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 助力智慧宁波建设
2017-06-02井发明
井发明
宁波市于2014年至2015年开展了全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全市地表耕地、林地、水系、道路、房屋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开展了全市高精度地表模型、全市围填海普查、建成区建筑高度普查、低洼地和易积水区普查、消防设施普查、避难场所普查、平原地区地表沉降等多个专项的普查与监测,形成了丰富的普查数据成果和统计分析成果。
先进的技术水平
大规模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获取
获取了宁波全市域20厘米高分辨率的影像和分区域激光点云数据,在全国首次提出建成区点云高程精度优于10厘米的技术指标,并通过自主创新方式采用机载和车载激光雷达联合处理技术获取重要区域位置的精确标高数据,从而满足水利、市政、城建、应急等精细化、立体化管理和决策的需求,深化普查成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高普查成果的利用率。
大范围InSAR技术研究与应用
首次将InSAR技术应用于宁波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利用成像时间为2011年9月-2015年12月的32景3米分辨率Cosmo影像,采用先进的时间序列InSAR技术,结合已有的地面沉降资料,獲取监测时段内地表沉降信息,并制作沉降专题图,从而为城市规划制定、国土资源开发及大型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创新
本次普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需求,综合自然和经济视角,在国家基本统计基础上,创新提出基本统计、分类统计、综合统计、专题分析和市情指数五个层面的统计分析体系,构建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技术框架和技术路线。
丰富的普查成果
本次普查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主要建立了一个融合地理国情、省情、市情和专题数据的宁波市地理国情数据库,研发了一个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的综合管理、统计分析和成果发布的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平台,构建了一套包含基本统计、分类统计、综合统计、专题分析和市情指数5个层面的统计分析体系,形成了一套包括基本统计报表、基本统计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公报、图集图册等的成果体系。
全方位的成果应用
本次普查坚持“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各专业部门迫切需求等,及时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形成了一批重要应用成果,初步体现了地理国情普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决策管理服务的价值和作用。
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
围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普查数据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环境治理行动提供决策支持。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普查数据可辅助综合分析区域空间发展水平,为宁波市海洋经济区、港口经济建设、生态功能区建设等基本框架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科学支撑。
服务新一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当前,宁波市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初步启动,普查数据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空间运行基础保障、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服务宁波“多规合一”工作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底图制作、相关指标设定和计算,形成准确、客观的现状地表空间覆盖底图,对“多规合一”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服务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2016年宁波市被列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表材质和不透水层面积估算提供参考数据。
服务宁波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工作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问责机制进入社会视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以其全面性、客观性和长期性,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服务民生领域
围绕防灾减灾工作,利用普查数据为台风内涝灾害、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等的灾前预警、灾后评估分析提供服务,为消防设施、人防设施、避难场所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十三五期间,地理国情监测将与基础测绘、应急测绘并驾齐驱,形成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三大主要任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打造常态化的监测业务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加强监测成果的广泛和深入应用。
宁波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是全市统一组织、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主要负责、相关行业部门密切配合完成的一项重大专项普查,其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将为宁波市制定和实施重大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作者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