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分析

2017-06-03刘雨

学理论·下 2017年5期

刘雨

摘 要:通过对小岗村和南街村两种不同经济发展方式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小岗村和南街村发展不同的原因,对广大农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本文认为,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适时贯彻落实邓小平晚年提出的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體经济;两个飞跃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00-02

作为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和南街村,同处于我国内陆地区,有着差别不大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但今天却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认真考察两者的经济发展路径及经济发展方式,能够为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考与启发。本文基于对两个村庄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对比及分析,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小岗村和南街村现状的比较

1.经济发展状况

包干到户后,小岗村在1984年起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在1987年的粮食总产量高于1985年的情况下,小岗村人均纯收入反而减少71元。到1992年,小岗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640元,低于全县农民的平均水平[1]。虽在1997年小岗村的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的平均水平,但与周边发达村镇相比,仍然是相差甚远。据调查,小岗村是在10年后2006年才基本达到5 000元的水平[2]。2004年后,沈浩同志到了小岗村后,加快土地流转,调整结构,着力提升集体经济,从1978年小岗人均收入仅有的22元,提高到2004年的2 000多元,之后几年均以近50%的比例增长,2012年超出了12 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3 000元[3],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4年,总资产只有70万元的南街村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到1995年就已经达到12亿。虽然在1998年后,南街村的经济开始出现连续下滑,在2008年,传言南街村负债达17亿元,但据了解,南街村当时虽负债17亿元,可当时实际资产为26亿元,并未达到所传言的破产的边缘。两年后,2010年,南街村资产已累计达到30亿元,负债降为4亿元,再次步入了经济良性发展的轨道。①

2.组织管理体制

在小岗村,部分村干部民主法治意识淡薄,村干部与村民间没有有效的交流沟通,关系紧张,据小岗村民严宏昌等人讲述“村领导班子品德恶劣,不讲公正,不讲党的政策,对建言献策的村民怀恨在心,打击报复,不讲事实,破坏小岗村团结等。”而南街村建立了较为有序的基层管理组织,在村组织建设中,一向秉承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4]的理念,不断加强村党委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定时召开会议,积极与村民讨论,共同商议解决村中事务。党员干部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开设报刊专栏刊登村党员干部的好人好事等,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从党员干部到普通村民,都积极为集体做贡献,不存私心,为他人着想,相互支持,和睦共处。

3.村民生活状况

走进小岗村,道路肮脏,牲畜粪便、生活垃圾遍地,空气污浊。自从分田单干后,大家只管自家的“一亩三分田”,邻里间少有走动,村民间相互猜忌,心生间隙,关系不和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使小岗村民被贴上自私、懒惰的标签,被认为是不好管理,人性冷漠等。而小岗村的柏油路、学校、自来水,甚至专用汽车,村民家的电灯、电话、冰箱、彩电等,大多是由政府、企业、社会无条件提供。

南街村在像小岗村分田到户干了三年后,认识到此举不可取,立即调整为合作化的集体生产道路。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集体免费为村民提供水电气、米面粉等,村民住宅也不断扩大,家电、家具、取暖设备等也都是由村内统一配备[5]。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学校等设施都由村内统一相继建起,村内道路平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南街村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也有所保障。村内的公益事业也发展较为良好,对村内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帮扶。村内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几乎没人也不需要安装防盗门窗,村民自觉性较高,法制意识较强。

二、小岗村和南街村发展差距大的原因分析

1.土地制度

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的土地制度,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单干的模式反而无法有效集中和充分利用资源,生产粗放、效率低下,造成资源不必要的闲置甚至浪费。南街村采取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由村集体统一整理规划土地,对土地实行分工分业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建立专业种植团队和技术推广站,并引进先进的农业器械以及生产管理经验,形成了规模经营,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产业结构

小岗村主要是发展种植业,且它并未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展第三产业为村民创收,反而却因缺乏法制经济意识,生产的农产品及工业产品,被他人抢注了产品商标。由于不懂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本已签约好的合作成为泡影,错失了众多良好的发展机会,最后甚至连农业生产也走了下坡路。小岗村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产业结构的长远规划,各产业发展极不均衡,整个产业不能相互协调,无法相互促进。南街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注重各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并加强村内建设,主动与国内外相关企业交流合作,并将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远销海内外。南街村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优化工业生产布局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动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大挖掘建设红色人文景观文化内涵的力度,并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形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对于巩固和强化南街村的经济基础以及增强整体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3.民主法治及村务建设

