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业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思考

2017-06-01黄匀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互联网

黄匀

摘要:由互聯网时代兴起的创新创业浪潮给当下的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机会。国家扶持的创新创业政策在各大高校里掀起了一层又一层大浪,学生不断涌入浪潮中。文章结合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例子,指出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主观困惑,提出了以项目背景为本的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管理、财务、营销的技能,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23-02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一方面由于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出台多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不断鼓励大学生选择创业,使创业带动就业。高校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3.2%上升为2015年的6.3%(中研网),数据的变化表明,越来越多应届毕业大学生直接选择创业,近期对这些选则创业的大学生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创业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很多创业项目没坚持一年就流产,成功几率十分渺茫,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应届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担忧和思考,虽然市场也影响了创业者的成功率,但也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

1大学生创业现状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虽然有所增长,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能够创业成功并长久存活下来更是寥寥无几,每年国家都会组织各种类型大学生创业大赛,例如“全国互联网+大赛、创青春大赛”等等,虽然每次比赛都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业方案或者作品获奖,但是获奖作品获得商业成功的案例却很少。而在国外,46%的成功企业方案来自创业大赛,从中不难发现我国在创业环境的营造及创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首先不可否定应届毕业生创业,甚至辍学创业,但现阶段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把“创业”两字当成一个口号,觉得有想法做个PPT或者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卖些商品赚取差价就叫创业,然后以包装这些创业园商铺参加各类创新大赛获得了些创新创业奖就算创业成功了,大部分的创业团队也是这个阶段消沉灭亡,注定最终不会成功,我把这种创业的大学生叫做模式化创业,或者为了创业而创业,很多学生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大部分情况是脑袋发热,找几个伙伴抡起袖子就开始创业,最后难免会失败,浪费了很多资源。其次,创业不是有资金有团队就行,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是一个团队工作经验的结晶,你能够想到的创业方案,它必定与你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而不是你不善于的方面。

在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的项目到最后能够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是典型的政策下来了但是高校的配套还没有跟上,创业是商业模式、财务、管理以及资源的整合,现今国家鼓励互联网+创业,因此涌现了一批IT类专业学生创业浪潮,虽然在技术上是强项,但在账务、管理知识方面的缺失使得整个项目运作环节出现断裂,失败也就不言而喻,所以高校要把相应的配套知识跟上,可以从学生的课程里边着手,启发创业灵感、完备创业知识这些都必不可少的。

现各大高校一方面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创业的教育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主要原因如下:

1)把创业创新教育单方面的引导为学生在创业孵化园开一个铺面,并且大部分创业园的工作只是靠赚取商品差价牟利,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怎么能够竞争过校外行业,最终大部分的店面开了一两年就关闭,只是形式上的创业;

2)有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但开课类型单一,且以选修课为主,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导论性的课程,创业教育以入门知识为主,对于如何真正实施创业教育,尚缺乏系统明确的思路和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观念和行动的巨大反差;

3)缺乏有实践创业经验的导师,大部分高校教师的精力主要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对于创业的概念了解过于片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很好的提炼总结其中的精华,让学生少走弯路;

4)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尚未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未能真正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在学校教育上,明显缺少创造财富的价值导向,重书本轻才能,重秩序轻变革;

5)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接受的还是应试教育,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思维,导致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缺乏孕育的土壤,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也严重不足,以致有些大学生在去申请创业基金时不敢面对自己“失业者”的身份,面对周围人对创业项目的不同意见打退堂鼓等。因此,创业创新教育还要强化学生乃至公众的创业意识,要有包容精神,加快使创业精神深入人心。

2创业应该具备的条件

2015年期间我指导的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项目“酷乐创掌柜”,除了关注该项目的商业价值以外,更关注的是团队运营项目的能力。年初该项目参加了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现该项目已经升格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了国家的扶持资金。在团队一年多的努力经营下,已经开始推广到各个高校零售店使用,赚上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许他们相对于校外各类企业家不算成功,但相对于在校的学生他们是成功的。项目从想法到落地,我一路看着他们的项目成长,期间也出现过很多问题,甚至想到解散,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坚持下来了,该项目创始人共有三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在就读大一期间已经在牛奶店做零工,对零售工作的流程以及运营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该项目的创意是从他们的日常工作里启发而来,切合实际,大家一拍即合。但是这么一个有经验干劲的团队,从项目的开始到运营推广,整个过程都出现不少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几乎导致项目无法为继,更不用说大部分模式化项目如何能够持久生存并且盈利了。该创业团队项目“酷乐创掌柜”能够取得成功,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需要与团队的工作背景结合

大部分创业想法都是从生活中的琐事总结出来,所以善于总结是一个创业团队必备的技能,有了想法就要付诸实践,如果团队里没有相关行业经验支撑,那么最后的创业成功率会大打折扣。前期我们可以去做市场调研,了解行业的现状与需求,但是这些还不够,因为调研只能收集到行业表面的东西,没有看到行业的本质,创业也许是相同的业务,换一种赚钱的方式而已,团队要了解整个项目业務的流程环节,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例如超级课程表,如果创始人余佳文不是在校学生,没有在学校里遇到趁课的麻烦,也许他的定位就没有那么清晰。礼物说,创始人温城辉由于在日常送礼的环节倍感压力,才萌生该项目的方法。

2)完备的项目运营知识

项目从初创到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流动资金的预测,包括购买的原材料、工资、租金、保险和许多其他费用,所以团队里至少需要一名知道做账的人员,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创业团队都是从事技术或者管理方面工作,几个合伙人一起掏钱融资创立公司,可随着公司的发展或开销不断加大,很容易出现资金混淆,公司的钱与合伙人的钱分不清,最终导致资金断裂,以至公司破产,“酷乐创掌柜”团队里有两名成员学的是财务专业,他们通过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为公司每月节省了很多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使项目能够正常运转。

3)如何推广自己的产品

推广产品是最烧钱的阶段,在2015年020盛行的期间,大部分创业公司是以自己垫付相关费用的方式赚取用户量,例如有1元钱旅游、点外卖等等,虽然用户量暴增,但是客户的黏性度普遍不高。要想客户对自己的产品产生依赖,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形成技术壁垒,苹果公司产品技术过硬,再加上乔布斯的饥渴式营销,让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产品的用户黏性也是最高的。小米公司的手机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营销模式也创造了一个个销量神化,所以如何能够把你的产品卖得更好,这是很重要的。

4)市场预判能力

任何产品都通过满足顾客需求而获取利润,对市场的大小、未来的趋势和竞争对手都要进行调查和了解,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习能力,因为市场不断在变化,如何能够根据周围的动向对项目未来的发展做出预判,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学习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都是很重要的。

3结语

现今国家在大力推广“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高校也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只是一味地鼓励而没有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如何制定自己的创业计划,那么这个项目注定是失败的,如果高校能与企业家多交流合作,提供创业培训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至少能够在成功的几率上有更大的把握。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如何能够把这条路走得更好,我们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