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策略
2017-06-01许艳丽李资成
许艳丽?李资成
摘 要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将引发劳动力市场变化,必须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针对绿色技能人才绿色培养目标模糊、绿色专业不完善、绿色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职业教育亟需通过确立绿色技能培养框架、开设绿色专业、完善绿色课程体系、加强绿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协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关键词 绿色技能人才;制造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9-0024-06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日益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趋势,要求我国制造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1]。以绿色制造为主题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上演,引发了深刻的劳动力市场调整,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如何应对,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引发劳动力市场变革
绿色转型升级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度于一体的复合型概念。从经济维度分析,绿色转型升级指提高工作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从社会维度分析,绿色转型升级指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维度分析,绿色转型升级指减少资源浪费和减缓对环境破坏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在制造业提质增效方面有着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不可比拟的优势,对高效、清洁、节能、环保、循环的绿色经济体系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時,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颠覆性变革。
(一)对绿色技能人才规模提出了新要求
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势必引起制造业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升级,将会引发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变革。在这场绿色转型升级革命中企业将会研发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管理规范、绿色生产标准、绿色经营理念等,进而对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第一,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绿色技能人才。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的钢铁、化工、建筑、纺织等行业,虽然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也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不可逆的危害。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要将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服务贯穿于始终,实现企业绿色制造转型。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对绿色技能人才规模提出了要求,要求职业院校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绿色转型升级不仅是指工业和制造业,同时要求服务业和农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对绿色技能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第二,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催生新的绿色产业。经济的发展要先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即职业教育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一定滞后性。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伴随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将产生一批新的绿色产业,势必对绿色技能人才产生需求,见表1)。
(二)就业两极分化,结构性矛盾显著
伴随着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的推进,制造业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2016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监测企业月均缺工企业占比16.55%,从缺工类型看,普工仍然是缺工的主体,占缺工总数的73.92%,上半年市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继续呈增加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30%、1.67%,制造业缺工占缺工总数的78.80%,同比提高2.61个百分点[2]。但是,浙江省2015年中职毕业生数为16.82万,高职毕业生数为12.36万[3]。以上数据表明,在制造业绿色升级背景下,市场对于低技能劳动者有着“挤出”效应,对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有着较强的需求。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背景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拥有扎实的绿色知识、绿色技能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既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产物,也是解决就业两极分化、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有效途径。
(三)要求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
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职业性,满足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直接的功能性关系,需要基于市场需求以实现受教育者的就业目标,进而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内外价值,成就企业技能型人力资本的能力开发诉求[4]。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背景下,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掌握绿色制造能力、绿色创新能力、绿色管理能力和绿色服务能力,即对人才的学历、资格、素质、能力不断提出绿色化需求。调查发现,近5年浙江省城镇(含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员工招聘要求中,对初中及以下低学历员工需求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比例从 2010年的54%逐步减少到2014年的32%,高中/中职学历要求稳定在27%左右,高职高专学历要求从2010年的11%上升到 2014年的 23%,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要求从 8%上升到17%[5]。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培养绿色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分析
广义的“绿色技能”又称“可持续发展技能”,是指劳动力支持并促进工商业和社区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而需要的技术、知识、价值和态度,主要包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使用、能够认识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机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回收利用、使用环保产品、保护自然环境等内容;狭义的绿色技能是一种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从事“绿色工作”或“绿色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价值和态度之中[6]。本文的绿色技能主要指专业的绿色技能,绿色技能人才指专门从事“绿色工作”或“绿色职业”所必须的绿色技能人才,其中包括绿色研发人才、绿色管理人才以及绿色技术技能人才。绿色技能人才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体力量。基于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对绿色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需要深度对接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绿色技能人才。
(一)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1世纪,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绿色经济可以取得可行的长期盈利,促进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变革[7],发达国家积极出台绿色发展战略,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劳工组织在2011年发布《绿色工作技能:全球视角综合报告基于21个国家的研究》(Skills for Green Jobs: A Global View Synthesis Report Based on 21 Countries Studies),报告指出绿色经济将在21世纪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变革[8]。欧洲地区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践行者,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盟启动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力求通过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的重振,德国主要发展生态工业,法国积极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9]。迎合绿色经济发展趋势,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COAG)2009年签署了“绿色技能协议”,让社会上大多数行业理解并认可绿色经济,并针对绿色经济对绿色技能和绿色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10]。绿色发展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课题和宏伟战略。我国要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制造,着重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是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方针,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有效战略支撑。绿色制造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生产方式。绿色制造要求产品从研发、生产、运输、包装、使用直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對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11]。绿色制造要求我国制造业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经济绿色增长和区域绿色转型[12],要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研发绿色技术。绿色技能人才经过高等教育学习和实习实训,掌握着扎实的绿色知识和绿色技能,拥有绿色理念,积极践行绿色行为。绿色技能人才与非绿色人才技能有显著差异,表现出更高水平的非常规(例如创造性解决问题)分析技能,拥有更高层次的正规教育经历,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在职培训经验[13]。因此,绿色技能人才是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技能人才,对于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培养绿色技能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的需要
