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需要全方位的突破
2017-06-02陈炳才
陈炳才
一些思维方式和习惯、管理制度等束缚人们的创新或创新发展,这些问题不根治,普遍、持久、领先的创新局面难以实现
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基本是创新发展的历史。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便利程度的改进,不会有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知道要创新,但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实现。
单个创新、一次性创新不难,要实现社会、国家的普遍创新、持续不断领先的创新不容易,它涉及到激励机制、管理体制、思维习惯、文化习俗等。
比如,《六韬》提出,国有三宝,大农、大工、大商,但长期以来,工艺和技巧不被重视,甚至被看作奇技淫巧而限制,从而导致创新弱化,我国的技术逐渐从先进走向落后。冶炼、造纸、火药、瓷器等都是如此。
目前,创新难的原因很多,比如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发挥不出来。科研创新不能拿报酬,只能拿发票报销,使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人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对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创新收益与投入不对称,社会利益导向不当(如辛辛苦苦十年,不如炒房地产一年)等问题也制约创新。当然,创新成果评审制度也存在不足,影响创新积极性。
不仅如此,一些思维方式和习惯、管理制度等也束缚人们的创新或创新发展。比如强调经验、习惯,强调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长处而忽略其缺陷,对新生事物往往采取限制、压制、甚至打击的思维方式,缺乏知识积累和传承精神,缺乏对他人和社会永恒持久负责的精神和思维方式等。这些问题不根治,普遍、持久、领先的创新局面难以实现。
用好人才保持创新连续性
影响创新发展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在人的因素中,领导干部又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创新离不开领导决策和组织管理,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继承,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领导干部频繁调动,五年任期不满就调动的也不少,如果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思路,创新发展和创新研究缺乏连续性、继承性,就会耽误创新发展和創新研究,挫伤相关人员积极性,也会使知识积累丢失,甚至使得创新发展和创新研究半途而废。
只有持续的专攻、研发形成知识积累,才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技术研发的突破,如果换一任领导,换一套思路,技术研发就不可能深入,也难以突破。决策、规划和思路的折腾是最大的折腾,创新发展、创新研发的规划、思路、决策不能反反复复。领导干部能够做好知识积累,在继承基础上发扬,持之以恒,创新就会缩短时间,就会提高效率,就会早出成果。
解决了领导干部问题,还需要用好人才。我们的体制和制度往往论资排辈,而很多创新思想和点子都是来自于年轻人,如何发挥好人才作用很重要。最近几年在中国有影响力和有创新力的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都有独到的机制。比如华为,以文化认同、高薪酬和股权激励大量使用、激励年轻人,年轻人就是企业创新的顶梁柱,45岁基本就要退休。小米、马云也都注重以薪酬、股权激励吸引外来顶尖人才,使得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够创新。华为、格力、航天航空工业企业集中大量人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研究。有些企业重用提拔年轻人到领导岗位,比如部门负责人甚至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位置;有些企业给年轻人创造创客空间,搭建创新交流的平台,将创新项目化,项目成熟后法人化,让科研人员有成长发展的空间。
企业创新要解决三个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快速有效创新,要重视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要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走向数据化制造。我国有一句成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微妙处,精致处,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完全靠时间过程、熟练程度去实现,但不可用语言表达出来,工匠、艺人、中医等都存在这种现象。但是,欧洲人把不可言传的东西,进行了数据化,使得技术和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
