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片发展方式下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建设构想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的分析

2017-06-01孟祥林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赵县栾城石家庄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分片发展方式下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建设构想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的分析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石家庄“一核+四片区”发展格局下的栾城子片区以栾城为核心,将赵县、元氏县、高邑县和赞皇县整合在一起.该子片区建设城镇体系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依托石家庄主城区构建“栾城—元氏—赵县”三角形;第二步是以元氏县为节点构建“元氏—赞皇—高邑”三角形;第三步是将赵县和高邑县通过“高村乡—沙河店镇—大营乡”城镇链连接在一起.通过以上3个步骤最终形成“△+△+C”的城镇体系格局.由于每个县级行政区域发展条件不同,栾城子片区内各县域子单元构建城镇体系的发展轨迹也不同:栾城区要实行“先中心后外围,以中心拉动外围”的发展策略;赵县要实行“双中心”发展策略;元氏县要实行“槐阳镇—殷村镇—南佐镇”三角形发展策略,在此期间要开发出殷村镇和南佐镇两个子中心;高邑县要实行“元宝”形发展策略;赞皇县要实行“风扇”形发展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四片区”;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

0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周边的河北省地区进入城市化的快车道搭建了平台,为了在该平台上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都先后对市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以期进一步理顺核心城区间的关系以及核心城区与周边县域行政单元间的关系,京津周边的中等城市间在谋求发展机会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竞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石家庄依托省会城市以及较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等多种有利因素,将会在冀中南地区发挥重要作用,这为石家庄进一步完善以核心城区为中心的“广域石家庄”[1]城市体系提供了平台.在与保定联合发展成为京南“保定+石家庄”双中心城市团的同时,与京津大都市构成鼎足发展格局,在京津冀的大尺度空间内形成“京津石三角形”.石家庄为此也做了多方面准备,行政区划调整是所有这些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举措.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石家庄将核心城区外围的鹿泉县、栾城县和藁城县调整为市区的一部分,正定县虽然未被调整为市区,但依托其雄厚的发展基础,将会成为石家庄向北发展的重要子中心城市,这也会成为石家庄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行政区划调整为以石家庄为核心构建冀中南城市团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凸显石家庄在冀中南地区的作用,在构建“大石家庄”发展格局的进程中[2],原先的3个县级中心地与石家庄核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为石家庄发展成为京津南侧的大都市奠定了分散发展的空间格局,也为“大石家庄”进行“分片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根据新的行政区划并且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石家庄需要逐步分别以栾城区、藁城区、鹿泉区以及正定市为子中心形成“子片区”的发展方式,每个子片区内需要依托“大石家庄”平台构建以县级中心地为子次级中心城市的城市体系,使得城市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并通过“一核+四子片区”方式扩大石家庄主城区的影响力,将腹地内的县级中心地以及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前瞻性地构建起多中心的大城市发展格局,避免城市在“摊大饼”方式蔓延状况下城市核心区过度发展而腹地却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基于如上思考,需要对栾城子片区城市体系的空间构架进行微观设计,子片区内的元氏县、高邑县、赵县和赞皇县要分别依托既有的发展基础前瞻性地构建起以县级中心地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并且彼此之间要进行高效互动,最终形成“△+△+C”的城镇体系格局.

