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英语教学阅读理解之我见
2017-06-02柏霜叶
柏霜叶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整合和运用的优势在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尤为明显,它能更好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 阅读理解教学 信息技术
英语阅读能力是正确、迅速地从英语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能力,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尝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语言环境,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真正地使学生阅读英语成为“悦”读英语。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老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善用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
英语阅读理解需要语境的配合。例如牛津初中英语9A第5单元Films的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课文篇幅较长,生词又很多,我就想到按照Hepburn的演艺生涯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把课文内容设制成几幅相应的图片:被法国作家Colette发现并在Gigi一剧中成功扮演主角、成功饰演Roman Holiday中的公主、唯一的电视剧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中尽显自然之美,依次呈现同时设置问题:Which film is Audreys first film? Is Roman Holiday a big succe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有效信息和基本情节后,初步产生用语言表达的欲望,再播放课文的录音,学生便会很自然地开动脑筋,进行连贯思维和创造想象,课文内容在一种自然愉快的氛围中被感知和理解,其教学效果之好显而易见。
三、精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以阅读策略的指导
随着阅读难度的增加,学生会慢慢失去最初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适时给予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避免学生阅读陷入简单平庸的重复劳动中。例如,阅读第一步为快速阅读,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快速阅读的技巧、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有针对地阅读;而在细节阅读时也可用相同的办法去展示相应的策略,既直观又便捷,同时有效地践行阅读策略,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是,仅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也有其局限性,这时,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1.小班化让阅读教学多样化,学生参与活动更多。英语的实际操练一直是英语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传统的大班教学,一节课的容量大,學生人数多,每个学生实际能参与练习的机会比较少,很难有可能真正参与到阅读思维训练中去,小班化教学模式采用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再配以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学生参与阅读的机会大大增加,阅读操练呈纵横立体发展趋势。
2.小班化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每个班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也是困扰英语教师英语课堂的一大因素,尤其在阅读课上,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对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很难解决,甚至连题目都难看懂,通过小班化分组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基础好的学生教基础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穿插进行对基础差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同时配以多媒体的音响,音像或视频等辅助方式,让学生们驾着合作的翅膀,在阅读的上空尽情飞翔。
3.小班化背景下,更有利于开展合作阅读。阅读的精髓在于训练思维,思维的更高境界在于交流,小班化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之间展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便于学生之间情感和灵感的碰撞,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仅使用多媒体人机之间无任何交流的不足。
4.小班化背景下,为加强个性化评价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多媒体作为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不仅为小组合作交流做出贡献,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阅读材料产生认知,并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它的推广与应用必将有效推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及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师不仅能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能走到学生中,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信息,解答质疑,进行方法指导,从而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蔷,陈琳,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