中国制造2025要求我国制造业实行绿色制造和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第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求绿色技能人才的技术支撑。绿色技能人才掌握专业的绿色知识、扎实的绿色技能,拥有绿色价值观,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行低碳化、集约化、节能化发展,作用巨大。第二,新材料、新能源、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对于绿色技能人才提出了需求。在十大重点领域中,与绿色制造相关的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领域,要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向绿色制造转型,绿色技能人才是不可缺少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其水平上升的推动力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14]。只有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绿色化,向绿色制造转型,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推动重点领域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是现实性的迫切要求
生态环境恶化,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发挥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优势,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伤害。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和能源不可靠的矛盾,能源问题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15]。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初衷之一,就是资源环境约束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力,存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巨大等严重问题。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环境破坏严重、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掣肘我国制造转型升级[16]。职业教育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后工业社会时期,职业教育为未来绿色文明社会的实现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7],为了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实施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改变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窘境,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绿色技能人才。
三、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
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对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在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无法有效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绿色技能培养目标模糊
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引导,是国家对于绿色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在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绿色经济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绿色技能理解还处于模糊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第一,绿色技能内涵不明确。绿色技能内涵涉及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体现在产品生产、设计、运输、服务等全生命周期过程,是一个多维度、全过程的概念。但是目前绿色技能大多体现在环境层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在社会层面(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经济层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体现不足。部分职业院校虽然开发绿色技能,但是对于绿色技能内涵界定模糊或者理解片面[18]。第二,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职业教育对于绿色技能内涵理解模糊,导致对于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对学生绿色技能培养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绿色专业不完善
绿色专业是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载体和组织形式,对于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绿色专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新兴绿色专业不足。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产生了一大批紧缺的绿色专业。例如,纳米材料研发推广产生了对纳米工程技术员的需求,太阳能资源的普及和推广催生了对太阳能光伏安装员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开发要求提供绿色研发人员等等。职业教育对应绿色经济转型升级所开设的新兴绿色专业远远不足,无法满足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链无法有效对接产业链发展。第二,传统产业升级衍生绿色专业不足。在传统的钢铁、建筑、化工等传统产业向绿色专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衍生一批新的产业,但是职业院校无法满足传统产业升级衍生绿色专业的开设需求。
(三)绿色课程体系不健全
第一,绿色课程不完善。职业教育开设课程只有少量是绿色课程,课程内容只包括绿色知识。第二,缺少绿色课程实践。部分职业教育开设了绿色课程,但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讲解,并没有很好的应用于课程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开展的实习实训没有体现绿色知识和绿色技能。第三,隐性绿色课程需要加强。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职业教育隐性绿色课程主要指职业教育绿色宣传活动、规章制度、文化活动体现绿色知识和技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绿色价值观和绿色态度,指导学生践行绿色行为,但是职业院校隐性课程建设不足,无法为学生绿色价值观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熏陶作用。
(四)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的绿色教学水平是影响绿色技能人才培养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第一,师资队伍缺乏绿色意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师资队伍对绿色技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指师资队伍缺乏开发绿色知识和技能的意识。第二,师资队伍缺乏绿色知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专业限制,除了环境保护专业外,也很少开展绿色知识的师资培训项目。少有职业院校教师掌握扎实的绿色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向学生传授绿色知识。第三,师资队伍缺乏绿色技能。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并未掌握绿色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无法有效将绿色技能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四、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一)明确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技能培养框架
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产业变革需求和中国制造2025对于绿色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情况下,明确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技能培养框架。第一,开展绿色能力需求调研。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贯穿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运输、售后的生产周期全过程。在政府部门主导下,行业指导,企业积极參与,职业院校大力配合,对行业企业绿色技能人才需求数量、绿色能力、核心素养、用人标准等层面进行调研,确保调研内容真实有效,把企业对于绿色能力的需求反映给职业院校,为职业院校确立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持。第二,明确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职业院校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和规范。职业院校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明确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确保能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确保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能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合理有序进行,成为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第三,确立绿色技能培养框架。根据行业特征和地方经济需求,确立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框架。培养框架包括绿色知识、绿色技能、绿色行为、绿色态度和绿色价值观。根据绿色培养框架,确立绿色技能人才专业开设、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