我国的瓷器,明清之前风靡世界,其时价格超过黄金,以致德国奥古斯都二世兼波兰国王说,我没有任何疾病,如果硬要说有,那只有一种,就是太爱瓷器。1706年奥古斯都二世抓了两个炼金士研制瓷器,其中一个名叫伯格特尔,建立了实验室,尝试用各种材料调制出瓷土,包括大理石、骨粉等怪异的成分,1707年烧制出红褐色的瓷器。
没有高岭土烧制不出洁白的瓷器,1708年在德国迈森(meissen)发现了高岭土,因其中长石含量较低,黏性度不够,烧制不出瓷器。伯格特尔反复配方、实验,前后用四年时间,做了3万次实验,并记录了全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每一次实验之间的细微差异也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材料分析,他发现了陶土中各种元素的最佳配比,在迈森陶土中添加了长石成分,彻底掌握了瓷器制造秘诀,掌握了烧制原理和化学原理,并有定量、数量分析。这样,可以通过调节瓷土中各种元素的配比和调整烧制过程就可以烧制出各种精致瓷器。烧制瓷器的另一个难度就是温度控制,多次实验后确定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左右最好,后来用聚光镜,可达到1400摄氏度,烧制出了白瓷。
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负责景德镇烧窑业务,雍正时候的官窑称年窑,但其烧制的瓷器没有文字资料记载。德国人发明欧洲的瓷器,实验记录都存在德雷斯顿档案馆里,今天可以仿制出德国早期的任何一款瓷器,这就是中国烧制瓷器与欧洲烧制瓷器的差距。
人们常说,心中有数,这个数,是否可以各种指标来量化?其实,过去没有数量指标控制的产品今天都可以用数据来控制。比如烧饼、面包、米饭等,通过温度、时间、热量、密封度等数量化指标的控制,产品制造就可以走向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而且可以保障每批产品的质量很稳定,在智能时代,这些数据指标就可能转化为智能控制。
可见,企业要提高改善产品质量,一定要注重依靠人工的熟练、依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走向数据化,把不过关的产品技术差距进行数量化、定量化分析,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验记录去创新技术、产品乃至材料,今天的技术和条件,可以走向数据化制造和研发创新。
二是树立“客户是永恒的上帝”观念。兰州黄河铁桥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桥”,由德国泰来商行在1907年4月至1909年8月建造,该企业承诺,桥梁完工之日起,保固80年,其间有损,泰来商行负责赔修。企业在桥墩的旁边建了一座仓库,里面准备了80年保固期内可能维修时所需的部件,这座仓库现在还在。80年之后,德方依然关注这座桥的使用情况,并多次提出维修计划。2009年德国人表示根据德国规定,任何桥梁使用期不得超过100年。如果你们喜爱,德方愿意免费维修一次,作为桥梁博物馆,桥上不能走机动车辆,但可以步行。
山东青岛档案馆人员在德国考察时,发现了记录青岛城市建设的原始档案——《胶澳发展备忘录》,该档案记录了1894年-1914年青岛原德国租界建设地下管网系统的情况,百年不淹。后来,青岛地下管网的一些接口的零部件需要更换,但老公司已经不存在,于是写信咨询,德国人告诉他们在管网接口周边3米内,应该有存放零部件备件的小仓库,经查果然如此,备件光亮如新。
80年甚至100年的事情都为客户想到了,这样的客户观念值得学习。主要发达国家100年乃至200年以上的企业很多,我国百年以上的企业很少,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经营观念几乎都是一锤子买卖,东西卖出去了,不想长期负责,虽然有三包,不少企业对于客户的投诉、退赔等也是尽量躲避,没有把客户反映的问题和需求作为技术研究、开发、创新的出发点,更没有真诚的意愿给客户建立长期的档案进行追踪服务,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企业的客户也不稳定,企业对新产品市场的未来趋势也不确定。新的技术往往依靠引进,引进新技术的企业不断诞生,老企业如果不更新技术或者更新技术慢,就难以生存。
企业要创新,要让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就需要牢固树立“客户是永恒的上帝”观念,提供终身服务,从客户和消费者反映的需求和意见中不断创新技术,完善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有了客户是永恒的上帝,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也是永恒的,当创新产品的时候,市场就很稳定,企业也不必担心技术研发投入后的市场不确定性。
三是在现有产品、技术、设备基础上,进行完善和突破。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原来领先世界,后来为什么落后呢?欧洲人为了学习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在中国长期驻扎观察,把中国瓷器技艺、不足、造假仿古技术都了解得非常透彻。比如他们觉得中国瓷器上的画工效率很低,一个图案中有人物、山水、动物、植物,需要四个专业画工进行操作,他们则做了改进。德国迈森瓷器的每一位彩绘、造型师都是经过数十年的艺术与技术培养的专家,能在每件创作上融入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展现近300年来的欧洲艺术史。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最新科技进步成果运用到瓷器制造上。英国有一位地质和矿物学家Josiah Wedgewood,他在英国发现了高岭土,将其朋友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引入瓷器制造,黏土的研磨、陶坯的制造工序都被机器替代了,不同批次的瓷器品质因此得到保障。工匠的职责分工非常细致,每个工种都达到很高水平,实现了质量和数量同时提高。结合当时科技进步和发展,欧洲的瓷器制造水平从落后于中国转变为领先于中国。
