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胎中一胎儿无心无头畸形2例分析

2017-06-01张温麑钟旋黄珊余丹峰蔡双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3期

张温麑 钟旋 黄珊 余丹峰 蔡双明

【关键词】 无心畸形;双胎反向动脉灌注;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77

无心畸形(acardius)是一种以无心脏为特征的胎儿畸形, 临床上较为罕见, 文献报道发生率为妊娠总数的1/35000, 占单卵双胎的1%, 再发风险约为1/10000[1]。多为双胎之一无心畸形, 而另一胎正常或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无心畸形胎儿常合并胸部以上部位发育异常, 最常见的是合并无头畸形, 称无心无头畸形。本院2015年共发现2例双胎妊娠中一胎无头无心畸形。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 25岁, 孕1产0, 平素月经规则, 5~7/28 d。末次月经2015年 4月15日, 预产期2016年1月22日。孕期未行正规产检。2015年8月9日外院超声提示:宫内妊娠, 一胎胎死宫内, 遂于当天到本院门诊就诊, 本院超声提示:宫内见2个胎儿, 2个胎儿间未见羊膜带分隔。胎儿1的情况如下:胎儿头部缺如, 可见躯干及四肢回声。腹围(AC)134 mm, 股骨长(FL)14 mm。羊水暗区47 mm。羊水中(位于胎盘前方)见一光带回声(胚外体腔)。胎儿脐动脉起源于另一胎儿的游离端脐带处, 呈“动脉反向灌注”。脐动脉频谱收缩末期峰值和舒张末期峰值比(S/D):2.09, 心率(HR):167次/min。胎儿各内脏均显示不清, 未见明显心脏回声。胎儿腹部皮肤增厚, 呈“蚕茧样”包绕, 厚约14 mm。宫内妊娠双胎之一, 活胎。胎儿无心畸胎序列征。脐动脉血流频谱正常范围。胎儿2情况如下:双顶径(BPD) 30 mm, 头围(HC) 108 mm, AC 89 mm, FL 14 mm。羊水暗区47 mm。脐动脉血流频谱呈单峰状。宫内妊娠双胎之二, 活胎。脐动脉血流频谱正常范围。到本院产前诊断咨询, 要求回当地医院引产。追踪其结局, 顺娩双死胎, 一胎外观未见明显畸形, 另一胎无头无心无上肢。

病例2:患者, 32岁, 孕3产1, 2009年足月顺娩单活婴, 现体健, 2013年自然流产1次。平素月经规律, 3~4/25 d。末次月经2015年4月5日, 预产期2016年1月12日。孕1个月多曾因先兆流产外院住院予黄体酮等安胎。2015年7月9日外院超声提示:宫内双胎妊娠, 一胎如孕12+周大小, 心率增快, 一胎发育异常(无脑无心)。外院行胎儿染色体为46, XN, 未见异常。患者2015年9月29日(孕24+周)本院就诊, 原拟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本院三级彩超提示:宮内妊娠, 2个胎儿间可见羊膜带分隔。一胎胎儿心脏增大, 脐带华通胶增厚声像, 羊水过多。另一胎胎儿形态明显异常, 头部及双上肢缺如, 可见部分躯干及双下肢回声, 其内脏结构紊乱, 分辨不清, 未见明显心脏回声。胎儿腹部皮肤增厚, 呈“蚕茧样”包绕, 为胎儿无心畸胎序列征, 羊水过少。胎儿心脏彩超:胎儿心胸比例增大, 胎儿右室心肌肥厚。患者及家属考虑后决定放弃胎儿, 要求引产。遂住院2015年10月11日行羊膜腔穿刺利凡诺引产, 2015年10月12日顺娩两死女胎, 一胎大外观未见明显畸形, 一胎小无头无心无上肢, 双脚脚趾缺如。胎盘病理:中期胎盘, 符合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双胎胎盘, 脐疝(内容物为肠管)。胎儿尸检:胎儿1(另一胎为无心畸形)心脏增大, 左心室心肌肥厚, 其余未见明显畸形。胎儿2无心畸形, 伴无头、无胸腔、肢体畸形, 合并胸腺、双肺、肝脏、脾脏、胰腺、胃等缺如。

