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7-06-01郭鑫昌

环球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郭鑫昌

兰州交通大学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郭鑫昌

兰州交通大学

居民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居民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现价段,我国居民消费的重点正从追求数量型转向质量行,从基本生活消费向新型消费领域转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2015年各省直辖市的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出现阶段居民消费水平结构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消费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作为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这对于拉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下图为我国从2001年至2014年城镇居民恩格尔指数的变化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指数虽然在一些年份因为某些原因会出现波动,但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其生活水平越来越接近富裕水平。

(2)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

(3)耐用品消费增长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

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数量分别是81.9和92.2;而201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数量分别是94和92.3;上述数字表明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表明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

(4)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

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这是与我国住房及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所有这些,都将导致住房消费比重上升。

(5)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比重上升趋势明显

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趋势。201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医疗支出1443.4元,比2001年增加3.2倍;娱乐文教也是近几年来增长较大的一项。201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娱乐文教支出为2382.8元,2001年仅为690元,教育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表明了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还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投入的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反映出人们收入的增加。

(二)实证分析

由以上定性分析,可知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交通通信、住房等因素的比重正在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本文以下将采用2015年全国各省直辖市的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验证上文中所得出的结论。

(1)数据的选取: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各省直辖市居民消费分类支出

(2)指标的选取: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分类标准,选取指标如下:人均可支配收入Y、食品烟酒X1、衣着X2、居住X3、生活用品及服务X4、交通通信X5、教育文化娱乐X6、医疗保健X7、其他用品及服务X8 。

(3)数据的处理

1.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2.分析结果

解释的总方差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前三个因子的积累贡献率已经达到87.562%,满足因子个数对累积贡献率的要求,因此可以选择三个因子。

综合以上分析,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包括,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它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支出情况的大致情况,能够反映家庭全年消费支出的主要方向;第二类包括衣着、医疗保健,它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情况的其他非必需品的消费情况,能够反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其他支出信息。

(三)结果分析以及对策结论

通过以上对数据的处理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点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娱乐教育方面,以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通过居民家庭水平消费水平的相关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关的为居民的居住消费,以及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以及通信服务消费。

政府作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重大经济活动的调控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一)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虽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居民的收入水平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从以下几点提高居民收入:一是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二是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重点比例;三是提高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收入。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的预期风险支出增加,使得居民收入预期下下降而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导致人们消费意愿降低。国家应逐步完善包括医疗、住房、失业、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改革的透明度,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对自身保障的担忧转化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心里预期,逐渐树立消费信心,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远期的储蓄倾向为即期的消费需求。

(三)改革现行消费体制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彻底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