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性同体”视角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修正研究

2017-06-02孙睿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视角修正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将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相结合的研究。女性主义者使用“性别研究”来解读和评判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文化中的性别差异。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往往表现的过于激进,矫枉过正,重构了另一种“父权意识的女性主义”二元对立。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梳理及阐释,揭示该理论的内在缺陷,并剖析“双性同体”的思想,从跨越性别的界限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偏激修正,从而避免性别主义倾向和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政治议题,最终实现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他与她平等对话的和谐共生关系。

【关键词】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翻译 视角 修正

“性别”一词是指雌雄两性的区别;性别是用来区别男女两性的概念,究其本意而言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阶级差别的。但随着人类社会的更迭,有些进步女性及学者逐渐意识到“性别”这个貌似“平等”的词语背后隐藏的不平等。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性别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中国著名批评家戴锦华女士指出,性别研究更关注性别的社会角色及其文化影响;以及两性如何潜移默化按性别形成的不同文化规定和权力来运行社会秩序。有人称其为女性主义的新方向。此后,女性主义者开始使用“性别研究”来解读和评判社会意识中暗藏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和角色都有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父权制文化都扮演者霸权文化的角色,父权制文化也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性别概念”;它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社会文化塑造、定位、固化了两性的身份、角色和地位等级,旨在强化父权制对女性的统治。随着女性反压迫、求平等的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性别研究愈加深刻,性别研究的战场更加硝烟四起。语言成为女性主义者斗争的重要的战场。性别的差异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视角,也同时奠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基础。

一、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19世纪末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两性的平等。20世纪60到70年代拉开了女性主义的第二次帷幕,这一时期的聚焦在对两性性别研究上;继而,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女性主义思想唤醒了译者的性别意识,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女性主义将语言作为文化身份的表现形式,秉持着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先要解放语言的理念,女性主义者试图通过翻译的战场重新获得新的身份认同。

女性主义翻译派别形成之后,大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致力于消除翻译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翻译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翻译态度,批判那些歧视女性和女性翻译,并认为她们是属于社会和文学最底层的观点。女性主义意识到这种歧视以及当时的翻译是都是被性别化的翻译,要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就必须重塑女性主义在翻译中的话语权。女性主义翻译者大胆质疑旧有翻译的“忠实性”及道德观,她们呼吁在翻译中的平等性,即:译者和作者、译作和原作要平等的思想。在翻译实践中,具有女性主义翻译热衷于翻译、推介那些在父权制下被歧视的优秀女性作家的作品,并力求在翻译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政治立场及翻译目的。她们多采用改写、加写前言和脚注、劫持等颠覆性的策略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彰显女性的解放形象。

然而,女性主义者在冲破旧有身份认同,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往往表现的过于激进,矫枉过正。她们举起语言的大旗反对父权文化二元对立的同时,表现出了其内在缺陷,重构了另一种“父权意识的女性主义”二元对立。比如,一些女性主义翻译者在译文中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往往表现得很情绪化,太过主观;女性主义翻译往往无意识地偏离翻译的基本原则,常常采用“劫持”的手法来随意改写原文,这样的译作绝不是合格的翻译。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使用双性同体的视角来修正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内在缺陷。

二、双性同体的翻译视角

“双性同体”是源自生物学的术语。双性同体是指某些动物或植物身体上同时拥有雌雄两种性别。在人文学科中,双性同体是指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共存一体的状态。在翻译领域中谈到的“双性同体”主要是指译者的双性同体意识,它要求译者要力求站在异性的角度看待看待翻译中出现的性别问题,而不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性别视角看待同一问题。因此,译者的双性视角也就是译者要试图掩藏原本的性别而进入异性译者的性别身份来体会他/她们的思想、行为、风格等,从而准确诠释译作。因而翻译创作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应用,主要是要求译者应具有“双性视角”。同时,译者的双性同体概念也是区别于通常心理学所指的无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双性同体,或女性主义所倡导的结束两性战争,从而和谐发展的“双性同体”。秉持“双性同体”思想的译者能随时保持立足异性的视角,它不同于无意识的自然状态的双性同体,而是需要译者通過发挥其主体性而达到的状态,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将双性同体的概念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第一人。她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指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同时存在男性和女性两种不同的力量在一起支配着,如果两种力量能够和谐、统一、精诚地合作就是最完美的状态。她提倡两性的合作应该是平等的而不存在优劣或者支配关系,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真正接纳两性平等,并追求一种共融关系。在翻译实践中,要求两性译者能排除性别差异的束缚,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谢丽·西蒙非常认同“双性同体”的翻译视角。她指出性别不同的译者完全可以胜任异性作品的翻译,女性译者完全能够准确把握男性作品的风格,翻译好其作品。刘军平(2004)也认为,男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家的作品时要注意传递其柔美,而女性译者在翻译男性作家的作品时也能够把握男性的刚强。这样才能成功地翻译异性作者的作品。周文革曾指出要修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男性/女性、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中的二元对立,需要译者具备“双性同体”的新视角,为女性主义翻译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双性同体”视角是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修正

