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雅集与西方沙龙的交汇和演变

2017-06-02叶抒明

大观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交融多样化

叶抒明

摘要:文化艺术需要交流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当有学问的群体相聚一起,常常探讨的内容依然离不开文化艺术。在中国历来有“雅集”一说,西方也是“沙龙”盛行。本文就东西方的这两种文化艺术交流形式做一个探讨,浅谈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相互的交汇演变。

关键词:文学艺术;交流;交融;多样化

一、中国古代雅集的形式和雅集图

“雅集”源自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此“吟咏诗文”绝非后人背诵前人的现成的诗文,而是指在雅集现场因时、因地、因主题而重新创作诗词,反复吟咏,最后成稿。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东晋时期著名的“兰亭雅集”:永和九年,文人雅士齐聚会稽山下饮酒作诗,创作了37首诗歌,更是成就了王羲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另外,史上较著名的还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唐朝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等等。而历来雅集中人物、地点、行为都很雅,现场还会配有其他雅文化元素诸如: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等。

回首历代,古时“雅集”的主角是创作诗文,围绕的主题是文学,参与的对象是文人雅士。换言之,它只是社会中一小部分群体的活动形式,普及度不高。但是历代文人都有把这种形式流传下来,甚至还有很多画家把它描绘下来,比如明代绘画大师仇英的《西园雅集图》,谢环的《杏园雅集图》等。以“雅集”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还有很多,研究它们的学者也不少,不论是否真有这场雅集活动,画面中描繪的场景都可以作为我们探究当时“雅集”在历代变化的痕迹和证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雅集”和传统意义上的“雅集”已经有所区别,其形式、场合、内容也在不断演变中更趋于多样化。

二、沙龙的起源与发展

说到“沙龙”,这应该是个外来词,我印象中最早看到这个词是“美发沙龙”,不过显然我要探讨的主题不是它,但与之有所关联。我查了相关资料和文献,在一篇期刊中看到的这样一个解释。在西方文化中,“沙龙”一词本意为“客厅”,指有知识、有身份的男女人物以言谈和娱乐为目的,经常性的非正式聚会活动,一般是在宅院的客厅中举行,由一个女主人负责邀请和招待宾客以及主持沙龙交谈。这种活动最早是在法国兴起,最有名的当属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不过当时举办的大多也是文学沙龙。另外,1737年在卢浮宫方形大厅的一次艺术作品展之后人们便也用“沙龙”指称艺术展览。这一个含义比“文艺客厅”的所指要晚许多,但是我觉得它对之后“沙龙”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少在美术史的角度上可以这么说。

18至19世纪,法国巴黎官方的沙龙展览是画家们向往的地方,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选上在沙龙中展出。这里不得不提到当时的画家爱德华·马奈。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养成一副绅士派头,自视清高,热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独立自由。他早年曾在沙龙展出《西班牙吉他演奏者》,在巴黎画坛上崭露头角。他的画具有古典造型基础,又有明亮鲜艳、光与色的整体表现,仍保持着形象的真实感。但之后他参展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没有入选沙龙展,于1963年在落选沙龙展出,当时在巴黎了引起轩然大波,并遭到拿破仑三世和舆论的攻击。可以看出他虽然反对保守,但同时又希望得到官方沙龙的认可。拥有这样想法的不止马奈一个,很多印象派画家都是如此。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座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巴黎的巴提约尔大街的盖尔波瓦咖啡馆成了他们释放热情,大胆言论的好地方。那时马奈、莫奈、西斯莱、德加、塞尚、毕沙罗等等印象派大画家都常常聚集在这里,而马奈是他们谈论意识的领导人物。在咖啡厅里,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我——关于与作为权威但完全僵化的、提供艺术方面培训和职业规划的学院和沙龙的争议,还有自己对于艺术的准则和目标,总是始终围绕着“艺术”这个主题。另外,作家左拉在小说《作品》里写过这家咖啡馆,用的名字是“博德坎咖啡馆”。其实当时还有关系比较密切的如摄影师纳达尔、诗人兼马奈的好友波德莱尔都常光顾此地。这也说明的了当时的文、艺界交流甚多,渐趋一体。而法国当时“沙龙”的主题不再是纯粹的文学,而是有着各类人才的文艺沙龙,包括艺术,甚至说当时的“艺术沙龙”非常盛行,成为艺术家们交流想法获得灵感的重要方式,这也预示着日后“沙龙”在各方面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同样的,围绕这样的活动,印象派画家们也留下了不少作品。单单马奈就有好几幅,如钢笔画《咖啡厅》和油画速写《乔治·摩尔在新雅典咖啡馆》。后者也说明不止盖尔波瓦咖啡馆是他们聚会的场所,换言之,类似咖啡厅这样的场所是比较适合开展沙龙的的地点之一。而这亦反映出西方“沙龙”于演变过程中,在场所选择上的变化。

三、雅集和沙龙的交汇演变

走进近代,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沙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雅集”相互交融演变,它们的界限也似乎变得模糊。类似的活动举办者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举办的“沙龙”,在当时颇具影响力。除此比较有名的,先后还有曾孟朴(真善美书店)、邵洵美(金屋书店)、徐仲年、曾今可、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各地举办的沙龙活动。其中邵洵美,对沙龙则有着具体详尽且高远的理想,他意图通过文艺沙龙的倡导,把文艺打进社会里去,一面推广文艺风气,一面改良社会,从培育一个“小规模的好社会”开始,进而达到实现“一个大规模的好社会”的理想。在邵洵美眼里,沙龙不再是一种消闲娱乐方式,也不止于引进西潮,而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改造国民性和“文化救国”的意义。此时,这种“沙龙”亦可称之为“雅集”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先进文化的象征,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所在,意义也更为深远。

雅集和沙龙的交汇演变,至今愈加丰富多样化,书店、茶楼、公园、咖啡厅等都可能成为活动的地点,讨论的话题也不在仅仅是诗词、文学,还有国内外的艺术、哲学、政治等话题。雅集也好,沙龙也罢,它不在是上流社会的聚会,它的普及有着更丰富的含义和更广泛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费冬梅.“沙龙”概念的引入和兴起[J].社会科学论坛,2015(06).

[2]彼得·J·加特纳.艺术与建筑:奥赛博物馆[M].刘鑫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交融多样化
真美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交融的独特优雅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