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陈全生:“一带一路”与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2017-06-02
“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需要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这些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拿不出这么多钱,也没有这么高的国内储蓄,不能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所以我们发展经济共同体得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互联互通。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十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8.22万亿美元,每年需要投入8000多亿美元进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最突出的特征为投资量大、回报稳定、回报期长,因此有关信贷人的信用评价必须被提上日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使用银行贷款,为保证贷款安全必须要对国家主权信用进行评级、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对证券信用进行评级。信用评级的重要意义也就更加突出。目前各国都有各自的信用管理体系,但既然我们要建设命运共同体,就要大合唱,就要步调一致。
信用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用”,一种是现代经济中的“信用”,两者是既相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要遵守诺言,都要以诚待人,以诚取信。但也有区别。传统的“信用”,是说话算话,一诺千金,这是古人的一种美德,是自古为人传颂的社会美德,不仅为立身处世之本,也被用来治国安邦。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经济意义不多。而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则是指一种经济资源,且是可数量化、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现代经济生活中,有钱不一定有信用,但有信用一定有钱。通俗地说,现代经济的信用,就是说话算钱。现代经济的信用是资金、资源、财富。
从中国来讲,信用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但现代经济中的信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信用征集、信用评級、信用咨询服务成为专门的行业,信用报告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只有150~16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信用公司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我大约是1992年从审批第一家信用公司开始接触和研究信用的。那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搞经济,做生意,就要履行契约,执行合同。但是经济生活中就是有不履行契约的,就是有完不成合同的,怎么办?就得制裁,就得惩罚。
在制裁惩罚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失信行为有两种:一种是不法的失信行为,如欺骗诈骗,这绝对是失信,是不法的失信。另一种是不良的失信,有90%~95%的失信都属于不良的失信行为。所谓不良,就是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比如我没还你钱,不是我不想还你钱,而是他没还我钱,他也不是不想还我钱,而是另一个他没还他钱,你怎么惩罚我?这些不良的失信行为,如果不惩罚,契约无法履行,合同无法完成,而要惩罚,如果把这些内容都纳入到法律条文中,法律文本得多厚,执法的成本得多高?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之下,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建立信用体系,用信用体系惩治那些不良的失信行为。对不法的失信行为,通过司法体系,即法院、公安、检察、司法机关来惩罚,惩罚的手段就是强制力,给你带上手铐,关进监狱,监狱围墙圈住你,使你没法和人交往,失去了自由。对不良的失信行为,则通过信用体系惩处。执行惩处者是全社会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执行的方式是非暴力,即“不交往”、“不信任”、“不理你”或“歧视你”。这些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具有强大的制裁和威慑力量。一旦失信,信用体系将把你对一个人的失信,通过信用体系转变成你对全社会所有人的失信,引发全社会的愤怒和制裁。其后果是,无人与你做生意,无人给你贷款,无人为你担保,无人聘你为雇员,也无人愿被你聘用。
失信者不仅在道德上受到社会谴责,经济上也将受到损失,特别是损害了自身的长远利益。信用体系利用千万双社会成员的眼睛去监督,监督高效;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去惩处,惩处有力。信用体系使每个社会成员对失信都望而却步,由此契约得以履行,合同得以完成;也由此,市场行为得以规范,市场秩序得以维护。可以说,信用是高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保护守信者,制裁失信者。建立信用体系就是建立一种社会惩罚机制,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威慑力量。
“征”,在国家层面应用在三个地方:一是征税,二是征兵,三是征信。我们必须把信用信息征集起来,然后才能建立信用体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征集信用信息,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决定信用的有效性。完整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全面性,假设我有10个信用信息,9个都很好,说我是个好人,但那剩下的一个信用信息是曾经诈骗的记录,所以说信息必须全面。某一方面良好的信用记录不能说明问题,需要全面、全方位的信用信息。二是连续性,不仅要有信用的历史记录,而且要随时补充新的信用记录。历史记录要根据信用行为的性质不同,确定不同的保存期限。当前的信用记录要按照信用行为的发生随时添加,连续不断地充实新的记录。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在信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形成一些共识,做好这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意见)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