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总结
2017-06-01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47期
一、“敦厚中见真情”。即要求考生在作文时,不必过分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应攻取其深刻的内蕴,其实,“霓裳”不一定代表“丽装”,更应是得体而诱人的“時装”。在考场作文时,考生可以不进行任何的修饰,不添加任何的矫情,而应有机地注入浓郁的真实而朴实的感情。或者是不选用华美的辞藻与生僻的词语,却多用质朴自然的日常语,由表及里、栩栩如生地塑造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感情,使人产生共鸣,这是一种质朴自然表情达意的表现力。或者是于平实的叙述中显哲思,于浅显的描写中见智慧,列举事例恰到好处,分析有理有据,这样条理清楚的说理,也能让阅卷老师心服口服。
二、“情景富有立体感”。这是中考作文语言制胜的妙招之一,很受考生青睐。其实要收到这种艺术效果,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活化语言。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读后则在不自觉中被作者带入了一个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灯月辉映,浆声悠扬,好像是一幅色彩素雅、画面鲜美动人的月色图。作家高度立体感的语言中,熔铸了诸多的神思与妙想。那迷人的月儿,那月色映照下的杨柳、老树,那无生命的自然,都化为了充满灵性的活物,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佳境,使人如睹名画,如读好诗,得到了沁人肺腑的美的享受。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形象化,具有绘画的美感,朱自清的散文还善用修辞,尤其善用比喻。
当然,中考作文的成功不只在于语言,审题立意、结构层次、思想深度等等都不可忽视,但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必须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平时应多读多写多思考,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语言的营养,进而提升自己的作文语言品质与作文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