“双性同体”的翻译视角修正了女性主义翻译的偏激,也为翻译研究拓宽了领域。“双性同体”的思想很好地迎合了西方女性主义哲学中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社会理想”,实现解构二元对立、完善个人人格品质的多元化自由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创作是一种表演形式。翻译的译作可以看成是一出戏,那么译者就是演员。但译者和作者的表演范围是不同的,译者需要考虑作者的创作目的、身份、性别,把作者的话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在特定的剧本范围内进行表演,试图更真切地诠释作者的角色,从而最大限度还原作品。除了扮演好作者之外,译者还要扮演作者所创作的各色人物,以双性同体的视角体验他或她的世界,并还原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最后用目的语言表现出来。在翻译过程中,当译作中人物的性别特征与译者本人存在较大差异时,译者就要跨越性别的疆界,揣摩并扮演对立性别的角色。虽然这种“双性同体”的表演有时候难度很大,作家自己的性别特征固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而异性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及个人经验固然很难揣摩,但也并非不可能实现。译者需要有意识地发掘并放大自身内部隐藏的双性视角的潜能去理解、体会、诠释异性人物在,从自发的双性同体转变成有意识的双性同体。

按照双性同体理论,译者的性别身份则是译者身份在性别层面的体现;译者需要具备双性视角并具有多重身份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译者。首先,译者的身份应该是一名读者,他或她要站在读者角度研读原作;充分理解原作中的各种人物的性别特征,从而决定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然后,译者要扮演作者,尽可能再现原作;在这个阶段中,译者要还原原作中的性别语言表达和思想特征,这时译者体现的是忠实于原作性别思想的身份。再者,译者的身份也是创造者。因为译者的性别身份与其自身的生理性别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他或她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身份、文化、思想、观念、社会阶层从而渲染好原作各种场景氛围,进一步准确把握各个角色特征。译者要以创造者的身份适度“改写”原作中有关性别的内容,译者这种来自主观能动性的性别身份转换充分驳斥了翻译研究中的“生理性别决定论”观点。最后,译者更是要站在研究者角度来理解和体会原作,从整体把控整个作品的风貌。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双性视角以及临摹的双性性格,很好地修正了过激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翻译中采用“双性同体”的视角成就了最健康、最理想的女性主义翻译发展道路。在“双性同体”的视角之下,基于作者同译者、原文同译文、男性同女性的新二元关系使女性主义理论不再流于二元对立,為女性主义翻译的和谐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中的“双性同体”视角是指译者来自主观意识的,在翻译中站在异性的角度,尽力“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性别、身份、文化等特征,用换位的性别意识来理解作者的文化,种族,背景,分享作者的感情和经历;试图揣摩作者的在原文中的调子充分还原原作。译者在“双性同体”的视角下应该通过移情作用,换位思考从而做到和而不同。努力消除化解翻译话语权中的性别歧视,克服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内在局限,避免性别主义倾向和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政治议题,最终实现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他与她在平等对话的共生共荣合作关系,修正和弥补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偏激之处。

参考文献:

[1]柳志鹏,熊程.从新闻学角度分析女性主义[J].新闻世界,2013 (5).

[2]李永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的主体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7).

[3]杨慧.从月亮神话看性别本质主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4]马悦,穆雷.译者性别身份流动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新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

作者简介:孙睿(1979-),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及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视角修正
对微扰论波函数的非正交修正
视角、对话与真情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