今天,我们要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就要了解自身产品与国际差距,在此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和产品,也在改变研发和创新的方式。企业产品、技术创新一定要结合这些前沿科技发展,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进行技术产品创新,才能把握方向,取得竞争优势。
创新的突破路径
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盲目创新。每个时代的技术发展,都有其典型的特征和趋势,当今的趋势就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将广泛深入运用,从而带动社会的发展,创新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创新要重点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污染严重,治理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空气、土壤、水污染严重,以致食物、植物都受到污染,创新要围绕解决这些问题来进行。
其次,企业要重点解决与国际同行的各种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依靠技术引进机器模仿学习来推动技术进步,甚至形成依赖,在知识产权保护时代,我们挣得的利润很少,很多产品和技术落后于国际20年-30年。要改变这个狀态,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进行自己的知识、技术及其档案积累,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解决本企业、本领域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从具体的产品、设备、技术入手,反复设计,反复实验。要从价格战走向技术战,创新战。只有这样,才能从技术创新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
二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创新优势。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品品种多、数量大,人口、人才规模也数倍于国际上其他国家,这是巨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优势,人多智慧多,点子多。但我国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弊端,某个研究主题或项目国家重视,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组织力量,投入资金进行研究,从上到下大家都研究这个问题,低水平重复研究和投入,浪费了人力和资金。国外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或发现,我们立即立项研究,忽视了这个研究发现的基础和配套研究,其结果数年下来,资金花了不少,没有进展。组织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成为劣势。
中国的组织优势如何发挥?通过分工、协作、专攻、重点研究等方式,从项目、产品所涉及材料链条、产业链条、供应链条、技术链条、创新链条乃至数据链条乃至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等进行研发突破,可以带来技术创新全面系统突破。而且,我国有这方面的组织优势,也有成功经验,航天项目尤其是火箭和宇宙飞船等就是典型。这些研究和开发,与大数据、创客空间、云计算和网络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就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和浪费,提高投入效率。
三要学习借鉴和交流,尤其是跨界学习交流。有些人的创新思维是天赋,一般人学不了,大部分创新是后天学习带来的。后天如何学到呢?就当然需要好的教育制度,需要师父带徒弟,需要自己博学广问,深入研究。学习交流,尤其是跨界学习交流很重要。
当今人们的学习交流从论文到头脑风暴到会议,到网络平台、创客空间,从国内到国际,推动了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在交流中跨界学习交流可能更有价值,具有创造性。
我们曾经组织开展青年人才跨界交流,开展过企业家与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大家仅仅是各自研究的项目和企业需求进行交流,觉得相互启发很大。比如有人研究脑积水、老年痴呆,有人研究机器人,这两人交流后,相互启发很大,成为合作伙伴。
