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路径研究

2017-06-02楼珺敏

中国市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高职院校

[摘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区域性和行业性特点说明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发展迅猛,但各类项目的发展不均衡,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没有特色培训品牌、没有专业培训师资,高职院校要想把社会培训做大做强,必须提高认识,寻找新途经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对策与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94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于农村劳动力的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就业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开展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积极承担着社会培训任务。

1我国社会培训需求的基本现状

培养与时俱进的、具有现代职业技术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亟须解决的艰巨任务。第一,单一技能型培训向复合能力型培训转变。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技术的更新换代逐渐加快,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传统的单一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希望其技术单一的员工通过培训逐步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第二,简单操作型培训向创新知识型培训转变。知识经济的职工培训,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帮助员工做好单一的某一项操作性工作,企业希望员工有创新思维,希望通过开展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第三,技能型培训向“管理+技术”型培训转变。当前,企业一线员工的不少操作技能都可以由高科技智能设备代替,一部分一线技术员工可以逐步走向管理岗位,向“管理+技术”型岗位发展。企业希望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2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对社会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经济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在职在岗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管是一线技术员工,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迫切希望通过职业培训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高职院校积极主动承担社会培训是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之一。然而,目前相比学历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对社会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其与学历教育中的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等同考虑,对培训工作的质量和培训效果要求不高,很多高校只重视经济效果,不重视培训效果。

22没有专门负责社会培训的工作机构

在职能机构的设置上,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的职能往往附属于继续教育学院等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更没有以项目组为单位,完整地实施整个培训周期。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市场,做好市场分析;二是在教学资源的调配上,培训工作的开展受到学校管理机制的多方约束。高职院校要想做好社会培训,必须尽快设立独立的社会培训机构,规划专属的培训项目运作模式。

23缺少品牌培训项目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其优势专业,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的实训场地,与普通的社会培训机构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但往往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训时不注重展示其实训场地、政策优待、师资力量等优势,社会服务和竞争意识不强,导致其社会认可度不高,未能创建社会培训品牌项目,甚至得不到行业、企业的认可。

24缺少专业的社会培训师资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时习惯于聘请本校教师承担培训任务。校内教师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其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企业一线操作会遇到的问题未有深入性研究。校内教师不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能力的要求,培训课程在设置时无法满足企业员工岗位的需求。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能给企业提供的帮助少之又少。

25与企业、政府合作度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仅依靠其本身的力量直接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性招生是无法让社会培训做大、做强的。其规模的扩大需要依靠校企合作、政企合作以及高校与高校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度表现得不够密切,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专项培训依托政府定点单位被少数院校垄断;另一方面是部分专项培训与行业协会之间竞争激烈,许多企业愿意选择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培训。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高校有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培训的意愿,但是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深究原因,实质是部分高校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够,前期为企业服务的具体活动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帮助企业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益,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校社会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对策与建议

31成立培训专职机构,各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

高职院校要想将社会培训做大、做强,首先管理部门要加强思想重视,应设立培训专职机构,并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各个培训项目,对承担的每个培训项目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项目培训负责人业绩考核与收益分配相挂钩,培训项目从市场需求分析—项目发开设计—招生组织—教学管理—评估反馈,所有各类细节都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学校培训专职机构以职能部门的身份,负责论证新项目、遴选项目负责人。

32依托专业优势,树立培训品牌项目

随着培训行业的不断发展,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现优势、树立特色品牌是各个培训单位所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其特色专业,这些特色专业通常有专业精品课程做支撑。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要想从培训行业激烈竞争的大浪中脱颖而出,必须依托专业优势,建立品牌培训项目。

33组建培训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在聘请培训师承担社会培训时,应选择既具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又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共同组建一支专业的培训师团队。院校组织方一方面应合理选择培训师,寻找责任心强、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来承担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应尽快培养和引导一批教师投身社会培训,选择整体素质较好的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或挂职,掌握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新技能需求状况,了解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34编写专项培训资料

现阶段,企业委托高职院校开展的培训项目所使用的培训教材往往是由培训教師选择或直接使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指定教材。而每个企业生产一线需要迫切提升的生产技能或管理方法都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的培训师应积极与企业沟通,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优质教材或培训讲义,以便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35建立良好的效果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想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其培训效果及培训学员的反馈意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培训前评估学员需求—培训中吸取学员意见—培训后评价培训效果三步来建立良好的培训评价体系。在培训前期,要配备优秀的师资、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并建立培训过程的效果评价体系。在培训中期,培训方应该通过与培训学员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倾听学员意见;同时,培训方针对学员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以提高后期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方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培训效果,总结经验,必要时对培训讲师实行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杨明理事会体制下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6(7)

[2]王凤慧天津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现状调研与分析[J].职业教育,2015(2)

[3]王彦智浅谈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优势[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4]金宏伟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路径选择——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人教育,2014(5)

[5]罗玲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楼珺敏(1984—),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高职院校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