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6-01臧福宏
臧福宏
摘 要:在我国推崇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参与兴趣,各种弊端与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经验希望本文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 公共体育 问题 对策
体育课是落实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也反馈了体育教学改革措施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从当前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了期待,但是真正上课时却参与兴致不高,甚至个别学生非常排斥上体育课,体育课不仅没能发挥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他们只是为了拿到学分才应付上课。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本文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以此改善当前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面临的难题。[1]
一、公共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直以来,体育课教学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尤其在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面临严峻的考学压力,体育课的作用被弱化。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仍然错误地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只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公共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使上课也是应付了事,这种消极的态度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缺乏
自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与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校在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和寝室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在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中却重视度不高、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很多高校只有简单的室外篮球场或综合性田径场地,室内体育场馆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多元化体育运动的需要。[2]
3.学时、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首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行学分制,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也有一些影响和弊端。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最初大多学校都设计了四年体育选修课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大一和大二两年就修满学分,大三与大四忙于实习、考研或毕业论文,很少有学生再选修体育课,逐渐学校也将公共体育教学计划压缩至两年。其次,由于原本四年的选修课内容压缩至两年完成,每节课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大锅饭”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学生很难通过上课获得有用的体育知识,也无法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再有,由于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现有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多为传统的球类项目、健美操、跑步等,而受到场地条件等限制,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瑜伽、游泳、网球等项目几乎没有。
二、改革公共体育课教学对策
1.加强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培养
观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前提。想要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新型体育发展价值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持续、规范发展。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要向大学生传播“健康第一”的理念,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能力。学生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体育观,才能重视公共体育课程,深刻体会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逐渐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在运动中体会快乐、收获健康。
2.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传统单一化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枯燥、乏味的体育课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围绕健身性与娱乐性的发展目标,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比例,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室内瑜伽、足球、跆拳道、击剑运动等。再有,体育课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选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趣味游戏,降低学习体育的难度,让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提高体育运动积极性。
3.加强体育师资力量
解决高校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保障了公共体育课的有效开展。目前在职的高校体育教师多为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鲜有研究生及博士生,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创新学习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要尽快完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体育教师。另外,鼓励教师加强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体育学科发展趋势,了解当前体育热点课题,在提高自身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4.加强体育设施投入
建设体育场馆的资金不足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一困境,我国相关行政部门要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高校拨付体育设施建设的专用资金;同时高校自身也要重視体育设施建设,广泛争取经费来源,为开展公共体育课教学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保证充足的体育资源,在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运动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参与公共体育课的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由上可见,体育课程是我国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运动能力,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效果,高校体育教师要立足大学生发展需求,围绕学生为主体,转变公共体育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解决方案,以趣味、实用的体育课堂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本俊; 周成成.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需求[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
[2] 李贵山. 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