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文胸结构与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2017-06-01蔡月红
蔡月红,赵 莉
(闽江学院服装艺术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121)
塑形文胸结构与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蔡月红,赵 莉
(闽江学院服装艺术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121)
文胸的结构设计属于服装造型设计的一类,是对服装设计的延伸和拓展,属于塑造服装形态美及结构组合美的重要一环,对于服装生产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功能,同时,文胸作为帖身衣物,其穿着的合体性将对人体呼吸和活动造成影响。因此,在保障衣身平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体美,是文胸的设计原则。本论文是针对女装胸部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关系论述,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对文胸结构设计与胸衣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胸部形态研究和文胸结构设计表征,并展望了塑形文胸的发展前景。
文胸结构;舒适性;人体工学;研究进展
一、引言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女性对文胸的要求与日提高。文胸设计是一项流程性的工作,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基于女性乳房形态进行产品结构设计,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功能表现[l]。Dobson[2]在其研究中指出,服装艺术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纸样呈现出来的,准确的纸样,才能将人体形态美勾勒出来。这意味着,纸样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文胸产品是否合体。曾有一家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内衣企业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78-81%的女性所穿戴文胸并不合体[3]。而还有一些医学报道指出[4,5],文胸本应是支撑并保护乳房的帖身衣物,但因设计或穿戴不当,却发展成为影响乳房,甚至引发乳房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针对文胸纸样进行研究,设计符合我国女性国民乳房形体特征的纸样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6]。同时[7]合体女装的文胸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是以往服装学科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依靠当今信息技术专门针对对女性胸乳细部展开科学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电脑设计成型提供了基础数据[8]。
二、文胸结构设计分析及发展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根据史书记载,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9]欧洲就多个国家已经对塑造文胸的合体性问题有所建树,进入20世纪以后,紧身胸衣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开始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10]。
步入新世纪以来,女性自我意识更加强化,伴随手机自拍功能的强化,女性对于形体美的要求和着装理念的提升,都对表现内在美的文胸提出了更高要求[11],女人消费观念的成熟,更时尚、注重功能、关注舒适性以及健康问题发展[12]。文胸注重四大重点:用料要求能良好地选择通透性、排汗性良好,较为柔软的材料;款式上主要有可换式肩带、隐痕系列等;色彩上,除了传统粉、白、黑色之外,肉色、桃红、银灰、深紫等妩媚色调越来越受欢迎;其所表现的曲线也由传统V形朝向更具亲昵感的U形线条发展,突出胸部的丰满曲线[13]。当前的文胸不管是裁剪还是选料上,均强调舒适度。突显身材趋势,由智能化材料所展现,由这类材料制作的胸,能有效地防止异味、皱褶、细菌、静电、过敏及温气等[14]。21世纪的女性身体意识开始觉醒,对于身体美的追求提高到了和心灵美同样的高度,基于这个原因,内衣的设计也开始关注身体意识和形体美[15]。学者们在研究文胸结构时,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其一,基础纸样;其二,探讨如何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调整纸样[16]。考虑到如今国内大部分文胸生产企业缺乏完善的结构设计体系,设计过程中多半依托于制版师的经验,再通过真人试穿的外观和感受来改进,形成最终的纸样,而小样品的试穿显然存在不够典型的问题。所以,针对文胸纸样进行研究,提升其合体性是很有必要的[17]。
安·哈格(英)[18]采用平面裁剪方法,基于女装纸样进行设计,从而确定更加合体的文胸纸样,她在研究中对各种款式产品该如何设计和调整进行了详解。
