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现状与对策

2017-06-03魏金龙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主招生体育特长生现状

魏金龙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现状,阐释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并就相应的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现状;对策;体育特长生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加速过程。尤其自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后,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核心渠道之一。在这样的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自主招生开始成为高职院校既拓展自身教育与教学又设法满足求学者需求的新型招生途径。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现状与问题[ST]

从学生方面看,由于普遍存在同时报若干学校的现象,当被条件更好或者有更令学生心动专业的学校录取时,学生自然就会放弃其他的选择。而这种由于学生主动放弃造成职业院校有限的自主招生名额的浪费也就在所难免。

相对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时制订的规则略显苛刻,比如提出一个考生对应一所高职院校中一个特定职业的要求,或是参加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后就需自动放弃参加高考等。这在一定程度压制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一些学生来说难以接受,于是这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回避高职的自主招生。这常常会造成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减少或流失。

2.提高中高职专业的契合度。中职与高职的专业设置是不同的,中职的专业可以按照职业岗位来设置,它针对的是某个职业,划分上可以更细,知识面更窄。而高职的专业划分可以较粗、知识面较宽,它针对的是整个岗位群,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职业、行业乃至产业来分析并进行专业的设置。高职专业的设置如果从教育资源的角度看,应该是中职专业设置的拓宽与延伸。由于高职的专业设置时间比较早,而中职专业目录的修订在2010年,短期内不会再有大的修订,所以要在中职专业的基础上设置高职的专业,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而科学的配置与修正,以不断提高中高职专业的契合度。

3.形成不同层次及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和高职教育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两种不同规格的人才, 必将形成两种不同层次的人才模式。只有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才能保障中高职的顺利衔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通过与企业、中职院校反復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了层次清晰的中职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个是能够胜任门店的收银、理货等岗位工作的一线基本技能型人才。另一个是具备门店运营与管理、商品管理、促销策划和商品销售等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4.课程衔接科学化、系统化。中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衔接时要联合行业、企业等专家共同商定,首先通过分析职业岗位与能力、工作任务,确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中高职课程,课程的设置也要循序渐进。中职阶段应更加注重基础性的学习及职业教育;而高职阶段要加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开发与应用,鼓励学生用已学内容进行再创新。以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3”模式为例,前两年的中职学习主要针对的是营业员、收银员等一线基层岗位的培养,学习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性的专业课程。而后三年的学习主要针对连锁门店楼层经理、策划人员、商品管理人员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培养,课程设置衔接时内容要更深入,有更多的递进空间。

参考文献:

[1]汪长明.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外部政策环境建设浅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

[2]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学研究,2013(4).

[3]马秋硕,等.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4]芦京昌.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5]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 (4).

[6]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7]曹毅,等.试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30).

[8]郭翠兰.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职教论语,2007(5).

[9]苏伯文,胡其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

猜你喜欢

自主招生体育特长生现状
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现状研究
关于中高职对口衔接自主招生综合文化科考试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路径探析
犯罪学人才培养体制变革初探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