现在单个产业、产品进行技术创新突破,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很多基础材料、技术没有解决。比如,钢铁的含氮、杂质问题没有解决,纯洁度、光滑度、韧性、疲劳度没有解决,后续的产品比如轴承、刃具其质量、寿命就无法解决。当今的技术突破,已经不是一个学科所能够解决的,需要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上的技术创新、突破,需要数据链的加入,跨界学习交流可以更有效地创新。
四要突破抑制创新的思维障碍。创新有风险,要反对盲目创新,但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教育最为突出。
保障创新成功,首先,要破除自觉不自觉的守旧习惯。习惯性地反对、阻止创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习惯于已经形成的制度和做法,不太愿意运用新的制度和方法,甚至把创新看作是一场思想、权力、利益的斗争,而不会考虑利用创新来巩固既得利益和权力地位。
其次是破除似是而非的担心,比如担心风险和成本、评价等而反对创新。再次要消除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思维习惯。认为传统的东西好,不能结合现代科学和科技发展交易弘扬光大。
思维障碍不仅是这些,还有其他形形式。学习借鉴外国的技术、管理和制度,在思维方法上沿着其思路思考问题,不能把外国的制度、管理经验以及产品、技术等,根据中国的国情、文化、习俗等进行适应性改造,从而形成对国外技术、产品、管理经验、分配模式乃至制度的盲目崇拜和信仰,忽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特性,其结果就是没有自己的原始创新技术,用人家的技术需要付出很高的知识产权费用,经过数十年,依然无法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从而形成技术引进依赖,成为国际社会技术分工的最底层。食洋不化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这种思维方法必须进行改造。
最后,就是所知障形成的思维障碍,不能创新。一些专家乃至企业家以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新生事物不认同,不接受,甚至予以批评。比如新金融,本质是通过互联网产生的行为痕迹数据进行信用评估和信贷流程再造,它彻底取消了传统金融的抵押、质押、担保,完全依靠行为数据来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新的信用评级已经运用到住宿、旅行、出国等需要信用评价的手续办理上,给顾客带来便利,甚至婚姻介绍所也使用这些信用数据。
新资源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没有行为数据、没有大数据,无法掌握市场趋势,无法判断具体市场在哪里,是什么人等。过去认为没有用的信息,比如人在什么位置,今天通过移动互联网形成的数据可以准确判断,在预告调节旅游、出行以及人口流动、预测城市人口趋势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
五要突破创新运用和推广的制度障碍。创新不仅是技术、产品、工艺、设备等突破,也不仅在于组织管理和组织方式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创新技术和产品在运用和推广时,会遇到很多制度障碍,这也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比如新研发的高端医疗设备,不可能事先列入政府的医疗设备采购目录,创新的产品在国内就没有市场。滴滴快车、网络购买涉及到出租车公司的利益,涉及到实体商店的利益,也涉及到行為不规范和假冒伪劣甄别等问题,很容易被限制甚至会被取消。
有些类别,需要政府行政审批的多个环节,但是法律法规没有授权部门审批,很容易出现乱象,创新因此可能被扼杀。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典型,当它出现时,没有一个部门认为属于自己管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时,采取清理整顿,互联网金融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取消抵押和质押,采取行为数据记录进行信用评级和授信的制度创新被忽视了。如果采取规范和引导,把其积极的方面,如大数据行为记录、实时监控、新的信用评级方法以及免除抵押质押等进行规范管理,控制其欺诈、不规范的方面,金融业就会带来巨大革命,普惠金融就会实现,诚信社会就有了新的可信可推广的途径。
消除制度障碍的根本在于政府和政策要鼓励创新,关键是适应创新。当前政府管理不适应创新有一部分是利益问题,有相当部分是监管不适应,即不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审批、监管上依然采取原来的审批和监管方式,如果政府部门学会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尤其是行为数据来进行监管,政府就不必依靠事前审批来控制和监管,而是通过过程和事后乃至实时进行监管,辅助以法律和惩罚手段,政府监管可能更有效。对于创新,政府本身需要改革,适应技术的发展,改变治理方式,改变监管手段和方法。
(作者为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原副司长,现任职于国家行政学院,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