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戏剧之冲突比较
2017-06-02梁爽
梁爽
摘 要:中西戏剧文学本质类似,“主、客一体”地表现行动和冲突。然而,中西戏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孕育,因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体状貌。本文主要举例分析中西戏剧冲突中的冲突形态、冲突方式差异。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文学;西方现代戏剧文学;冲突
戏剧冲突通过人物表现社会性的抵触、矛盾和斗争。它是戏剧情节的基础,是戏剧动作的本质,也是塑造鲜明生动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戏剧冲突与西方传统戏剧文学的戏剧冲突差异,分别表现在冲突形态、冲突方式两个方面。
一是冲突形态差异。西方传统戏剧侧重外在型的冲突形态,中国古典戏曲多倾向内在型的冲突形态。
外在型的冲突形态在古希腊戏剧中表现地极为充分,并对之后法国和意大利的新古典主义戏剧家影响深远。例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取材自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描绘了俄狄浦斯与命运女神的一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俄狄浦斯越是顽强抗争,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越是不可逃脱地陷入命运陷阱中,杀父娶母的命运如影随形地追随着他。在整部悲剧中,冲突始终呈现为一种外在斗争的场面,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感和发人深省的哲理情趣。当然,西方传统戏剧的冲突形态是在不断发展改变的。到英国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中,冲突发展成为情绪之间或思想之间的冲突。后来,内在冲突才发展为意识与下意识之间、人的关系与心灵关系之间的纠结,成为戏剧主要冲突。
而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则侧重展示人物内心意志,强调外部冲突的形成过程和感受过程。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事必丽情”、“大率皆情词也”,以人物内在冲突取胜的抒情戏剧比比皆是。例如,元人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杂剧中,女主角张倩女内心强烈憧憬着幸福爱情和美满婚姻。同封建礼教、封建意识的精神重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偏好在婉转留长、委曲尽情的内心律动中展开戏剧冲突,多以单纯的抒情性为主。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里,《惊梦》、《寻梦》、《魂游》,女主角杜丽娘大都是一个人在舞台上独歌独行。以此表达她内心中个人自然本性与社会伦理意识的激烈冲突。这种内在型冲突形态,把大家引导到人物内心世界窥探、体会其心理过程。
虽然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冲突形态是内在型的,但究其内涵往往仅是一种情感冲突,在整体上或稍显浅薄。剧本多以伤春、闺怨、相思、惜别、失意、诉冤为范式,缺少以人物性格与情境为转移的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二是冲突方式差异。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往往着力表现戏剧冲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以及在人物内心的回想,从侧面揭示戏剧冲突。外在冲突往往只为内在冲突提供特定戏剧情境。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发生以及进展过程通常简洁有力。随后作家着重描绘这一戏剧冲突所产生的强烈效果。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主要冲突,是崔莺莺、张生、红娘同崔老夫人的冲突,即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幸福婚姻同封建门第、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冲突。但纵观全剧,直接展示这一冲突的只有《赖婚》、《拷红》两折,其他十多折戏却通彻表现这一冲突影响下崔莺莺、张生、红娘相互之间以及他们各自的内心冲突。作家虽是从侧面展示对立面冲突,却深刻地从心灵层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强烈情绪和冲突的强烈效果,使观众在形象的感受及情感的交汇中深切体会到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
对比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冲突方式,剧幕拉开,首先是意大利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的一场械斗。为了扑灭世仇之间的怒怨,两家激烈打斗,殷红的流泉从血管里喷涌而出。而此时此刻,蒙太古之子罗密欧却和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倾心相爱了。爱情与世仇的矛盾势不两立。剧作一方面描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他们希望靠结合使两家重归于好,另一方面描写了两家的世仇如何毁灭着他们的结合,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博尔特,被亲王下令遣送出境,而朱丽叶则被逼迫要嫁給帕里斯,于是他们不得不殉情而死,黑暗终究吞没了光明。剧本重点主要集中在爱情与世仇的强烈冲突上,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正面再现这一冲突,戏剧冲突以两场械斗、多次争吵等公开的、表面化的形式,在舞台上频频出现,牵动观众的心弦,观众在形象的画面和情感的震撼中认识到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
戏剧总是具有一种矛盾,形成冲突,并将戏剧推向高潮。西方戏剧理论家劳戏剧冲突称之为“意志的冲突”。他认为人物对其周围事物的有意识思考或潜意识活动都能使他产生一种需要,这需要便是意志。意志在与外部现实碰撞时就会产生冲突,或是行动冲突、或是思想冲突,或是情感冲突,都是意志冲突。 无论是中国古典戏曲注重内在抒情,还是西方传统戏剧注重外在公开,剧作家都需要辨别冲突实质,使多种矛盾集中表现一个主题。
参考文献:
[1]郭英德.优孟衣冠与酒神祭祀——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刘杨.中西戏剧之冲突比较[J].魅力中国,2009(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