1 石家庄“一核+四片区”发展框架与栾城子片区设计

1.1 中心地理论与子片区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克氏中心地理论[3]认为,城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等级原则,每个中心地都有其相应的辐射范围,中心地的辐射范围遵循中心地影响强度递减规律.因此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城镇化问题时,就需要建立多个同等级别的中心地,每个中心地都要依托核心中心地构建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在此过程中要保持与高级别中心地间的联系,并在同等级别的中心地间实现高效互动.在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同行政区域的管辖面积有差异,同时区域内的中高级别中心地的分布情况也有较大差别.如果高级别的中心地分布在区域重心位置处,该种情况便于以区域的几何重心为核心构建城镇体系,行政区域内不同方向上的城镇化速度基本处于均匀发展状态.即便如此,根据前文论及的中心地影响强度递减规律,对于面积较大的腹地,高级别中心地也应该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子中心地,形成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对于辖区面积较大且高级别中心地所处位置与行政区域的几何重心不一致的情况,就需要在区域的另外一侧设置副中心,以便能够与高级别的中心地呼应,提升行政区域另外一侧的城镇发展速度.无论哪种情况,面积较大的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都要设置分中心或者低级别的中心,即对腹地进行分片设计,将整个腹地划分为多个子片区,在每个子片区内设置子中心,强化子中心与高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并且强化子中心地间的互动水平.这样就通过“将大化小”的方式,将整个区域的城镇化问题转化为子片区的城镇化问题.这不但能够解决高级别中心地在较大区域内推动城镇化水平提升过程中存在的较多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而且可以在整个腹地内迅速培养出更多的子中心,前瞻性地避免在城镇化进程中单一中心地因“摊大饼”蔓延而出现的城市病问题.因此子片区的城镇化模式是城镇化的一个新思路,让城镇化提前进入分散发展状态,在这种发展思路中,基础较好的乡镇首先发展成为子中心,在适当的区位上也可以考虑将条件较好的村庄发展成为子中心地.因此乡镇迁址或者行政级别提升的事情就会时有发生,以便将城镇化进程中长期扭曲的行政关系理顺过来,为城镇化建设打造软环境.

1.2 石家庄“一核+四片区”发展框架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石家庄崛起成为京南大都市提供了条件,随着京津职能向石家庄疏解,石家庄与京津融合发展的程度正在加深.京津石三角形中的津石边正在形成,在津石边形成后,安国、蠡县、任丘、安新、霸州等都会成为该边上的节点城市.京津石三角形的京石边和津石边会成为推动石家庄快速发展的两个动脉,依托省会城市的发展基础,石家庄会迅速成为京南大都市,在与京津形成鼎足发展格局的同时,也会在济南、太原、郑州等省会城市间发挥整合作用,京津冀城市群从而发展“广域城市群”即京津冀晋鲁豫城市群.为了使石家庄在广域城市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石家庄不但要从城市间的关系角度考虑自身发展问题,也要从行政区划内部做文章,考虑进一步理顺县级中心地间的关系.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在较长时期内也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即以较小的核心城市带动较大面积的腹地,这一点从图1中就能得出结论.在石家庄做出行政区划调整后,栾城县、藁城县和鹿泉县等3个县级行政单元分别成为石家庄城区的栾城区、藁城区和鹿泉区,正定在“大石家庄”格局中的副中心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这可为与其北部的定州连接在一起进而构建“石家庄—定州—保定”城市链奠定基础,正定在连接石家庄与定州过程中的节点中心地作用会更加突出.每个子中心城市分管一定数量的县级行政单元.如图1所示,栾城子片区位于石家庄主城区南侧,以栾城为中心[4],通过整合赵县、元氏县、高邑县和赞皇县等而成.

1.3 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设计

根据“一核+四片区”的城镇体系设计思路,栾城子片区需要以栾城区为核心,将元氏县、赵县、赞皇县和高邑县等整合在一起.栾城区在该子片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承接作用.如图2所示,该子片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通过“三步走”方式逐渐完成城镇体系的建设.第一步是进一步将主城区与栾城区整合在一起,从图上可以看出,楼底镇和冶河镇是将石家庄主城区与栾城整合在一起的重要镇级中心地,在此基础上将窦妪镇、柳林屯乡和西营乡等整合进来,实现“先北后南,逐步推进”的发展方式,使栾城南部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得以提升.栾城的城镇化水平得到提升后,要与其南部的赵县和元氏县构成三角形发展格局,在三角形围成的T1区域内,强化新寨店镇、西营乡和南因镇的发展基础,尽快形成“栾城—元氏—赵县”三角形.第二步是在T1三角形的基础上强化T2三角形,即“元氏—赞皇—高邑”三角形.元氏县成为将T1与T2两个三角形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T2三角形中东张乡、万城乡和邢郭乡等是重点发展的乡镇中心地.第三步是在T1和T2发展的基础上,将赵县和高邑县通过Czg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两个县级中心地间联系更加直接,并能够带动更多村镇发展.高村乡、沙河店镇和固城店镇在构建Czg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至此在栾城子片区形成“△+△+C”的城镇体系格局.从图2可以看出,在栾城子片区内,乡镇中心地密度较高,并且路网密度较大,这为促成联系程度较为紧密的栾城子片区的发展奠定了条件.但是该区域的主干交通线大多呈南北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片区内交通通达性程度,因此构建东西方向的交通主干线,就成为该子片区内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通过构建“△+△+C”模式的城镇体系,使得栾城南部在“赵县—大营乡—高邑县—邢郭乡—赞皇县—苏阳乡—元氏县”间构建起城镇环,通过以一带四的方式,在子片区内就真正实现了城镇一体化发展格局.

