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2017-06-01黎望怀
黎望怀
摘要:电子类专业作为一门工科科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且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该文在对高职电子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职业能力进行了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以提高高职教学效率,对接企业职业型人才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25-02
现今我国缺少的不是就业机会,而是缺乏适合岗位的职业型人才。特别是电子类这一门技术型专业,不管是电工电子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还是通信技术专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仍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滞后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已经难以满足21世纪现代化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了。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只知道“纸上谈兵”,满口跑火车的员工。因此,为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电子专业人才,笔者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职电子类专业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以期提高电子类专业教学效率,为社会和企业源源不断的输出高质量的职业型人才。
1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社会企业人才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不对接是目前高职院校所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课程设置问题,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电子类专业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职业型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而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以“能力本位”作为培养目标,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它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课,突出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解决企业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不对接的问题。
1.1项目化课程
对于项目化课程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项目化课程(proj-ect-based course)是在对企业工作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获取的工作项目为单元进行课程安排和甚至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而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项目化课程的理解,笔者认为项目化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学科课程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了明确的区分,理论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而项目课程化则是立足于社会人才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将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等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构成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的课程体系。而且项目化课程直接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专业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2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
项目化课程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将若干个项目课程经过整体优化构成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对定向专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为单元;然后确定定向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将其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设置的依据;最后结合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单元和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同时在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不再呆板的以知识完整性的衔接作为专业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而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立足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设置;二是企业需求导向原则,高职院校要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互动,不要一成不变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更而进行课程设置的实时更新;三是工作任务导向原则,对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四是工作情境导向原则,为高职学生提供实际的电子专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笔者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通过对当地电子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了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电子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在上节的讨论中已明确声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企业岗位的需求,通过对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成学习任务单元来进行课程设置。因此,为了解电子专业人才岗位具体的职业能力需求,笔者通过深入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电子产业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对本校已毕业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得知,大部分电子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岗位:电子产品生产和管理岗位、电子产品调试岗位、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岗位以及电子产品销售岗位等等。针对这些专业岗位和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笔者做出了如下分析(见表1)。
2)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在对电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之后,要根据工作任务分解的任务单元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横向上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由易到难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纵向上依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遵循由学徒
初级工程师专家大师的成长规律进行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同时所设计的项目化课程内容应具备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直接与企业生产对接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具体见表2。
3)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项目化课程取缔了传统的以试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的形式。项目化课程不仅仅注重于学生独自完成技能训练的培养,同时还注重团队合作,综合性课题的训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需多角度多元化的进行评价。基于此,笔者设计了《项目综合评价表》(见表3),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公平、公正、客观的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3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反思
1)贯彻“走出去,引进来”政策。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理论基础和职业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术派”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经验派”教师理论基础不够牢固。因此,为完善电子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贯彻“走出去,引进来”政策,一方面鼓励在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企业中有经验的人才进行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的双高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若想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职业能力的人才,仅仅通过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发挥出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应加强校企合作。这样不仅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期间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融合,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为企业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的人才,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
3)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21世纪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教育领域改革浪潮。为适应时代变化的脚步,高职院校应丰富电子类专业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搭建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资源,便利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深造。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化网络技术,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出具备独立动手能力和職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下转第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