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假字

2017-06-0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新字本字声旁

【知识盘点】

所谓“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或假借某个本字的现象。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用法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岗》)中,“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中,“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古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并不一致。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dú,“逗”音dòu。

【解题方法】

在通假字的备考中,考生千万不要去死记硬背,而要对其进行分类记忆,这样记忆才能快速而且牢固。

1.聲旁字代替形近字。如“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中的“直”通“值”(价格)。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中的“指”通“旨”(主旨,旨趣)。

3.同声旁的字相互替代。如“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涂”通“途”。

4.同音或音近的字相互替代。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通“早”。

猜你喜欢

新字本字声旁
你知道形声字吗
浅谈汉字简化
加一笔,变新字
通假字
“一丝不苟”的糗事
形声字声旁含义研究之“龠”“龙”“尨”“卯”“完”“亘”“世”“癸”“於”“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