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室建设与课程融合的策略

2017-06-01山东青岛立新小学李璐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蚕宝宝角落教室

山东青岛立新小学 李璐

浅谈教室建设与课程融合的策略

山东青岛立新小学 李璐

“课程化”教室的建设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让教室建设的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拓展课程的能力考验,让学生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计划、有方法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室建设应力求从每个细节为学生着想,以课程改变班级。所以教室里的“一板、一墙、一角落”都以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学生而服务,都是课程的延展,一面面无声的墙壁,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变成了有声的课程教育。

课程化 教室 融合

如果把学生比作花朵,那教室作为学生生长的“土壤”之一,必然滋养着学生的成长。当一间教室四壁空空,充满着沉闷的氛围,会令人压抑;而一旦教室里有美好的课程,诗意的文化,它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对教室改造的意识,在教室里注入全新的教育理念。而建设新教室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要把教室建设成为一间与课程相融合的学习场、生活场与精神场。

“课程化”教室的建设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让教室建设的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拓展课程的能力考验,让学生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计划、有方法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室建设应力求从每个细节为学生着想,以课程改变班级。所以教室里的“一板、一墙、一角落”都是为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学生而服务,都是课程的延展,一面面无声的墙壁,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变成了有声的课程教育。

一、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的“角落”建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室,作为与学生最为接近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角落”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此为轴心,辐射到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方方面面。

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室里可以打造一个休闲的读书角落——“读书吧”。“读书吧”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书籍主体区,这些书可以来自于学校的资源支持,教师的推荐,还可以是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书与他人分享。书籍可以按照书的类型进行分类,还可以进行读书文化氛围的布置,如:读书精神宣传栏、好书推荐榜、月度“小书虫”、读书进度“大比拼”、优秀作家推荐……课间、午间休息时,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借助“读书吧”的好书推荐,进行全班共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读书吧”的打造,推进了班级“读书课程”的落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识字。例如,利用学生书包橱、椅子背为载体,让字词随处可见,而教师也可以利用好这些资源,抓住低年级学生热爱游戏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通过“词语树比比高”“抢凳子”等游戏开展促进识字能力和积累的“角逐”。在竞赛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低年级语文识字的课程目标。

再如,在学生的书包橱之上建立“生物角”,可以带领学生培育乌龟、孔雀鱼、“蚕宝宝”,建立蚂蚁“别墅”……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关课程的实践“阵地”。例如,学习课文《蚕姑娘》时,当学生提出不理解“脱下旧衣裳,穿上新衣裳”“醒了,醒了,身体渐渐发亮”这些语言时,老师就把学生们带到班级的生物角,让他们边观察、边体会。瞧,他们拿着蚕脱下的皮,惊喜地大喊:“老师,我找到蚕的‘旧衣裳’了。”“大家看,蚕的身体真的是越来越亮的啊!”这样的课堂学习,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最佳学习时机,依托“生物角”将这些教学难点攻破。学习“阵地”的转换打破了传统课堂由单向的教师提供素材,输出知识的格局,变为学生自我发现并发展的主动学习。另外,在他们培育蚕宝宝的过程中,也随之观察记录了它们的成长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蚕姑娘生长记》《追踪蚁后》等观察日记,合作创作绘本《蚂蚁的生活》等。这样的“角落”空间,是课程的延展,它辅助语文课程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细致观察,并乐于表达。

二、与德育课程融合的“墙面”建设

在班级设置“爱心黑板”和“涂鸦板”,一定会成为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地方,这里有着学生自主记录的好人、好事、好习惯,在开展班队会时,能起到树立小榜样的作用,并促进班队会的落实和实施。当然这里也可以是施展学生“才华”的舞台,走进教室,我们就能看到属于学生的得意画作,让学生找到自信,有这样的“小天地”学生能够信手涂鸦,也是释放自己心理压力的渠道。

教室的空间毕竟有限,打造一间课程化的教室,需要我们在每一个角落都充分挖掘它的课程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在“蚕宝宝成长记”活动中,如果是放任学生自由观察,其结果无法检测。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开发出《蚕宝宝成长记》等班级课程,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后,最终形成成果,那么,“生物角”的建设就更有意义了。同样,教室里的“读书吧”,也不能成为一种摆设,对处于发展期的儿童而言,有目的地阅读更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因此,开设相应的读书课程,比泛泛的阅读更有效。

总之,教室建设与课程融合,是教室建设的核心思想,它使教室空间成为可视化、系统化的课程载体,成为课程落实的“阵地”,成为学生各种素养发展的生态场。♪

猜你喜欢

蚕宝宝角落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蚕宝宝养成记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休憩的角落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蚕宝宝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