2 讨论

2. 1 发病机制 无心畸形首次报道见于1898年, 目前发现的病例多发生于单绒毛膜双胎。无心畸形病因不明。产后胎盘病理常发现两个胎儿之间存在动脉-动脉吻合和(或)静脉-静脉吻合, 但与畸形的因果关系尚未能明确, 目前主流观点倾向于吻合支为因, 无心畸形为果, 即所谓“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TRAP)” [2, 3]。该理论认为, 由于吻合支的存在, 共生的供血胎儿直接为无心胎儿提供氧合的血液, 从无心胎儿脐动脉流入, 经髂内动脉优先供给下半身, 而后流至上半身, 最后从脐静脉回流至供血胎儿。对于无心胎儿, 血液循环方向与正常完全相反, 其下半身得到的血氧及营养供给明显优于上半身, 相应部位的器官及组织(如心脏、头颅、上肢等)发育受到严重抑制甚至退化, 因此造成无心畸形。而对于共生胎儿, 由于需要为无心胎儿供血, 心脏负荷重, 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也有人认为无心畸形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有关。另有文献提出, 无心胎儿与共生胎儿的性别完全相同, 染色体也多未见异常, 从而认为染色体异常与无心畸形无肯定的因果关系。本文中的病例2于外院查胎儿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 同为女性胎儿, 印证上述观点, 但仍需进一步收集大数据样本研究。

2. 2 分类 常按照Napolitani提出的分类方法, 根据畸形程度, 将其分为无心无脑畸形(acardius anceps) 、无心无头畸形(acardius acephalus)、无心无躯干畸形(acardius acormus)以及无定形无心畸形(acardius amorpus) 4类[4]。本文中本院发现的2例均为无心无头畸形。此类畸形占无心畸形的60%~70%, 无胎头及胸部, 可有下肢以及部分发育不全的腹腔内脏器。

2. 3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目前最方便有效及安全无创的诊断手段, 可发现畸形胎儿心脏回声缺乏或异常, 无正常的结构和搏动, 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上半身器官及组织的异常, 如无胎头或胎头畸形、肢体及胸腹部器官的异常、皮肤增厚等。多普勒超声还可发现血流异常, 部分病例为单脐动脉[5]。但因孕周大小或检查者操作、经验等原因, 可能误诊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 如本文中病例1患者。另曾有报道误诊为单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或畸胎瘤, 此类误诊更常发生于无定形无心畸形, 因畸形胎未形成人形, 仅见不定形的覆盖着皮肤及毛发的肉团, 容易混淆[6-8]。其与畸胎瘤的区别是可见脐带与胎盘相连。需检查者细心分辨。

2. 4 治疗 因此病较为罕见, 多为个案报道, 尚无大规模数据研究, 目前暂无统一治疗意见。多数学者认为, 宜从具体病情、预后及家庭伦理等各方面综合分析, 决定积极治疗或引产[9-11]。当受血胎儿与供血胎儿体重比≤25%时, 可考虑期待观察, 并根据供血胎儿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羊水过多或早产征象等采取相应的药物对症处理[6]。近年来随着微创胎儿宫内手术的开展, 可尝试胎儿镜下结扎无心胎儿的脐带或应用激光、电凝等方法阻断无心胎儿的脐带或胎儿内血管[12]。2008年方群等[7]报告对3例单绒毛膜双胎中异常胎儿成功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 预后良好, 其中1例即为双胎一胎无心儿。本文病例2患者原拟行胎儿镜下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 但超声提示共生胎儿心脏异常, 患者考虑后放弃胎儿, 要求引产。

参考文献

[1] Pezzati M, Cianciulli D, Danesi G. Acardiac twins. Two case reports.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1997, 25(1):119-124.

[2] Hanafy A, Peterson CM. Twin-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TRAP) sequence: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1997, 37(2):187-191.

[3] Baron M, Verspyck E, Diguet A, et al. Sonographic findings of acardiac twi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Journal De Gynécologie Obstétrique Et Biologie De La Reproduction, 2000, 29(29):684-686.

[4] 劉俊涛, 滕淑文, 徐蕴华. 双胎中一胎儿无脑无心畸形1例.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4):253.

[5] 程志厚, 宋树良. 胎儿电子监护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0.

[6] 陈敏玲, 方群, 谢红宁, 等.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5):342-343.

[7] 方群, 姚书忠, 谢红宁, 等. 对单绒毛膜双胎中异常胎儿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的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3):166-170.

[8] 王修会, 雷后康. 双胎之一无头无心畸形1例. 贵州医药, 2015(5):443.

[9] 董兰, 徐望明, 范翠芳, 等. IVF-ET后双胎妊娠中一胎无头无心畸形病案分析并文献复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10):

93-94.

[10] 刘静华, 秦淑芬, 高亚丽. 超声诊断双胎合并无头无心胎儿畸形6例分析.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11, 11(19):4770.

[11] 王淑霞, 张为霞, 李军. 超声诊断多胎中一胎为无心畸形2例.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2):189-190.

[12] 刘清华, 接连利, 许燕, 等. 超声诊断双胎一胎儿无头无心畸形1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11):835.

[收稿日期: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