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6-01冉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3期

冉颖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实施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眼底筛查查出达到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Ⅰ型的20例(36眼)ROP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查出后3 d内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 术后随访观察ROP转归情况。结果 31眼注射雷珠单抗1次, 5眼注射雷珠单抗2次(其中2眼二次注射雷珠单抗后补充周边视网膜激光治疗)后嵴变平消失, 血管长到周边视网膜, 随访所有治疗眼无复发。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OP安全、简单、快速、有效, 适于推广。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71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by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lucentis in the treat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AN Ying. Third Workers Hospital of Baotou Steel Group,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y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lucentis in the treat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Methods A total of 20 premature (36 eyes) with screened threshold disease or type Ⅰ preinvasive threshold disease were taken as study subjects. They received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lucentis within 3 d after exa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made to observe ROP outcomes. Results There were 31 eyes with 1 injection of lucentis and 5 eyes with 2 injections of lucentis (2 eyes received supplementary peripheral retina laser treatment after second injection of lucentis). They all had relieved posterior ridge and blood vessel in peripheral retina. Follow-up showed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lucentis in the treatment of ROP shows its safety, convenience, celerity and efficiency,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travitreal injection; Lucentis

早產儿ROP是发生于早产儿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周边视网膜的未血管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主要发病原因。3期及以内的病变, 20世纪80年代主要使用周边视网膜冷凝术治疗;90年代发展为激光治疗, 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对视网膜造成破坏, 导致周边视野的丧失。4期及5期病变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术后视力预后差。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受氧浓度调节[1], 在视网膜缺血的情况下VEGF能够克服生成正常视网膜血管的初始命令, 而产生新生血管或在周边视网膜产生异常血管。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可以通过抑制VEGF表达, 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近年来抗新生血管药物广泛应用于ROP的治疗[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查出并治疗的20例36眼ROP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根据ROP的国际分类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6月在本院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用美国产RetcamⅢ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 共筛查出达到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Ⅰ型20例36眼ROP患儿。阈值前病变Ⅰ型33眼, 阈值病变3眼。Ⅱ期病变32眼, Ⅲ期病变4眼。病变均位于Ⅱ~Ⅲ区。出生体重800~2000 g, 平均出生体重(1256±321)g, 胎龄26~32周, 平均胎龄(28.0±1.5)周。矫正胎龄30~37周, 平均矫正胎龄(34.0±1.1)周。剖宫产13例, 自然产7例。均有吸氧史。

1. 2 治疗方法 对20例患儿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 方法如下:术前30 min复方托吡卡胺滴眼3次散大瞳孔, 全身麻醉成功后, 术眼常规消毒, 铺巾, 使用聚维酮碘结膜囊消毒, 在外上象限角膜缘后1.0 mm垂直进针进行玻璃体内穿刺, 通过瞳孔观察针头已准确进入玻璃体腔中心, 注射雷珠单抗0.25 mg, 术毕观察眼压平稳、无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3]。1次注射雷珠单抗效果不明显的, 1个月后进行第2次注射, 周边视网膜仍无血管化的进行激光光凝周边无血管区。

1. 3 疗效判定标准[4] 治疗有效:ROP附加病变完全消失或血管的迂曲有减轻, 嵴出现了减轻甚至消退, 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开始逐渐血管化;治疗无效:附加病变无改善, 后极部血管迂曲情况无减轻, 嵴无减轻甚至继续抬高。复发:原有病变处再次发生嵴样改变或纤维血管增生, 伴随后极部附加病变再次出现。

2 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发现31眼经过1次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 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迂曲逐渐消失, 嵴逐渐扁平至消失, 视网膜血管发育至周边。5眼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1次后, 嵴较注射前变低, 后极部血管迂曲减轻, 但周边网膜仍无血管长入, 1个月后进行第2次雷珠单抗注射治疗, 随访观察, 其中3眼病附加病变消失, 视网膜血管发育至周边, 2眼后极部附加病变明显改善, 视网膜血管仍未发育到周边, 予以激光光凝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 经随访观察嵴变平消失, 血管长到周边视网膜。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早产儿成活率大大提高, 极低体重出生儿的存活率也大大提高, 随之而来的ROP这一并发症日益凸显。孕周<32周, 出生体重<1500 g, 且有吸氧史的新生儿具有高危性。据国内外调查显示[5-10]:出生体重<1251 g,

发病率65.8%;出生体重<1000 g, 发病率81.6%;胎龄<32周发病率68.5%。国内报道14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40%发生了ROP, 其中500~750 g早产儿86%发生了ROP, 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以往的冷凝和光凝术破坏了视网膜无血管结构, 减少视网膜代谢耗氧, 进而减少因缺血缺氧诱导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产生, 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 控制ROP的进展。但是这两种方法给患儿造成了视野的缺损, 导致远期的高度近视及弱视等不良后果[5]。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控制新生血管产生, 还能使产生的新生血管褪去, 使无血管化的视网膜继续血管化[6], 保留了视网膜的功能, 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预后好的特点。

本研究20例36眼ROP均在查出后, 3 d内进行了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经观察无眼压升高或降低、无玻璃体出血、无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经随访36眼均无复发。二次玻璃体注射治疗中有4眼为Ⅱ区Ⅲ期, 其中2眼在二次玻璃体内注射后周边视网膜仍然有无血管区, 补行了激光光凝治疗, 治疗后嵴消退, 血管长入周边视网膜, 此次研究分析发现Ⅲ区病变疗效好于Ⅱ区病变, 有研究显示[11-16], 阈值前病变治愈率明显高于阈值期病变。ROPⅠ期病变通常出现在矫正胎龄34.3周, 阈值期病变发生在矫正胎龄36.9周。

综上所述, ROP的疗效在于早发现适时治疗, 通过对其使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方法治疗, 可以避免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减少不良预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玲, 冯光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国际眼科杂志, 2014, 14(3):460-463.

[2] 李松峰, 邓光达, 刘敬花, 等. 玻璃体內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眼科新进展, 2016, 36(7):655-657.

[3] 万文萃, 刘宇莹, 尹向可, 等.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眼科新进展, 2015, 35(6):554-557.

[4] 杨波, 郁梅.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眼科新进展, 2015, 35(7):674-676.

[5] 许宇, 张琦, 季迅达, 等.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1):28-32.

[6] 张国明, 唐松, 曾键,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2, 28(1):18-21.

[7] 孙先桃, 孙爽, 王惠, 等. 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31(1):

6-9.

[8] 杨波, 金海鹰.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临床眼科杂志, 2015(4):315-318.

[9] 李丹. 抗VEGF药物治疗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 2016.

[10] 傅维娜. 术前应用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

[11] 佘洁婷, 张国明, 苏康进,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眼科新进展, 2015, 35(12):1145-1148.

[12] 马云成, 骆晓琴, 丁汝新.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1):111-113.

[13] 王博, 吴京, 马明, 等.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眼科新进展, 2015, 35(3):

246-249.

[14] 赵新荣, 杨炜, 邱明磊, 等.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科新进展, 2015, 35(11):1064-1066.

[15] 李新.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6):138-139.

[16] 李霁竹, 唐文燕, 邹芳, 等. 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34):6009-6010.

[收稿日期: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