图1 石家庄“分片发展”示意

图2 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示意

2 “栾城+赵县+元氏”城镇体系构建思路

元氏县和赵县与栾城区毗邻,在栾城区城镇体系得以完善后,在向南施加辐射影响的过程中,赵县和元氏县首先与栾城区构建起三角形发展格局,栾城区将从石家庄主城区传递过来的影响力施加于赵县和元氏县,栾城子片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

2.1 栾城城镇体系建设构想

图3展示了栾城体系的构建思路.图中整个栾城行政区域可以区分为4个部分:区域U、区域V、区域W以及区域P(即如上3个区域以外的部分).区域U即图3中的灰色区域,该区域呈哑铃状,区域的北侧与石家庄主城区整合在了一起,区域U的中间两侧是区域V和区域W,分别是柳林屯乡的西部和窦妪镇的东部.区域P包围在“区域W+区域V+区域U”外面,涉及区域包括窦妪镇西部、西营乡、南高乡、柳林屯乡东部等.从图上可以看出,区域U包括了“栾城镇+冶河镇+楼底镇+郄马镇”等区域.在行政区域内有多条普通公路在栾城镇交汇,这为扩展栾城镇在子片区内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从图中可以看出,区域U呈哑铃状,于是造成栾城镇北部边缘与冶河镇对接的地方区域较窄的问题,若不将区域V和区域W整合到区域U当中,这里就成为了栾城镇向北发展的瓶颈.在图3中,区域V和区域W主要涉及一些村庄,前者主要包括王村、小悲村、大悲村、八里庄、南赵台村、北陈村、南陈村等村庄;后者主要包括北十里铺村、何庄村和董庄村等.区域V和区域W整合到区域U当中后,栾城镇与冶河镇接触的区域拓宽,从而为位于石家庄主城区边缘的楼底镇、郄马镇等整合发展创造了条件.栾城区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采取了半包围方式,通过“先中心后外围,以中心拉动外围”的方式,实现了整个行政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快速推进,半包围方式使得外缘区域与中心区域接触面更加广阔,受到中心区域直接影响的腹地更大.

图3 栾城区城镇体系示意

2.2 赵县城镇体系建设构想

如图4所示,赵县行政区划内的各乡镇中心地以“赵州镇+南柏舍镇”为中心呈汇聚状,这为以“赵州镇+南柏舍镇”为中心构建城镇体系奠定了基础.但从目前发展状况看,赵州镇与南柏舍镇虽然毗邻,但前者优于后者,不仅因为赵州镇依托赵州桥成为旅游胜地,而且在于依托赵县中心地,使其在聚集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从赵县行政区划的格局以及各个乡镇中心地与赵州镇的关系看,将赵州镇与南柏舍镇进行整合发展,是赵县城镇化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的理性选择.这需要打破镇域行政区划的界限,两镇首先相向发展,在整合程度得以提升后,再向东西两侧扩展.从图中可以看出,王西章乡、沙河店镇、高村乡、北王里镇、新寨店镇、前大章乡、韩村镇、谢庄乡、范庄镇等围绕“赵州镇+南柏舍镇”形成C形城镇链,“双中心”对C形城镇链上的各个乡镇都能够施加均匀影响.从图上可以看出,赵县城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既有的交通网络目前只能在北王里镇、新寨店镇、前大章乡与“双中心”间直接建立联系,其余乡镇与“双中心”间建立直接联系的交通设施仍然不够便捷.因此需要尽快构建“范庄镇—南柏舍镇”、“赵州镇—高村乡”、“王西章乡—沙河店镇”间的联系,再加上前文论及的C形城镇链,赵县行政区划内所有乡镇中心地之间得以建立便捷的联系,以“双中心”为核心的县域城镇体系得以形成.根据以上论述,赵县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构建起“双中心”,以此迅速扩展赵州镇在腹地内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加强“双中心”与周边乡镇中心地间的直接联系.与此同时要加速提升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虽然有两条高速公路线通过该行政区域,并且其中一条经过行政区域腹地.高速公路在强化中高级别的中心地间联系的过程中能发挥较大作用,建立低级别中心地间的联系,还需要通过普通交通线完成,所以在县域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完善微观层面的交通网络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图4 赵县城镇体系示意