陈晓鹏等[19]广泛搜集当前我国文胸原型的设计方法,认为这些方法可以笼统地分为三类:定数法、公式结合定数法、立体结合平面法。对比分析3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指出文胸原型的胸省量的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重要的部分被忽视,尤其是肩带以及设计区域,另外,胸高点的位置不够科学,罩杯容量和乳房体积的关联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等。
周捷[20]首先准确测量女性胸部的尺寸,从而了解胸部位置皮肤的形变量等信息,然后完成文胸原型设计,归纳各种结构文胸设计的关键点之所在。
杨雪梅课题组[21]采集大量的女性模特胸凸全省数据,对其和罩杯纸样之间的关联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胸凸全省分布规律,找到两种确定罩杯省量的方法。
洪境等[25]文胸纸样的设计原理进行阐述,确定各种款式下,文胸各个部位纸样该如何设计和绘制,给出放码方案。
张道英[26]以人体工学为切入点,以上海为样本地区,采集女青年胸部数据。利用数学方法创建文胸罩杯模型,提出纸样制作需要的尺寸数据有哪些,最终设计出符合当地女青年特征和需求的文胸纸样。
(二)胸衣压力舒适性研究
压力舒适性是衡量服装带给人的体验的重要指标[27],很多学者曾经对这一指标展开系统研究,主要成果代表如下:
李毅课题组[28]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女性为对象,创建立体人体生物力学模型。该模型以钢体塑人体,以弹性材料制作乳房部位。这一模型能够模拟文胸和身体施加给彼此的作用力情况,能够协助揭示出人体在运动状态下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29]。
王丽卓课题组[30]针对文胸肩带不同地区受到的压力进行分析,他们发现无论文胸是何种款式,肩带压强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表现在:肩部最后高点压强最大,由此向前或向后依次变小。
王越平等[31]研究最多女性穿着的基础款式文胸,客观描述了在日常穿着下,女性胸衣的压力。在日本比较注重对文胸压力对穿戴者生理活动造成的影响[32]。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施加在人体上的压力不足40g/cm时,人体各种脏腑器官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和形态。一旦压力超过这一水平,脏腑器官的位置、形状都有可能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人体会感觉异常的疲劳[33]。
Makabe H.课题组[34]通过研究揭示出文胸压力和压力感彼此间的关联。受试者穿戴多种不同文胸,利用传感器测量文胸各个部位的压力值,确定人体体验最佳的压力值。其研究结论显示,内嵌钢圈的7/10罩杯文胸压力高于全罩杯,后者压力的最大值出现在下胸围线上,前者各个部位压力差异比较小[35]。
Okabe课题组[36,37]首先在受试者左边乳房选择25个点,分别记录在赤裸上身和穿戴文胸两种情况下这些点的坐标位置然后对比[38]。受试者先后穿戴内嵌钢圈、内嵌软质钢圈、无钢圈的全罩杯文胸,测量记录25个点的坐标,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穿戴哪一种文胸,乳房在水平、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距离都大于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另外,乳房外侧的移动距离大于中间部位,决定移动距离的因素主要有乳房形状、体积、文胸款式等。
(三)胸部形态研究
有关胸部形态美的定义,国内外不少研究者据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向着手:其一,乳房的形状、尺寸和比例;其二,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比例。比如上世纪60年代,[39]女性人体研究在日本迎来高潮,华歌尔内衣公司通过多年的研究确定了女性人体的黄金比例 (gold proporition)、年龄螺线(spiral ageing)[40],指出女性胸、腰、臀围的最佳比例是53:37:55。年龄螺线将年龄增长等多项因素考虑进来,分别设定20, 30, 40的3个年龄段理想胸围、腰围、臀围与身高关系式。得出了不同的胸部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华歌尔2004年建立的不同年龄女性胸部模型图[40]
1995年,南非的Penn[41]以“乳房达到完美标准”的50位女性为对象展开研究,基于缩乳技术,在统一的规则下测量其乳房尺寸,计算平均值,确定完美乳房的具体标准。
陈振峰课题组[43]在研究中选择一百名女性大学生为对象,测量并 采集乳房数据,提炼出关于胸乳线、锁乳线、乳点间距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完美乳房形态标准:两侧乳点和前颈窝点和正三角形三个顶点重合;乳点到乳房外、内侧边界的距离比在0.6718左右。
梁素贞[44]通过三维扫描方法,采集女性人体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其结论为:在站立姿态下,青年女性乳点和地面的距离,为身高的71%,乳点间距是胸宽的15%。
刘立刚[45]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乳点截面胸围(X)判断乳房美感的具体标准: 不乳房:X≤50%身高;一般乳房:50%身高<X≤54%身高;完美乳房:X>54%。
