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三种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2017-06-03潘光花
潘光花
摘 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内涵丰富,在教育界曾引起一次次改革的热潮。从分析三种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及理论演化过程入手,得出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启示如下: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充分发挥;注意学习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特别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98-0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现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三种学习理论基于自身的理论假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学习的诠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提供了多种思路和丰富的理论依据,也对当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三种学习理论的内涵解析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自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在心理学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前两个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基本类似,新的新行为主义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大胆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某些观点,成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混血儿。
行为主义的早期代表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神经系统中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形成[2]。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增加了对刺激反应中介变量的研究。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影响或向别人模仿而使其行为改变的过程[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旧行为主义者以及新行为主义者将学习者看作是受环境摆布的被动者,把人和动物看作是可以随意驱使的机器,主体内部的心理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被抹杀了。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渐渐将人的认知因素引入学习活动及学习问题研究之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向认知学习理论靠近。班杜拉更进一步指出,人、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绝大多数的外部影响是通过认知媒介(内在强化、自我强化)来对行为起作用的。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缺陷日益受到严厉的批评,行为主义那种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认知心理学迅速发展,基本上取代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主导地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因素,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认知或领悟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因此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无论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还是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都重视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认为认知结构对学习新知识具有同化作用,新知识和新经验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因此,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在形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布魯纳认为,学生对学科结构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他要求,不论学习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因此,布鲁纳主张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还在于学习者本身。加涅提出的学习分类及学习的层次性和累积性模式,不仅强调了教师如何教,而且还研究了学生如何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美国传统教育受到严重冲击,新的教育改革运动开始的条件下诞生的,它立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旨在反对行为主义的联结说和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说,强调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完满的人格的人。它以独具风格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曾“作为一次浪潮震撼了西方教育界”[4]。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因此,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学习者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基于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意义学习,认为它不仅仅是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认为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行为的习得,还有人格的完满。此外,人本主义学习论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罗杰斯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5]学习方法是在做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
这三种学习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探讨了学习过程的不同方面,对于学习的看法各有千秋,侧重点不同,对学习的理解相互补充,对现当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范式,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教训。
二、三种学习理论对当今教学变革的意义和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后,曾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实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其弊端和片面性日趋明显,随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引导了一场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它仍然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性、道德等问题的研究。后来,人本主义的教育主张避免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缺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状况,三种学习理论的经验以及教训会提供一些启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改过程中少走弯路,突破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难点,更好更快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第一,切实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充分发挥。认知主义学习论相对于行为主义学习论来讲,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人本主义学习论则将之发挥到了极致。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他认为,由于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不应以“指导者”而应以“方便者”自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发挥。为了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应该做到: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发动学习的动机;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自己评价。我们的传统教育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体性却难以真正展现。
第二,在关注知识教育时,应该注意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传授是很重要的,因为知识对于认知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学习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奥苏伯尔提出了两条原则,即逐渐分化的原则和整体协调的原则,前者是指学生首先学习的是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后者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只有当学生正确了解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基于此,在我国当前所强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着力改善传统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状况和偏重书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联系,与实践动手能力的联系,同时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三,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很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也提出一些令人称道的看法和建议,如布鲁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直觉思维和创造能力;格式塔学派重视顿悟和创造性思维;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这些观点对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关注学生人格的完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和做法,导致许多学生片面发展,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行为主义学习论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在他们看来,行为习惯通过外在的奖惩可以形成也可以去除,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一步步养成,而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通过强化或者观察模仿来去除。他们特别重视早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在教育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主张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促使学生健康向上成长;并且认为学习应该是对学生整个人产生影响,学习的结果不仅仅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要特别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行为主义学习论强调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认知主义学习论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人本主义学习论则认为,教师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完成和实现都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即使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要过硬。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教师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严于律己;在业务素质上,更加要求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有一个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向促进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方向发展;在心理素质上,要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训练,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高峰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展的内在軌迹:尝试性的透视和探索[J].外国教育研究,1997(3):1-6.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台北:台湾华东书局,1996.
[4]周汝萍.人本主义学习观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J].山东教育,1999(26):12.
[5]高峰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展的内在轨迹:尝试性的透视和探索[J].外国教育研究,199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