2.3 元氏县城镇体系发展构想

图5 元氏县城镇体系示意

元氏县是与栾城区毗邻的另外一个县级行政单元,与赵县共同形成栾城子片区内直接受栾城影响的内层.相对于赵县而言,元氏县中心地位于行政区域一侧,不利于带动整个行政区域城镇水平均匀提升.从图5可以看出,元氏县乡镇行政单元较多,乡镇中心地分布较均匀.在目前状况下,元氏县中心地由于辐射力较弱,还不能将县级中心地的影响辐射到行政区划西侧边缘.为此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需要在槐阳镇之外设立南佐镇和殷村镇两个辅助镇级中心,与槐阳镇相呼应.选择如上二镇与槐阳镇呼应的原因在于:南佐镇靠近行政区划左端,能够在该区域发挥核心作用;殷村镇靠近栾城区,并且与槐阳镇、南佐镇距离适当.在县域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南佐镇、殷村镇和槐阳镇高效互动,形成图5中展示的“槐阳镇—殷村镇—南佐镇”三角形.根据前文设计,3个镇发展目标在于拉动附近乡镇中心地的发展,避免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一头沉”的问题.南佐镇的任务是拉动苏村乡、北正乡、黑水河乡、前仙乡、姬村镇和北褚乡的发展,在南佐镇外围形成城镇环.槐阳镇的任务是拉动宋曹镇、东张乡、苏阳乡、赵同乡、南因镇的发展,在槐阳镇周围形成城镇环.殷村镇的任务是将栾城区的影响力承接过来,促进马村乡、北褚乡、赵同乡的发展,殷村镇在南佐镇与槐阳镇之间发挥着连接作用.马村乡、北褚乡和赵同乡分别是殷村镇与栾城区、南佐镇、槐阳镇的交集,该三镇也将会是除前文论及的3个中心镇外发展最快的区域,未来在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槐阳镇—殷村镇—南佐镇”三角形将会成为元氏县城镇化水平整合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从图5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县级行政单元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相似问题在于,元氏县的交通干线存在“东多西少,南北方向多、东西方向少”的问题,在东西方向上井元公路将前仙乡、南佐镇、殷村镇、槐阳镇等重要乡镇中心地打通.但是南佐镇周边各乡镇中心地间的交通网络密度有待提升.在“槐阳镇—殷村镇—南佐镇”三角形构建过程中,“槐阳镇—殷村镇”边与“殷村镇—南佐镇”边已经形成,目前需要尽快形成“槐阳镇—南佐镇”边,这样不但有利于促成如上三角形,而且使得槐阳镇与南佐镇间的联系更加直接,让南佐镇更加高效地接受来自殷村镇和槐阳镇的辐射,在整个县域内尽快形成多中心城镇体系的发展格局.

3 “高邑县+赞皇县”城镇体系发展构想

相对于赵县和元氏县,高邑县和赞皇县距离栾城区较远,城镇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赵县、元氏县承接栾城区的辐射,在栾城区的辐射力较弱的情况下,高邑县和赞皇县的城镇体系建设就会受到影响.但是根据图2,高邑县与赞皇县与与栾城县间交通条件已经比较完善,两县各自城镇体系如果设计合理,在城镇化进程中,可以绕过“摊大饼”方式的城市扩展模式,通过“飞地”方式快速地完成城镇体系建设.

