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来直去
2017-06-02纪小琳
纪小琳
【摘要】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小朋友和几个美国小朋友同在一个活动中心玩耍,一位美国小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这位中国小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中国小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小朋友想去别的地方玩,便回答说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了。我想作為英语教师的我不应该当作笑话笑笑就算了,这位中国朋友的回答并没有犯语法错误,那原因何在呢?这个事情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些漏洞——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关键词】环境渲染 活动 文化差异
一、通过渲染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课堂上尽量采用全英教学,大家都知道,一个不怎么懂英语的人在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呆上一、两年,那么英语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这就是语言环境的作用。在新学期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就用英语作自我介绍,“Nice to meet you,boys and girls.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Ji Xiaolin. You can call me ‘Miss Ji” 那么在孩子心中立刻就能把英语老师和语、数老师区别开来并且记住我。另外,除了新授内容之外,其它课堂用语也用英语表达,如:Listen to me. Follow me,please. Read the new words. Open your books. 等等。也许起始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不能适应,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帮助他们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们都能理解这些课堂用语。
二、通过参与活动,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活动”具有这样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对于学习语言的人而言,交流是最终目的,怎样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去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培养的活动。
在课堂上,时间有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在教学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份表格:
学生在利用这份表格进行调查时,他所运用到的句子和单词都体现在表格,所以他不会想到他的母语,而是用英语直接思维。还可以抓住英语中的节日契机,举行活动。
在课外,举办“英语角”,给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和地点。英语角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给定topic,让学生围绕topic进行交流,前提是老师要讲清给定topic的英语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而不是用英语去翻译。还可以make a story,意思就是一人一句编故事,如:老师开始第一句“Today is Saturday.”第二个人接“Its Toms birthday.”第三个人接“He has a party at home.”第四个人接“A girl is coming to this party.”第五个人接“She looks so funny.”第六个人……就以这种形式接下去,最后学生们能编出很有趣的故事,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表达的欲望。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会把“学英语”、“用英语”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参加这些活动不是在刻意学习,不需要看书做题,只是在用嘴巴,用心交流,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交际时思维习惯也会不一样。
下面这些例子能够很明显地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
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tierce person)、“狡诈、虚伪的人”(shy or treacherous person),the old dragon 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dragon这个单词的词义,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及其使用场合。
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
可以看出,思维习惯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习惯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是孩子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带好头,抛弃过去“英语→汉语→英语”的思维模式,不走弯路,培养学生“英语→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两点之间永远是线段最短。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