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肥胖一起变瘦

2017-06-02刘国昇

人人健康 2017年11期
关键词:疾患肥胖者脂肪

刘国昇

5月11日晚上,本刊记者与高中同学一起聚会。聚会时的最大发现就是很多同学都比以前胖了,而有的同学更是胖得“脑袋和脖子一样粗了”。其中一位胖同学说中午就已经喝了一顿,而且喝得不少,每周喝个三五顿是常事。像他们这样的生活习惯想不胖都难。

“本期视点”就让我们来说说肥胖的那些事。这是因为5月11日是“世界预防肥胖日”。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对外发布的世界人口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在体重肥胖指标方面,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胖国”。

肥胖的危害

说起肥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营养好,不认为这是一种该治的病。其实肥胖是一种营养障碍,它并不等于营养良好,它与消瘦一样,都是营养障碍所致,二者所不同的是体内脂肪贮藏的多少。

肥胖不仅是体内脂肪过剩,同时也存在着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如许多肥胖儿童,体内常常伴有铁、钙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软骨病等多种营养缺乏性疾患。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和自信心,而且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医学界则已清楚地认识到,肥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肥胖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导致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肝胆疾病的主要诱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肥胖具体都会导致哪些疾病——

肥胖易导致各种血管疾患 身体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积过多之外,内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内也都堆满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种血管疾患,特别是对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3倍。而且,肥胖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血压升高也越明显。严重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高达50%以上。

影响劳动力,易受外伤 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皱折处患皮炎等。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行走活动都有困难,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劳动力丧失。

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的女性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对肺功能有不良影响 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又限制了肺的呼吸运动,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等。

易引起肝胆病变 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使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就会造成在肝脏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在外科手术时,25%左右的高度肥胖者合并有胆结石。

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易感染 肥胖者由于脂肪的堆积会增加麻醉时的用药量,从而导致危险;手术后伤口脂肪容易液化,而导致伤口裂开。

引起运动系统疾患 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此外,高度肥胖者还常有精神异常,轻者表现为苦闷、烦恼,重者可引起感觉、运动障碍,肌肉痉挛抽搐,站立和行走不稳,甚至造成自杀。

“饿”是一种养生方法

对于肥胖的防治,专家指出“管住嘴,迈开腿”就是最有效的方法。除非特别肥胖的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来帮助减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现代人迈开腿的比较多了,但管不住的就是嘴。

本刊记者通过对多名中医养生专家的采访了解到,“饥饿疗法”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法,适当饿肚子,可以让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之为“烂肠之食”。顾名思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砒霜之毒。每个人都想自己健康长寿,这就需要遵循古训,做到“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幸福就从口入了。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这是现代人养生的不二法门。多看些有营养的书,如《黄帝内经》《道学》《儒学》等。这些都有益于修心养性。少吃点大鱼大肉,戒烟限酒,适当饿饿肚子,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养生功法,才能保持全身经络通,气血活,组织器官功能旺盛。

“饿”有诸多好处,但有一种饿就可能是患疾病之兆了。这种“饿”就是吃得多,又饿得快。

改变才能一起变瘦

对于肥胖者来说,减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只有改变,加之长期不懈的坚持才能减肥成功。

【观念】 如果你对肥胖没有足够的警惕,不加注意的话你很容易患上肥胖症。这时你就要开始着手规划自己健康的日常生活了,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要记住肥胖前进行适当的体重控制,比肥胖后减肥的过程要轻松得多。因此,请首先在头脑中提高警惕。

【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摄入】 许多人遇到伤心事,工作不顺心、失恋等,会变得易怒、沮丧、四肢乏力,总想要吃点什么来转移注意力。在这种“理所应当”的观念影响下,很多不必要的热量已经被摄入。然而,心情不好与“狂吃”本应毫无关联,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改变饮食方式】 自古“民以食为天”。这就是说,人要生存下去就要吃东西。但是怎样吃才能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针对不同人群的专属饮食处方——

[老年人]如果感到饥饿,可以试着每隔几个小时吃点少量的自然健康食品,即少食多餐。由于我们体内胰岛素和糖的关系随着年纪的增加已经开始变得不如以前,因此不要因摄入大量的食物而使情况更为严重。多吃沙拉、水果和全麦食品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请拒绝加糖饮料。

[上班族]不能因为工作忙忽略早餐或午餐,或者为了减肥只吃蔬菜水果而不吃主食和肉类,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造成衰老、思维迟钝,甚至引发糖尿病。对于经常在外就餐或叫外卖的上班族,点菜有4个小窍门:“蒸煮拌”更可靠,多吃清淡口味的食物,肉类不要当主角,蔬菜水果不能少。均衡的膳食不必局限于每一餐,而可以以天为单位,比如中午在外就餐吃的过于油腻,那么晚餐就以蒸煮的素食為主,再配上一些水果,这样一天依然可以达到均衡膳食的目标。

[学生族] 6到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而且所有儿童都应经常到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每天至少应该运动60分钟。

猜你喜欢

疾患肥胖者脂肪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脂肪的前世今生
反派脂肪要逆袭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春季过敏性疾患高发防治有办法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减肥能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