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分析与养生要点
2017-06-01翁超明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副秘书长
文/翁超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 副秘书长
五运六气分析与养生要点
文/翁超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 副秘书长
2017年干支符号是丁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这一年气运变化以木运变化为本,燥热因素贯穿其中。表现为风燥横行,炎暑共热,燥极而雨。由于风燥之气与火热之气的共同作用,全年天气变化特点为阳多阴少,天气变化多端,且往复运动比较剧烈。上半年阳明主之,生气不足,天气变化以风燥盛行为主,故养生宜以静制动。食用原味为温苦、酸辛的药食。下半年少阴主之,风热较盛,收降过早。养生应注意天气骤然变化,宜食用原味为咸寒、甘、微苦、酸味之药食。
初之气
时间:从大寒(1月20日)到春分(3月20日)
运气特点: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风湿相遇,寒雨较多。
养生要点:宜慎避风寒,避寒就温,无泄皮肤。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宜食用原味为甜、微苦的食物。
二之气
时间:从春分(3月20日)到小满(5月20日)。
运气特点:少阳相火加临少阴君火。二火相加,易发疫情。疫情以风、火、燥为主要趋势。
养生要点:宜夜卧早起,缓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宜食用原味为咸、甜的食品。
三之气
时间:从小满(5月20日)到大暑(7月22日)。
运气特点:阳明燥金加临少阳相火,这一时段燥热交合,时有凉雨,仍存在疫情发生可能性。易出现寒热错杂、燥湿相兼的病症。
养生要点:宜夜卧早起,养心戒怒,增加运动。宜食用原味为酸、辛、微苦的食物。忌冰寒食物和辛辣食物。
四之气
时间:从大暑(7月22日)到秋分(9月 22日)。
运气特点:太阳寒水加临太阴湿土。寒湿相加,气温变化较为急骤。
养生要点:宜早睡早起,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预防突发疾病。宜食用原味为微苦、咸、辛之品。
名词小课堂
五运:为天干纪运的符号,是以木、火、土、金、水表示气的时空运动的五种象态特征,或以角、徵、宫、商、羽五音符号代表。
六气:即阴阳开阖枢六气。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太少:太,太过;少,不及。
阳明燥金:六气之一。阳明为阳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为手、足阳明。其化气为燥金,运动动态为肃降。
少阴君火:六气之一。少阴为阴枢,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为手、足少阴。其化气为火热,运动动态为从阴出阳。
少角木运:木运为五运之一,角在五音里对应木运。少为不及之意。
金火合德:阳明燥金与少阴君火之气共同作用。
司天:司,主持、掌管;天,气候、天象。在运气学说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运气变化总趋势。
在泉:在运气学说中,值管下半年运气变化总趋势。
主位:气的主要常位。
客气:气的变化常位。
五之气
时间:秋分(9月22日)到小寒(11月22日)。
运气特点:厥阴风木加临阳明燥金。时值秋冬之际,却有可能呈现燥热之气不降的情况。
养生要点:宜早卧早起,收敛神气。宜食用原味为微辛、酸、甜味之品。慎用热药,少食辛辣之品。
终之气
时间:小寒(11月22日)到大寒(2018年1月20日)。
运气特点:少阴君火加临太阳寒水。出现暖冬的可能性较大,应藏不藏,易发生感染性热病。大寒前后处于岁气之交,寒热变化都有可能出现,应动态观察。
养生要点:应注意养藏之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宜食用原味为咸、甘、酸的食物。
翁超明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师从国家五运六气专家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善用龙砂膏方养生治未病。现任北京五运六气研究院院长。
综上所述,2017丁酉年天气变化多端,应注意顺时养生,知随知迎,知防知变。饮食上应少食或不食辛辣之品,尽量食用清淡原味、应季食物,以甘、酸、咸味食品为佳。
从治未病养生角度讲,丁酉年之前的丙申年为寒气过盛之年,年末仍有少阳相火郁发情况出现,并有可能成为丁酉年之“伏火”因素,故应在丙申年冬就注意清利伏火,防患于未然。冬令进补不宜过食助阳生热之品,更应慎用补肾壮阳之品。宜于阴中求阳,藏精补肾,滋水涵木,助金安木,以资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