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的问题及对策
2017-06-02路雨欣
路雨欣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则是公派留学。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教师公派留学的现状及特点,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服务、管理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升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公派出国;师资队伍;管理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人才流动全球化进程加快,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国际化,而师资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则是公派留学。做好高校教师公派出国工作,将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高校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力量。
一、当前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的特点
1.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日趋常态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各高校的鼓励支持下,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国家留学基金委及地方支持的每年多批次的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占有重要地位,日趋常态化。
2.选派出国留学教师的学科多样但分布不均。总体来看,公派出国的理工科教师人数高于文科类教师,此现象在理工类高校更为明显。一方面,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项目大多要求教师有项目,文科教师手头项目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学校出国项目名额有限,更倾向于选拔亟需重点学科的教师出国。
3.选派出国留学教师的层次结构多样但分布不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通过多种项目选派不同层次的教师出国留学,如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等,鼓励不同层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出国。但经了解,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较高。一方面,这是由于部分高校要求评聘教授时需具备一年及以上出国留学经历;另一方面是由于青年教师初入学校时各方面任务较多,较难抽出时间出国。
二、公派教师出国存在的问题
1.选派计划性欠缺。公派出国是高校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现在很多高校尚处在临时性申报的状态。若单纯组织教师个人申报,不从学校、院系层面制定一定期限的校内出国计划,不合理分配,可能会导致申报人学科、年龄、职称分布不均,且留给申报人的准备时间较短。如此盲目性申报,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2.在外管理不严。第一,留学计划与实际研修内容可能不一致。教师在申请公派出国项目时须填写留学计划,在外期间按照留学计划执行,并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要求每季度向驻外使领馆提交阶段性研修报告。但实际执行过程并不严格,且是否一致也无从审查。若不一致,可能会使高校失去派出该教师的目的。第二,对研修教师在外期间的管理不够。目前,公派教师出國期间主要由驻外使领馆对其管理,而国内高校对其在外情况知之甚少,不能对出国教师的工作、生活动态及时追踪、了解,这也会使出国效果打折扣。
3.归国考核不够。目前,在考核方面,国家留学基金委仅要求公派教师回国后提交一份留学总结,学校统计其留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并汇总至基金委即可,并无硬性考核要求。对于部分出国教师来说,这有可能会导致其在外不够努力,没有丰厚收获。
三、对策
1.制定选拔计划。高校应结合自身需求,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和师资培养规划,制定一定阶段内的出国选拔计划,校、院两级协同,按不同结构层次,共同选拔出最急需出国研修的教师,同时,也会给被列入计划的教师预留出较长准备时间。这样,公派出国研修选拔将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学科不平衡现象会得到缓解,留学效果也会更有保证。
2.加强在外管理与考核。为保证公派人员在外留学收获丰厚,学校应建立相应考核制度来督促公派出国教师的在外研修工作,如要求公派出国教师定期向学校反馈研修动态;在外做学术讲座、发表论文、调研专题、宣传学校、引进人才;回国后邀请国外教授来校访问、做汇报讲座、引进精品课程等等。若能对以上方面合理考核,则能大大促进公派教师在外期间的工作,为其回国后更好地为校工作奠定基础。
3.提升服务水平。第一,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工作人员要提升服务意识,优化申报程序,协助基金委为教师出国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第二,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在外公派出国教师的关心。高校可通过新媒体等形式向公派教师传递最新学校资讯,传达学校问候,公派教师在外有问题也能及时沟通。
参考文献:
[1]杨湘清.加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企业家天地(下旬刊).[J]2011, 7:98-99.
[2]潘广贤.我国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3]何田田.关于高校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科学咨询(决策管理).[J].2008(6):36-37.
[4]穆睿,阚丽景.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江苏科技信息.[J] 2015(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