3.1 高邑县城镇体系构建

图6 高邑县城镇体系示意

高邑县在栾城子片区中面积最小.从图6可以看出,高邑县管辖的乡镇中心地分布比较整齐,南面并排3个并且面积较大,北面并排3个但面积较小.两纵一横的交通网络将所有乡镇中心地串联在了一起,这为高邑县城镇体系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图6中可以看出,高邑镇位于行政区域的中央,并且到其他乡镇中心地的距离相近,便于以高邑镇为中心形成城镇体系.高邑县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要依托既有的交通网络,形成“元宝”形城镇体系,由通过千秋路将西富村乡、高邑镇、大营乡连成一线,在此过程中,西富村乡、高邑镇和大营乡等都要充分发挥聚合整合优势,通过不断整合附近的村庄提升乡镇中心地的影响力,这里论及的整合是指以产业为依托,通过不断完善交通网络的通达性程度,完成城镇链和节点中心地的建设,使得村、镇间通过良性互动实现一体化发展,具体而言需要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整合:西富村乡要尽快将西林村和仓房村整合在一起;高邑镇要将张家庄村、侯家庄村、王家庄村、五百村等整合在一起;大营乡要将后王村和前怀安村等整合在一起.由“万城乡—万城村—谷兴庄村—牛家庄村—王同庄乡—北陈庄村—中韩乡—马村—赵村—河村—东邸村—南邸村—前怀安村—后王村—大营乡”一线构成.“元宝区”将高邑县中心区域整合在一起,只需要在上各村镇间的联系程度方面进行完善,城镇体系就能够初步建立起来.

3.2 赞皇县城镇体系建设构想

4 分片发展方式下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的研究结论与进一步思考

4.1 栾城子片区的研究结论

根据前文,栾城子片区在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依托石家庄主城区逐步形成两个△和一个C环,这是该子片区最终需要形成的最为理想的城市体系框架.栾城区、元氏县、赞皇县、赵县以及高邑县等都会成为“△+△+C”城镇体系构架中的重要节点中心地,这既符合克氏中心地理论中关于中心地层级分布的原则,也是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得以构建的必然选择.在栾城子片区由石家庄边缘向南侧拓展过程中,元氏县要建设成为T1和T2两个三角形的连接点,C环的作用在于将T1三角形的“元氏县—赵县”边和T2三角形的“元氏县—高邑县”边整合在一起,从而将在两个三角形中间发挥连接作用的区域由一个点(即元氏县中心地)扩展为一个面(即由“元氏县——赵县”边、“元氏县—高邑县”边以及C环围成的扇形区域),从而将子片区内的5个县(区)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这是该子片区“由点及面”发展的重要步骤.在构建栾城子片区城镇体系过程中,每个县(区)域行政单元内也需要详细设计发展片区和发展步骤.根据前文,栾城区城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划分出4个微域,通过“先中心后外围,以中心拉动外围”的方式推进整个行政单元的城镇化进程.在构建城镇体系大格局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县级行政单元情况有差别,子城镇体系的构建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赵县与栾城区不同,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赵州镇+南柏舍镇”的双中心发展模式,并与周边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双中心+C环”的方式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元氏县有其特殊条件,要以元氏县中心地带动南佐镇和殷村镇为中心的两个副中心的发展,在行政区域中心形成三角形,从而避免“一头沉”问题,要适当处理重点发展、优先发展与均衡发展间的关系.高邑县和赞皇县要分别形成“元宝形”城镇体系和“城镇链+风扇”形城镇体系.因此在栾城子片区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不仅要从全局层面考虑该子片区与相邻其他子片区的整合发展问题,还要从各个县域行政区划内部考虑构建子城镇体系的问题,在发展方式上可以是单中心城镇体系,也可以是双中心或者多中心城镇体系,从而尽量避免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在全域内出现城镇发展不均衡问题,达到“以一带多、以点带环、多心互动”的发展目标,使得栾城子片区尽快进入高效城镇化阶段.

