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的祁同伟”
2017-06-01邝海炎
邝海炎
追逐权力不择手段的,又岂止是“底层出来的”?谢灵运还是世家子弟,还文人呢,他对权力的“强烈冀盼”比祁同伟克制吗?
也许人近中年的缘故,我近来常咀嚼陶渊明的《责子诗》,就像是NBA明星比赛时嚼口香糖。
这诗到底好在哪?在上一篇专栏文章里,我提到了“喝酒”之类的嗜好在人生大小理想转化中的“过渡”之用和“点睛”之效。
不想,交稿后第二天,我逛广州方所书店,随手翻到台湾学者林文月《文字的魅力》一书,里面居然有一篇解读陶渊明《责子诗》的文章。书缘之奇妙,不亚于艳遇也。
林先生的文章,前面平平,结尾却老辣。她认为,《责子诗》最后一句“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里的“且”字用得有意思,“且是暂时之意,语气较为保留退却,不带积极性质。此与陶潜诗中每常出现之另一个字‘聊合观,可以体会诗人处于动乱之世,以能退而求其次自我宽慰,不强求挺进,故能避居田园,以六十三岁寿终。”
为了说明陶渊明其人其文的“孤峰别流”特质,她还拿另一位诗人谢灵运作对比,“诗中喜用‘徒、‘竟、‘空字,予人一种强烈冀盼之落空感受,而其人則刚愎自视甚高,且不谙进退之时机,终致四十九岁遭弃市酷刑。从有意无意间的谴词用字,或者也可令读者窥见作者性格的吧。”
这段评论确有见地,尤其“强烈冀盼之落空感受”一语,真是女性评论者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我当时冒出一个想法,“这谢灵运就是文学史上的祁同伟呀!”
可谢灵运是世家子弟哟,他爷爷是谢玄,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的前锋,当年就是他打胜仗后飞马报告正在下棋的主将谢安,才有了《世说新语》里“小儿辈大破贼”的精彩典故。谢玄是谢安的亲侄子,所以,谢灵运是“官四代”。祁同伟底层穷苦出身,这点确实不能比。
出身不能比,但精神上却可以比,尤其对权力的“强烈冀盼”。谢灵运是世家子弟,但这家伙八字差一撇,生得晚了点,在他三十六岁那年,土包子出身的刘裕篡晋了,建立了刘宋政权。“退步”的陶渊明回农村种地去了,“进步”的谢灵运却没有一点“不耻二姓”的骨气,改仕于刘宋了。
刘裕对前朝世家子弟肯定要防范,便没重用他。谢灵运就把宝押在刘裕的一个当时才十几岁的儿子身上,妄图搞未来的“汉大帮”,被皇帝不费吹灰之力就搞掉了。失意之余,公务员谢灵运把公事丢一边,不请假就游山玩水去了。反正,好几次都是这样,一旦自己“要权”的目的没达到,他就丢下工作置气归隐,跟他后来的浙江老乡蒋介石有点像。
要权也就算了,这二货还与民争利。在所谓的“隐居”期间,他一方面浩浩荡荡地带着几百号仆人“凿山浚湖”“寻山陟岭”,另一方面就是营建浙江会稽老家的别墅。会稽城外有个回踵湖,被他看中了,就恬不知耻地跟皇帝讨,说是要把湖水放了改良田。皇帝将此事推给了地方太守。太守就说,周边的好几万老百姓都靠这个湖的水产为生,于是不肯。向来舌毒的谢灵运很生气了,便讽刺太守“装得很爱老百姓一样,是怕湖里的鱼死掉,妨碍自己升天吧!”在这点上,谢灵运倒不像祁同伟,而是像在月牙湖上建美食城的省委书记公子赵瑞龙了。
可惜啊,谢灵运毕竟不是赵瑞龙,因为当时谢家已失势。太守更气恼,告谢灵运“谋反”。好在皇帝也明白,一个书生谋什么反,也就没有追究。但谢灵运还是不收敛性格,经常吐槽地方事务,刻薄官员,不久又被地方官弹劾了。朝廷派人去收押他,却将朝廷的人抓了起来,这样就稀里糊涂的真“造反”了。终以广州弃市之下场,结束了四十九年的生命。
我今天之所以扯起谢灵运来,是因为前段时间《人民的名义》火爆,有人感慨:“像祁同伟这种底层出身的人,追逐起权力来真是不择手段。”其实,追逐权力不择手段的,又岂止是“底层出来的”?谢灵运还是世家子弟,还是文人呢,他对权力的“强烈冀盼”比祁同伟克制吗?权力是春药,春药不会对“底层子弟”有效,对“权贵子弟”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