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目标在前,砥砺前行
2017-06-02邢黎闻
邢黎闻
作为全国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在制造业与互联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2016年8月工信部研究机构报告显示,浙江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98.15,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记者在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的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设立了新的目标:99。关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浙江省经信委吴君青副主任在会上作出了部署。
以十三五规划落实为指引,全面部署落实全省信息化工作
召开一次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回顾五年多来《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统筹研究全省信息化发展工作;
做好国家信息化顶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浙江省的宣贯工作;
做好《浙江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数字浙江2.0”发展规划)》和《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相关工作,推进全省信息化领域中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和全省区域两化整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继续做好对全省各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以评估为抓手,形成地区间比学赶超发展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布年度信息化发展和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
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建设。抓好26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6个试点区、160家两化融合综合示范试点企业建设,进一步按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加紧实施机联网、数字工厂、绿色制造等项目。加强对首批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指导,确定两化融合的相关考核内容,推动示范区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相关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验收管理办法,并对首批8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和4个专项示范区开展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总结宣传推广。
积极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开放技术、人才、渠道等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支持内外部创业创新。在全省创建20个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其中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至少创建1个“双创”示范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结合特色小镇、高新园区、开发区,建设“双创”空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组织举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双创”大赛。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开展协同制造;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定制转变,发展C2M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模式;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具等消费品行业和汽车、机床、叉车、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行业培育100个个性化定制和一批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示范试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有关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新模式示范试点项目。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建成1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培育100家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实时采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链,促进基于数据的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精细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实施中小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依托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或行业性云平台,培育10万家上云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网上销售等活动,实现客户、供应商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基于电商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新生态。组织召开云计算应用和产业推进大会,办好云栖大会,开展企业上云专项培训。
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原则,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推进30家机器换人行业试点,举办百场现场交流会,新增培育省级工程服务公司20家以上。落实“机器人+”行动计划,编制发布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指导意见,完成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目标任务。推进感知互联的智能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网络终端、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智能成套装等高端装备产业。
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阶段登高,从内部纵向集成向企业之间横向集成和产业价值链端到端集成延伸,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达到85%,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35%,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0%,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6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占总采购额和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以上,进入两化融合集成创新阶段的企业达到35%以上。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重点抓好工信部批复的118家企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积极争取新增30家企业列入今年的工信部贯标试点。在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分别确定10家和5家贯标试点企业。贯标通过评定的企业数力争突破60家。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创新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詢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力争在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发展地图上有新突破。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提升企业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