图7 赞皇县城镇体系示意

4.2 “一核+四片区”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讨论

“一核+四片区”格局下的栾城子片区的各个县级中心地间的关系与总体发展构架,在前文分析中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由于每个县级行政区域发展基础有差异,所以在县域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展县域中心地的影响作用,还要根据各个中心地的具体发展条件,在区域内构建一个或两个子中心,或者将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培养成为乡镇中心地,通过包围、半包围等区域结构以“中间拉动两边”、“两边促进中间”或者“先发展一侧,逐渐带动另外一侧”等多种方式,使得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化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在促进县域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政策又要讲对策.石家庄作为京南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其发展方向应该是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国际大都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大都市发展后期一般都会出现城市病,这都是由于城市一贯遵循“摊大饼”发展模式,并且是由于“单中心”发展格局下城市的聚集效应高于辐射效应所致.“分片发展”能够使大城市前瞻性地进入分散发展状态,有效规避大都市过度集中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病,同时也能够促进腹地与区域中心同步发展.“分片+分区”[5]发展方式不仅适合石家庄,很多城市由于辖区面积广泛、辖区内不同部分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都需要探索“分片+分区”的发展模式.在“分片+分区”发展框架下,核心城市只需要强化与“子片区”内各个子中心城市的联系.按照“一核+四片区”的石家庄城市体系设计思路,在未来发展中石家庄将形成4个子中心城市.栾城子片区的发展速度会高于鹿泉但低于正定和藁城.由于栾城子片区位于南北向的主干交通线上,便捷的交通方式为栾城子片区融入石家庄城市群奠定了条件.通过前文分析发现,栾城子片区内的各个行政单元都分别建立起了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城镇体系,但是每个行政区划的发展都不能独立于邻近其他的行政区域,城镇体系需要在行政区域边缘处对接,行政区划边缘处的城镇中心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建设镇域城镇体系也要突破行政体制约束,“便捷性”和“通达性”是建设交通网络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考虑如上两个因素基础上,也要考虑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变更问题,行政区划变更意味着将大的行政区域分割或者将较小的行政区划进行归并,一切以有利于城镇体系建设为原则.行政级别变更意味着将条件较好的村庄升格为乡镇中心地,以便该村庄能够对腹地产生更大影响.

[1]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广域石家庄”城市群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名城,2015,(4):31-40.

[2]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四层次”模式的石家庄城市团发展思路[J].城市,2016,(5):41-47.

[3][德]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孟祥林,李忠华.分片发展方式下正定子片区城镇体系建设构想——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8(6):87-93.

[5]孟祥林.京津冀“双核+双子”“分片区”发展构想[J].中国经济报告,2014,(1):94-98.

(责任编辑王颖莉)

Luancheng Sub-district Urban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Area-divided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NG Xiang-lin
(School of Marxism,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3,China)

Luancheng Sub-distri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one-core+four-district"development pattern for Shijiazhuang,takes Luancheng as the core,integrating Zhaoxian County,Yuanshi County,Gaoyi County and Zanhuang County together.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urban system for this district,the whole urbanization procession needs to be separated into three steps:the first step is to rely on Shijiazhuang City to shape"Luancheng-Yuanshi-Zhaoxian"triangle;the second is to take Yuanshi as the node city to shape"Yuanshi-Zanhuang-Gaoyi"triangle; the third is to joint Zhaoxian and Gaoyi together by means of"Gaocun-Shahedian-Daying"town chain.Through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above,the"△+△+C"pattern urban system can be eventually formed.With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 of administrative area of each county being different,urban system trajectory for each county area of Luancheng Sub-disrtrict is different.Luancheng needs to carry on the strategy"peripheral area first and center later, peripheral center promoted by center area";Zhaoxian needs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double center";Yuanshi needs to apply the strategy of"Huaiyang-Yincun-Nanzuo"triangle,the two sub-centers of Yincun and Nanzuo need to be developed;Gaoyineeds to implement"Yuanbao"shape;Zanhuang needs to practice the strategy of"fan"shape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One-core+four-district";Luancheng Subdistrict;urbansystem

F291

A

1673-1972(2017)03-0077-09

2016-10-10

孟祥林(1969-),男,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赵县栾城石家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栾城品牌
赵县中医院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百名代表”视察民生实事办理工作
1952-1958年赵县安济桥修缮工程回顾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少先队员提案工作
河北赵县:“无人农场”尽显农业种植科技范儿
梁丛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推进全域覆盖 建设“四美”乡村——石家庄市栾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