整形专家[46,47]指出,完美乳房的位置不超过第2-6肋骨这一范围,基底直径在10-12cm之间,基底面到乳头的高度在5-6cm之间。完美乳房应该满足这一关系式:AC =RC =DD'=AR/2,DC =CD'=DD'/2 =AR/4,以C为基点的各角=900,如下图2所示。
图2 标准乳房几何关系图[47]
(四)文胸结构设计表征
1.文胸基本结构
女性乳房特殊的立体造型决定了文胸也必须具备立体结构。常规款式文胸基本结构含罩杯及框架部分,具体包括前心尖片、上罩杯、下罩杯、前侧片、上捆长、下捆长、耳部、肩带等。[48]
文胸立体罩杯除发挥压塑定型的功能外,由分割线将其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分割线通常要过胸高点或临近胸高点,于分割线上的面叫上罩杯、分割线下即下罩杯。文胸稳定结构含框架部分及下罩杯部分,其属于文胸对乳房发近支撑功能的力学结构,但上罩杯则不会遭受乳房重力的影响,仅发挥连接肩带的功能,因此,设计过程中,上罩杯造型变化造型能令设计师有效发挥想象力。
2.设计表征
文胸是紧密贴合人体,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第二皮肤”[49]。为实现设计的目的,文胸用用料通常会挑选尼龙、氨纶等高等绿色环保材质,其中肩带、侧片、罩杯等部位的材料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设计塑形文胸结构时,要由力的调整实现的束紧、支撑、抬高和保健身体的目标。[50]于是,塑形文胸的穿着舒适性对女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塑形文胸的发展,里面对舒适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压力感舒适性,其会对女性的正常生活、生理活动会造成影响,关系着人体的身心健康。另外,文胸产品的触感以及热湿性能也会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因此,设计舒适性塑形文胸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现有的研究成果,基于人体生理学、医学、解剖学等领域的知识,对乳房构造、位置、形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对于文胸结构和乳房于变化压力下的反应测试,为文胸结构设计研究提供的人体生理结构作出指导。
通过国外对于文胸动态压力的研究来看,主要倾向于发现人体动态装压测量应与文胸压力舒适性,从而令动态服装压测量更加精准。但是对于其内涵韵味涉及不足,因为人的体型是千差万别的,数据在精细也不能适用于每一个人,同时,对于人重要的内在美没有相关体现,所以得出结论,要把身体感受、活动舒适和内在美气质相结合。另外,一件合体的文胸应该是完全遵循胸部的形态,穿着给人感官看起来就像是于人是一体的,同时又有生充足的空间感,为女性提供必要的舒适性,方便女性的日常活动。对于长远来看,文胸应该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并结合当前健康主题,趋向于生理和医学方面的发展。
[1]李当岐主编.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TheOxfordDictionary,Oxford4UniversityPress,Oxford.1995.
[3]袁培西,张京信.新式服装[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Spiegel.M, Sebesta.L,TheBreastBook, NewYork: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Inc, 2002.
[5]陈振峰,王慧,吴慧玲.100名女大学生乳房形态测量[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8;(2):95-98.
[6]梁素贞,张欣,周捷.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西部女大学生乳房基本形态[J].纺织学报,2007;(8):75-78.
[7]刘立刚,宋儒耀.乳房整形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8]何国英,梁晋霞,高建.女性乳房的美学分析[J].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4;3(4):192-194.
[9]常丽霞,张欣,齐静.基于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女性乳房形态细分研究[J].纺织学报,2006;27(12):21-24.
[10]张龙琳.文胸罩杯与胸部形态的适体度研究[J].纺织科技展,2009;(3):84-87.
[11]梁素贞,张欣.西部青年女性文胸结构设计中主要细部尺寸的研究初探[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12-15.
[12]ZhengR, YuW, FanJ, DevelopmentofanewChinesebrasizings ystembased onbreastanthropometricmeasurements[J].Intern 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Ergonomics, 2007,37:697-70-5.
[13]CATANUTOG, GALLOGFARINELLAGMetal,Breastshap eanalysison threedimensionalmodels[J].ProceedingsofPlasti 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oftheBreast:ThirdEuropeanConf erence.[J], 2005.
