极拥护。

2.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视

一方面严复认为在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的同时,要利用规律,学习自然法则。并且他极力主张重视教育,认为当时封建统治下的学生大多是熟背“四书五经”这些“旧”俗,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注重有关自然科学的课程开设,如物理学、数学等。他认为科学离不开人才,只有培养众多人才,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因此他把西方的牛顿、法拉利等人称为“学问之士”。

另一方面严复还对社会科学进行研究。他指出:“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这里他所说的“群学”实际上指的就是社会领域的科学。关于社会科学,他认为起着宏观强控的作用。

3.强调无条件的贯彻科学兴国思想

正是基于严复对于科学的无上敬畏与推崇之情,使得他尤其注重科学精神与科学因素渗透到各个领域。他认为要想拯救当时摇摇欲坠的中国,只能靠科学和教育的力量,循序渐进的救治。因此他反对孙中山发动的一切政治革命,认为当时的中国承受不了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对科学力量的夸大使得他犯了思想上的教条主义。

(三)对科学的失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使得主张科学兴国的严复一下子跌到了深渊。他认为一直主张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带来的却是毁灭性的后果。他说:“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战,觉彼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鮮耻八个字。”此时的他又回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他用伦理道德来批判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行径。但即使在对科学的认识到了失望的程度,他还是没有全盘肯定孔孟之道的思想,只是希望运用孔孟之道来弥补西方文明的不足。

(四)从辩证的思维看待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

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其中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着局限性,我们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分析。

1.合理性。严复能够在传统的封建统治社会中意识到科学对于社会、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不仅提出开设关于自然科学的课程,培养新型人才,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动力,还提出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性。这些思想与当时传统的故步自封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2.局限性。一方面严复认为应将科学和教育相結合,循序渐进的挽救中国,因此他片面的夸大科学兴国的作用,极力反对运用革命的手段挽救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分主次矛盾,不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思想上走向形而上学主义和教条主义。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片面认为西方运用科学作为扼杀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对科学不再崇尚,甚至是失望。

三、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与当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比较分析

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与当前我们所推崇的科教兴国思想有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一)思想来源的本质区别

无论是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还是如今的科教兴国战略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论其思想来源,二者却是截然不同的。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来源于他的进化论思想,他认为“宇宙有至大的公例,曰万化皆渐而无顿”。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过程,要想挽救中国,就必须依靠科学,但凭借科学的力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当今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结合国情所提出的。该战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重要作用。

(二)所处时期的根本变化

严复的科学兴国是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个背景下提出的,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严复能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提出先进的思想,实属不易,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代思想家的伟大之处。而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国家处在社会大变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

(三)内容的实质性改变

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和当今的科教兴国战略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是主张科学和教育相结合,达到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但从本质上看,严复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提出的科学兴国思想,主要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在教育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模式[4]。现今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习现代化高新技术,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我们实施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打造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

综上所述,虽然如今的科教兴国战略与严复的科学兴国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定这位伟人的伟大思想,前事之师,后事之鉴,我们从中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某些关联。他对于科学和教育的重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所推崇的向西方学习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5]。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联系愈加密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成为必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古人尚能学习西方,在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应该更加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之处,努力壮大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严复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严复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张志建.严复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

[4]周济.严复的科教治国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

[5]魏义霞.严复的智育思想及其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109-114.

猜你喜欢

严复
严复的遗嘱
张元济加版税
教育家的严管和包容
这样对他不公平
谁在“复活”严复
“执迷不悟”的严复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