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激发
2017-06-03钟林莉
钟林莉
摘 要: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认知到行为转化的桥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情感产生和变化的主要影响要素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满足兴趣爱好,引导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240-03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的发生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且包括情感的作用。情感起着桥梁作用,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和保证。情感的作用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如果外在的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相匹配,那么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提高认知水平,推动行为的发生。反之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从而阻碍认知,不利于行为的发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动加强信息的沟通,认识理解的一致,情感上的共情和行为上的相同,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的双方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情感的联结和促进作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
一、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只注重灌输外在的理论知识,也要把握情感的中介作用,否则只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情绪抵触。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受教育者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类似行尸走肉;课后机械地记忆知识点,以应付考试而已。处于亲近、同情、爱护、关心、尊重、信任的积极情感状态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奏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善于激发积极情感。
(一)积极情感促进积极思维与认知
积极情感扩展和建设理论认为:“积极情感能在一般条件下促使个体冲破一定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能够扩大个体的注意范围,增强认知灵活性,更新和扩展个体的认知版图。”[1]80研究表明,积极情感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和运用更多的积极材料,使个体更加灵活、完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个体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而在个体创造性方面,积极情感能够促进个体创造性、问题的成功解决和决策的效率。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积极情感可以使受教育者思维活跃,扩大注意力的范围,提高认知的灵活性,与教育者积极互动,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是认知的催化剂,积极情感促进受教育者的思维转化和认知。
(二)激发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复杂,有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有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拥有积极的情感言传身教,真心爱护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才会对其信任,才会对其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悦地接受。同时,受教育者也能感受到相应的主观体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就会有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产生积极、热情、自信的学习状态。并且胡锦涛也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于采用正确的方法。人文关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情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融洽、愉快、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效果。
(三)激发情感促进教育方式的改进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如果不带情感体验的生搬硬套的教育学习模式难以实现其最终目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教育者改进教育方式,只有把理论的讲授和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結合起来,只有根据教育内容和特点,紧密联系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只有把理论化的东西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结合,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受教育者满怀热情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教育者积极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辩论赛、演讲等,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大大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情感能更好地改进教育方式,使其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影响受教育者情感变化的因素
“情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理性相互作用下,并在社会关系形成进程中发展起来的。”[2]11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情感的因素分析有利于教育者思考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导。人的情感不仅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因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一)需要是重要基础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底层的是生理需要,其他依次为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与尊重的需要。无论哪个层次,需要都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一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必定是客观事物满足了个体的主观愿望,从而产生快乐、开心的心情。如果不符合人们的愿望,客观事物与自己所思所想背道而驰,那么个体会沮丧甚至厌恶。因此,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往往是由生活、学习的实际感受引导的。
(二)与心态有关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给教育对象讲授的知识都是一种规范化、理想化的目标。受教育者在接受的同时会与自身的思想情况进行比较,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因此心理难免会产生紧张、充满压力、自卑的心态。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给受教育者的心态也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冲击。心态影响情绪。积极的心态必然引导个体培养宽广的胸怀和比较强的适应能力,再在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满怀信心地生活,遇到困难勇往直前。人的情感之所以千差万别,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心态,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因此,要积极培养个体心态。
(三)与个体心理特征有关
个体的心理特征包含性格和气质。“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一个人的性格是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行为方式。一旦养成就比较稳定。因此性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点。”[3]147有的人性格活泼开朗、情绪激动;有的人冷静沉默、不善言辞;有的人情绪无常、情绪不稳定。此外,情感也受个体倾向性中气质的制约。气质受遗传性因素较大,但具有可变性。同样内容和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不尽相同的。因为这是人的个体心理差异性,激昂的演讲可能是胆汁质、多血质的个体热血沸腾、情绪激动,而黏液质的个体可能仍冷落冰霜,无动于衷。既然性格和气质都具有可变性,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性格以及改变其气质,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与教育者人格有关