[14]谷林,陈向荣.青年女性胸、腰、臀部围度曲线形状变化及分类方法研究[J].针织工业,2007;(8):27-29.
[15]谢良.服装设计与裁剪自学速成[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6]安·哈格(英).内衣,泳装,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7](美)玛莉莲·亚隆.乳房的历史[M].何颖怡.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
[18]马路.内衣之内:女性半公开的隐私[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
[19]Creationslingerie,September-October2005,268.
[20]张阿维,雷晓凤.虚拟产品设计技术研究[M].纺织器材,2002;(4):56.
[21]马晓宇,冯毅力.三维服装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04;(4):122-124.
[22]陆永良,李汝勤,胡金莲.虚拟服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M].纺织学报,2005,26;(1):132-134.
[23]周丽华.数字化技术——21世纪服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山东纺织科技,2004;(1):38-40.
[24]黄强.中国内衣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5]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6]王云青.调整型功能服装的结构创新研究[J].江南大学,2010;(2).
[27]邢宝安.中国衬衫内衣大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8]胡晓俐.补正内衣结构设计原理与生理反应研究[D].东华大学,1999.
[29]罗莹.贴心时尚一内衣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0]季庆芳.内衣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1]印建荣.内衣结构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2]刘晓霞,王李佳,张明楠.形状记忆合金保健文胸的开发[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6):52-55.
[33]陈文飞.基于服装合体性的人体体型研究[D].东华大学,2001.
[34]李秀英.文胸纸样设计研究[J].纺织学报,2006;27(1): 103-106.
[35]杨雪梅,温柔.罩杯省量值与其纸样分割的关系[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24(1):26-29.
[36]陈霞.塑型文胸的结构设计[J].纺织学报,2008;29(1): 94-97.
[37]罗琴.文胸样板推板规则[J].纺织学报,2008;29(8):90-100.
[38]梁素贞,张欣,陈东生.文胸结构设计中主要西部尺寸的人体依据[J].纺织学报,2008;29(12):69-73.
[39]陈梁玉英,调整型内衣衬覆肩带构造[P].中国专利,CN 99227761.2,2000-OS-31.
[40]周贤伟.改良的女用内衣肩带的构造[P].中国专利,CN 01274984.2,2002-10-23.
[41]台湾奥黛莉股份有限公司.女性内衣的防化构造[P].中国专利,CN00254107.6,2002-09-05.
[42]王梅珍.莱卡一舒适、舒逸、新体验[J].毛纺科技,1999; (4):32.
[43]吴鸿烈.纬编文胸面料设计[J].针织工业,2011;(4):14-15.
[44]孙文,张东,陈逸伟,等.高碳镀锌文胸扁丝生产[J].金属制品,2010;36(4):30-32.
[45]常丽霞,齐静,张欣.国内外的运动胸衣[J].中国纺织,2004;(11):164-171.
[46]李仲威,一种带胶块塑身钢骨[P],中国专利,CN0121 5648.5,2002-01-23.
[47]梁素贞,张欣,石俊.从文胸结构特点谈高科技材料在文胸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4):81-83.
[48]朱光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9]AnatomiadelaParedToracica,AxilayMamaAnatomyofthethora cicwall,axillaandbreast[J].Int.J.Morphol.2006,24;(4):691-704.
[50]陈明艳.成年女性体型特征及其服装样板设计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5;(3).
Analysis of Molding Bra Structure and Current Design Research Status
Cai Yuehong, Zhao li
(School of Costume Art Engineering, Minjiang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121)
Structural design of brassiere is part also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apparel desig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ping form beauty and combined structural combination beauty of apparel,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clothes manufacture; moreover, as the underwear, the fi tness of brassiere will have inf l uences on breathing and body activities. Therefore,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structural balance of brassiere, one design principle is that brassiere could embody beauty of human body to the most ext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elabo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 shape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women’s wear, reviews the fi nding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structural design of brassiere and pressure comfort of brassiere in the past decades, emphasizes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es on breast shape and represent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of brassiere and looks in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haping brassiere.
structure of brassiere; comfort; ergonomics; research progress
TS941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05.015
闽江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5039500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5432)。
蔡月红(1995-),女,闽江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服装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