小岗村缺乏对村干部在制度上、组织上和社会上的监督管理,没有有效的权利制约,部分村干部肆意妄为,为民服务意识淡薄,使得小岗村的基层组织办事效率低下,基层党组织瘫痪,民主法治建设极不健全。村务建设上,没有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缺乏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严重打击了村民的积极性,更剥夺了村民作为村主体应有的知情权。经济运行上没有公开透明的财务收支报告,民主建设上,专断独行,没有做到与村民共议村事。外涉事务和宣传上,不能如实描述和反映村内状况,造成众多虚假宣传。这些都给小岗村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纷扰和一定的负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南街村实行的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为建立公开、有序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下,村民共同选举自己信任的、能够为民服务的村干部,并共同监督。村民积极献言献策,村干部主动与村民沟通,双方融为一体,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南街村一贯秉承“公开、透明、阳光下运行”的理念,村内信息及时、完整地向村民呈现,还积极设置报刊专栏刊登每日事件,村内广播定时向村民汇报各种信息,通知新情况等,村委干部如期召开村民会议,告诉村民村内外的新动态,并与村民共同协商制定发展方案和目标。南街村建立了相对健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建设热情。

4.思想观念

作为政治名村,小岗村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运的。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和示范村,享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为其发展打破了僵局,扫清了阻碍。但是,国家、社会予以太多的关切和过高的期望,使小岗村备受瞩目,背着过于沉重的包袱,反而事与愿违。小岗村似乎习惯了国家的扶持,并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其不劳而获的思想和惰性心理,坐享其成,也就无从谈起大包干的时代精神,更是难以聚齐人心,无法团结一致,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大局意识。没有坚定的信仰追求,不讲诚信建设,人心涣散,这必定无法形成良好的“契约精神”,无法凝聚力量进行建设。

南街村一向注重对村民在思想观念上的引领,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大对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科技教育、法制教育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先进文化激励、鼓舞村民,努力营造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南街村特别重视对村内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形成村风正、民风好、党风廉的井然有序的社会主义新村,更为村内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1.积极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

通过对小岗村和南街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得出,无论哪种经济发展方式,都需要明确其所具有的“条件”。小岗村通过“包田到户”的制度创新,摒弃了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建设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飞跃”。之后我国的农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规模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注重各产业分工协作和集约化生产的今天,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高效的、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而早在1990年邓小平就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個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6]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召开了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四个“坚持”的政策,并强调了四个“不能”,其中提到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7]。

对此,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在强调长期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在有条件的地方切实走集体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推进规模经营,发展适合当地的种植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和物质保障。

2.积极引进生产要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产品质量

新农村建设,要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打破原来单一的农业生产格局,吸收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工业生产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村镇企业,并以工业生产带动农业生产。文化产业上,深度挖掘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与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自然风貌相结合,注重创建地区文化特色产品。同时,不论农产品、工业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要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切不可滥竽充数,更不可有双重标准。充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知识层次的劳动力充分发挥所长,尤其要重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组织者。“企业家才能,是一种创新能力,是一种获取超额利润的首要动因。”[8]要充分利用资金,通过招商引资,签订项目,订立合同等,积极借助外力建设本村。

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培养一支先进的干部领导队伍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重要的是协调兼顾好农村各利益群体。为此,首要的是培养一支有信念、守纪律、甘奉献、懂技术、能吃苦的干部人才队伍,要增强村干部服务村民的意识和“人民公仆为人民”的责任感,要重视对村干部的选拔与考核,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和考核制度。要对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定期对村干部进行重新选举与职位调整,从而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更多地倾听村民声音,与村民共同商议讨论,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加大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民主管理,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建立有效的追责制度,科学民主地管理村内事务。

4.全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农村,是要让每位村民幼有所育,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要让每位村民生活得更加体面,让每位村民感受自己是在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发展。再分配是调节收入,注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为此,应当全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要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医疗资金专款专用,并加大对医疗资金的监管力度,要使村民买得起药,看得起病。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靠,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要加大对残障人员的关心与扶持,积极为其创造再就业的平台与机会,并确保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参考文献:

[1]侯锐.对“小岗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决策,1998(5).

[2]李森林,盛先友.小岗村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9).

[3]赵伟峰,鲍远志.小岗村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解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5).

[4]盛干宇.一枝红杏出墙来:记“全国文明村”—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J].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2008(9).

[5]南街村概况[J].中国·城乡桥,2005(10).

[6]李瑞民,谢雪冰.简论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35-36.

[7]习近平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EB/OL].[2017-01-03].http://www.eastday.com.

[8]曹昭.关于南街村、华西村、小岗村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15(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