美国情感心理学家斯托特兰德认为,移情是:“由于知觉到另一个人正在体验或去体验一种情绪而使观察者产生情绪性反应。”[1]71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可以接收教育者的情感。这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情感互动。一个人很容易情不自禁地进入对方的感受和意向性感染状态。我国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当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怀有赤诚之心,浓浓爱意,受教育者通过不断观察和体验对方,是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善意和发自内心的爱与呵护。于是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功能,通过思想、表情、激情等感染受教育者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绝妙效果。
三、如何科学激发积极情感的作用
(一)以需动情,尊重人的心理需要
需要在人的心理中是首要的和基本的驱动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欣赏的眼光,尊重每一位个体,满足其个体受尊重的需要。其次,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其兴趣爱好的需要。只有做到以上两点,双方才能建立融洽友好的师徒关系。在这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中保持积极的情绪,产生愉快、稳定的情感,更愿意接受来自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对待个人需要,个人需要有合理的需要和不合理的需要,眼前的需要和长远的需要,由于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所以在此基础上的认识和实践也不同,这样一些局限往往会成为教育者施教的盲点。因此,教育者要对个体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了解个体有什么样的需要,才能帮助其提高认识,解决其思想道德方面的困惑。第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4] 4实质上是灌输社会需要的工作,因此如何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是关键,教育者应该把富有时代感,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尽量用贴近受教育者生活的新方式方法去传递给教育对象,让每一位受教育者充满责任感和主动性去正确调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从而形成积极情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
(二)根据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人的好奇心一般都比较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广泛且各异。理论知识一般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体的兴趣和爱好。这时教育者要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个体保持好奇心和稳定的积极的情绪。第一,教育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受感觉器官影响。所以,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形式各样的课件。音响设备可以呈现美妙愉悦的声音,电视电脑又有生动的图片,从而使受教育者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愿接受知识。第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受教育者的变化来活跃课堂气氛。受教育者喜欢并且习惯关注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发挥自我潜力,教育者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定教育对象关心、关注的话题,引发教育对象在交流讨论中畅所欲言。教育者要对不同观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并提出一些适当的指正意见,让受教育者逐渐意识到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第三,受教育者往往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热衷于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教育对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生的动态,满足其好奇心,调动其积极性,逐渐培养其对社会负责人的态度和意识。
(三)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是自我教育的前提
教育者一方面要善于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一方面要善于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多组织实践活动,如读书活动、评比竞赛活动、为您服务活动等等,同时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对照对比中明确自己的目标,自觉调整、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自我教育的习惯一旦养成能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自我教育满足了受教育者接受知识的需要,是他们养成良好心态和性格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态,个体才能拥有积极的情感世界。遇到困难才能及时调整自己,适当地自我发泄;即使成功也能保持谦虚,不断加强自我控制。
(四)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增强感染力量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生动源泉中涌现出来,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学校结构,无论它考虑得多么周密,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好的教育离不开教育者的人格,一般而言,教育者人格魅力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动之以激情,教育者通过良好、健康、积极、饱满的激情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给受教育者一个稳定、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这股特殊激情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解决冲突、抗击挫折、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其次,动之以语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表情。教师口中的语言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作为教育,语言就像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5]12。可见,没有比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它是激发受教育者积极情感的重要元素。为此,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使教学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以让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要注意教育者的体态语言,积极情感在体态上表现的特点主要是举止优雅、衣着整洁、行为大方、步履稳健、手势有力,体格健美等。这些特点可以體现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坚定的信念、自信的气质,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震撼感、鼓舞感。所以教育者要注意自己的体态来感染教育对象,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自信自强、充满力量、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积极情感,闪烁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四、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影响情感产生和变化的主要要素,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满足个体的兴趣爱好,引导和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等,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要善于激发情感因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强.积极情感效用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3.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沈振新.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因素[J].唯实,2000(65).
[8]刘秀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因素探析[J].理论探求,2005(2).
[9]何占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因素[J].渝州大学学报,1993(2).
[10]程文亮,阮媛.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34).
[11]孙媛媛.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及其影响因子[J].高教论坛,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