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手拈来仅实例 精雕细琢真“文章”

2017-06-01祁杰

职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技能文本文章

祁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每一章由若干任务组成,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任务驱动法运用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任务设置和任务素材选取,教师往往缺少对素材的关注,导致良好的设计因缺乏优秀素材的支撑而显得苍白无力。笔者结合台州市中职院校计算机新课程教研情况,分析教师授课使用任务素材的习惯,在与各县、市专业带头人的讨论中发现,教师在使用任务素材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使用随意。在知识海洋和生活常识中,素材多如牛毛,信手拈来都可以使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素材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素材甚至跟技能目标风马牛不相及。

二是在“多”不在“精”。有时一堂课会运用三到四组单一任务素材,有些甚至高达六组。使用过多拖沓冗长的素材,一堂课频繁地在任务素材间进行切换,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是素材仅仅是“素材”。素材只是技能操作时一个附着点,仅为了印证技能的特点,功能单一,不能体现其他附加值。

任务素材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成为精品素材,才会使任务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生通过练习不仅能掌握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效益最大化的素材是“活”的、灵动的,也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巧用任务素材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精心选用,增加素材的“亲和力”

1.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职校学生知识蕴藏量和思维水平相对较弱,任务素材不宜太难、太偏,源于生活的素材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而且能使学生快速地阅读和理解,有助于完成任务。再者,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用性在于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在教授Excel中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总分技能点时,使用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又可快速解决成绩分析这一实际应用问题,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任务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2.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素材应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例如,学习计算机基础第一节课便会接触到Windows桌面的组成,传统的教学是采用结合书本熟悉各组成部分的方法。新教材则另辟蹊径,将桌面分割成多块图片,做成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将凌乱的图片拼成一幅完整的桌面,成功后便会显示祝贺成功的标语,显然后者更受学生喜爱。

二、巧妙设计,发挥素材应有功能

1.任务素材的选取体现技能的优越性

选取素材能否体现技能的优越性是关键问题。Word 2007中对同一内容文本的相同操作,倘若一处一处地手工更改,既费时又会遗漏,使用“查找/替换”功能不仅能批量修改,而且可以对文中不同位置的文本进行准确的定位,保证100%地完成对应的操作。为了体现出“查找/替换”功能解决众多相同文本的操作优越性,在选取素材时必须选择含相同文本较多的文章,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劝学》,内含16个“而”,学生在操作时,可以瞬间对16处有“而”的地方进行加上着重号处理,学生不禁会感叹:“哇,查找/替换功能如此强大!”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对该技能的喜爱程度。假如在选择素材时,相同文本只有2~3处,学生很可能会这么认为:“老师,还不如直接改,花的时间少效率更高”,这就体现不了技能的优越性,学生也不会对“查找/替换”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行学习。

2.任务素材的选取具有合理性

有些素材的引用的确能体现技能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牵强附会,甚至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引用。例如,在对文本进行字体设置时,有位教师选用了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乎意料的是他让学生给这首优美的诗句加上删除线,破坏了原诗的意境。同样是素材和技能的结合,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如给名句中重点字或词加上着重号,并在文档末尾注上说明,或者给真正需要删除线的地方加上删除线,而不是胡乱运用一通,不注重合理性。

此外素材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合情合理。同样是对字体的设置,某位教师引用了一篇新闻报道,要求给作者的姓名加上黑色边框,虽然学生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掌握这一技能,殊不知姓名加上黑色边框表示该人已经过世,难以想象作者看到后作何感想。

3.任务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

每堂课都由几个由浅入深的任务组成,多个任务可能会产生多组素材,频繁使用太多的任务素材会给学生造成混乱的感觉,不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应加强素材的整合,一堂课的几个任务能用相同的素材,可以由这一素材贯穿始终,避免导致学生把时间浪费在查找和整理素材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样,几节课的内容若可以使用同一素材,教师就不必再寻找相似的其他素材,可把节约的时间花在教学设计上,提高备课效率。

三、灵活运用,让素材更具生命力

1.任务素材的选取要注重与关注专业的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从原先的专业课逐步演变成现在的基础课,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文件管理相关操作时,教材上使用的是“北京快乐游”相关图片,在各班上课时,笔者意外發现,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明显高于计算机专业和财经专业的学生。而使用“计算机硬件”相关图片,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操作的效率明显高于旅游专业和财经专业的学生。使用各类图片都能完成对任务的支撑,由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已熟练掌握,在选择了与专业结合的素材后,有助于学生对技能的理解。

2.任务素材的选取要有利于加强学科的渗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而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因此,素材的选取和专业学习关系密切,多次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其他学科的材料,会收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Excel图表教学时,制作数学课程的三角函数图表,可以让学生认识sin曲线图的生成过程。

3.任务素材的选取应散发德育的芬芳

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是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之一。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往往被忽视,所以在素材的选取时应关注教学中德育功能的体现。如在学习网络信息的获取时,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众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从信息的海洋中选取健康、文明、实用的信息,而不受其他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可以自然带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分析网页里呈现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识,在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拒绝制作有违法内容的网站。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信手拈来仅实例,精雕细琢真‘文章”,这里的“文章”即任务素材,不仅要做出文章,而且要做足文章,更要做好文章,只有巧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素材,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任务驱动法服务,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技能文本文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画唇技能轻松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