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6-01朱丛江

职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职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校企合作

朱丛江

摘 要:当前学校与企业(以下简称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学校内部管理、形式与深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提出,通过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创新形式与深化合作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工培训 问题与对策

当前,技工院校积极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培养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本文就校企业合作开展职工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一、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利于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充分借助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和资源优势,采用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实现学校、企业、职工三方共赢;有利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储备,做到有计划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改变被动寻找专业人才的尴尬局面,增强职工自身职业竞争能力。

二、存在问题

1.政策与法规的缺失

尽管对于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并未被要求承担参与的法律责任,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有力指引和约束。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学校与企业联手发展中的职责模糊不清。由于缺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造成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不深入、不稳定。

2.体制机制的约束

由于技工院校绝大多数为政府办学,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专业设置,无论是招生,还是学校的正常教学,甚至科研、后勤服务等工作,常常是在各级政府制定的条条框框内进行,运行机制不畅,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抑制了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3.學校内部管理的缺陷

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科学,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体现技工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学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滞后,教学中存在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完整性,而针对性和目的性匮乏等问题,造成职业特色不突出,使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产生了一定困难。

4.深度不足,形式不多

现阶段,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仅停留在浅层合作模式上,内容还不够深入,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尽管双方花费了大量时间,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是合作效果并不明显,离“合作培训、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仍存在很大差距。

三、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实现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建章立制,出台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明确和规范在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成立各级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协调;加强监督,依法保障合作双方的权益;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合作双方开展职工培训的主动性。

2.创新体制机制

政府要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工院校的层次、类别、结构和发展规模的要求,做好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适时优化调整技工教育布局。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给予技工院校发展自主权。政府要积极为校企双方搭建平台,破解合作困难的问题。校企双方应积极寻找合作突破口,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体制。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加强技工院校内涵建设,明确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科学进行专业设置,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技能为本质,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针对性和目的性,凸显职业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加强职工培训的日常管理,校企双方都要高度重视职工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而当进入实施阶段时,校企双方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沟通。

4.创新形式,深化合作

要及时总结校企合作开展职工培训的经验,创新合作形式,为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多方位、多层次交流。如探索资金、教学、订单、研发及产学研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教育集团;探索对企业在职员工实行双证制培养;探索建立技工院校与企业合约式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校企实训基地。

(作者单位:泰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校企合作
浅析加强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