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运会对会宁县农村体育发展与现状
2017-06-02孔万龙
孔万龙
摘 要:通過研究发现:会宁县农运会参赛人群广泛,项目设置较为单一,地方特色不明显,虽然已尝试设置特色项目如“摸石头过河”,并初具良好的比赛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农运会同样存在资格舞弊及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更好开展会宁县农民体育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运会;开展;现状
农民运动会是农民参加的、全国性的综合大型运动会。但与此同时,会宁县农运会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会宁县农民运动会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争取对今后会宁县农民运动稳定顺利的开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和理论参考。
一、农运会对会宁县农民体育发展的作用
(一)推动会宁县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
会宁县农运会是各乡镇、农村及企业在农民体育发展水平上的一次较量,运动员在运动会上的成绩与表现直接关系到各单位的声誉。同时,会宁县农运会也吸引了领导和人民群众较大的关注,诸多关注给该区体育领导组织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更促使他们重视会宁县农村体育的发展和水平的迅速提高,从而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
(二)促进了会宁县农运会特色项目的发展
农运会在逐步取消一些纯竞技项目的同时,要更多地增加能体现农民、农业、农村特色的比赛项目,这些项目充满了农村特色。会宁县农运会将“拔河”“搬重物”“挑粮食”“抛掷秧苗”这些农活作为比赛项目搬上了舞台,其目的不在于比赛的结果,而在于参与的乐趣,不仅反映农村的现实,而且融人了农村的进步和农民对未来的期盼,这些项目的开展,标志着贴近农民的新兴体育手段的产生,预示着农民完全可以将生产生活与体育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使之多样化、生活化。
二、会宁县农民运动会开展现状
(一)参赛人数较多,群众基础广泛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会宁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12个乡、16个镇、总人口56.41万(2012年)、境内有汉、回、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分布。本届农民运动会以乡镇、街道及有关企业为单位组队,由此可看出,本届农运会参赛人数较多,反映出会宁县农民参与农民运动会的群众基础广泛。
(二)竞赛形式新颖
在全国农运会中一般设置的都是农民组,因为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为了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而在会宁县农运会中,设置了农民组和企业组,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组成1个农民队和至少1个企业代表队参赛,这不仅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还推动了工薪阶级的体育发展,使更多企业主也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农民组和企业组在一些项目上混合进行比赛,增加了农民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与沟通。
三、会宁县农运会存在的问题
(一)运动员资格舞弊问题
运动员资格问题一直都是各个赛事关注的问题,历届全国农运会开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假农民”问题一直困扰着赛事的健康发展。会宁县农运会开展过程不免也同样暴露了这一问题,在赛事组织前,虽然在秩序册附件 2 上有对会宁县农民运动会运动员资格的规定。但是在最后比赛进行前的检录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对运动员的身份没做任何核实,使得比赛没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项目设置针对性不强
通过对会宁县农运会和全国历届农运会在项目设置上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会宁县农运会的项目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历届全国农运会的影响,全国农运会也为会宁县农运会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项目设置的涉及范围上没有全国农运会广泛。但是,会宁县农运会参与人数超过1300人。其中篮球比赛就有28支队伍,近500人参与到篮球比赛中,全国农运会从第1届的7大项目发展到第6届的16个大项目,形成了由传统农村体育项目、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的项目与现代竞技项目3部分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三)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一方面表现在参加农运会的运动员不是清一色的农民,另一方面是农运会的观众群体,特别是农民为主的观众群体还没形成。会宁县农运会进行了七天,但是看台上的观众一直不多,参赛运动员一直充当着观众在给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可见农运会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如果没用农民的广泛参与,农运会就失去了他赖以发展的生命力。这些都是表面原因,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民缺乏应有的热情是因为广大农民还缺乏体育意识,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而且组织管理者对普及和开展农村体育工作还缺乏重视。
四、结语
全国农运会的开展为会宁县农运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指引了其开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最好的模板,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如何让更多地区的农民从农运会当中得到受益,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如何以农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农村体育的内涵,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是会宁县农运会值得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焱.全国农民运动会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3):30-32.
[2]刘清早,钟金童,刘益青,陈湘毓.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