(二)紧贴行业需求,开设绿色专业
绿色专业是根据绿色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确立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学业门类。绿色专业开设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开设紧缺的绿色专业,开设前沿性专业,积极改造传统专业。第一,开设紧缺绿色专业。绿色专业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专业设置不健全。职业院校要开设行业需求的紧缺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例如,绿色建筑行业要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建筑节能专业等,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求。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职业教育要根据院校实际,开设新能源专业(太阳能专业、海洋能专业、风能专业等)、新材料专业(纳米材料专业、超导材料专业、磁性材料专业等)。第二,重视绿色专业设置前瞻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领域、新商业模式和新材料,开设前沿紧缺绿色学科专业。确保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处于市场竞争的前列,提高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第三,促进传统专业绿色升级。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制造流程变革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专业,服务电子、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19],专业建设中增添绿色成分,使传统专业向绿色专业升级。
(三)完善绿色课程体系,加强绿色教育实践
绿色课程是职业院校为完成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的教育内容及其教育进程的总和,绿色课程是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和保证。职业院校要加强绿色课程体系建设,坚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第一,课程建设增加绿色元素。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需求,及时将绿色规范、绿色标准、绿色理念、绿色工艺等绿色元素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优化专业绿色课程,补充绿色辅修课程方式,将绿色元素贯通于课程建设中。第二,加强绿色实践教学。在学习绿色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开设绿色实践课程,在实践实训中培养、锤炼绿色实践技能。采取校企合作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共创大学生绿色实践基地,或者在企业内部构建产学研基地,以加强绿色技能人才的绿色实践能力。第三,注重隐性绿色课程建设。明确隐性课程对于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开发绿色隐性课程。通过绿色教育理念、绿色教学风格方式,加强观念性隐性课程建设;通过学校绿色建筑、绿色校园环境,加强物质性隐性课程建设;通过绿色管理体制、学校绿色组织机构运行,加强制度性隐性课程建设;通过绿色行为和绿色宣传,加强心理性隐性课程建设。
(四)加强绿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绿色教学水平
绿色师资队伍是绿色课程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师资队伍的绿色教学水平决定着绿色技能人才的绿色技能水平。职业院校要加强绿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第一,实施“绿色师资队伍”培训计划。职业院校要联合行业企业实施“绿色师资队伍”培训计划,通过讲座、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形式培养高职教师的绿色意识、绿色知识以及绿色的价值理念。培训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绿色行业标准和绿色规范与教师交流,进一步补充教师绿色知识体系。第二,开展“教師进企业”绿色实训计划。为了更好的锻炼师资队伍的绿色实践技能,职业院校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教师进企业”绿色实训计划,让教师在真实场景和工作过程中增强自身绿色实践的水平和能力。第三,身体力行践行绿色行为。教师是绿色教育的践行者,在加强绿色知识体系和绿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践行绿色行为,成为学生的榜样,鼓励学生加入到绿色行动行列,为绿色生活贡献自己力量。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绿色办学水平
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是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澳大利亚开展“绿色技能”协议,培养从业者的绿色技能;北欧国家是绿色发展的典范,在实践中提倡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产业结构、支持绿色企业发展、培养绿色消费习惯[20]。因此,我国职业院校有必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绿色办学和改革经验,与国外绿色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第一,学习国外职业院校绿色办学经验。美国、北欧和澳大利亚是绿色经济的先行者,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交流访问形式,去绿色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国外职业院校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经验、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组织管理等环节,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批判和借鉴,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培养能力。第二,与发达国家绿色企业合作办学。坚持“引进来”原则,以开展试点的形式,和国外先进的绿色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也可以采用联合建立二级学院办学形式,培养服务于跨国企业的绿色技能人才。第三,派遣优秀师生到国外学习。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优秀师生访学”活动,根据自设院校发展实际,派遣师生到绿色办学成熟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系统的接受国外绿色知识和绿色技能培养,回国后投入到职业院校绿色知识教授和绿色技能教学行列中。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Z]. 国发[2015]28号,2015-05-08.
[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6年上半年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EB/OL].[2016-08-28]. http://www.zjhrss.gov.cn/art/2016/08/28/art_1985037_2262797.html.
[3]浙江省统计局. 2016年浙江统计年鉴.[EB/OL].[2016-11-04]. http://www.zj.stats.gov.cn/tjsj/tjnj/.
[4]刘春雷,陈睿渊,吴峰. 职业教育的核心属性及其规律剖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1(7):77-80.
[5]刘晓,徐珍珍.“机器换人”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藩篱与跨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19-23.
[6]刘育锋. 高职院校应关注和开发“绿色技能”[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35-37.
[7]Rupert Maclean, Shanti Jagannathan, Jouko Sarvi. Skills Development for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Growth in Developing Asia-Pacific[M]. Dordrecht: Springer, 2013:266.
[8]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Skills for Green Jobs: A Global View Synthesis Report Based on 21 Countries Studies[R].2011-10-18.
[9]胡鞍钢. 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10]Linda Condon,赵鹏飞. 澳大利亚的绿色技能政策和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5(15):30-38.
[11]卓越制造协会. 绿色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M]. 赵道致,纪方,译. 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10:3.
[12]王海龙,连晓宇,林德明.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区域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6):80-87.
[13]Davide Consolia, Giovanni Marin, Alberto Marzucchi. Do Green Jobs Differ from Non-Green Jobs in Terms of Skills and Human Capital?[J].Research Policy,2016,45(5):1046-1060.
[14]鄢哲明,邓晓兰,陈宝东. 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4):25-39.
[15]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谢西娜. 能源中国发展的瓶颈[M]. 陈卫东,孟凡奇,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3.
[16]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
[17]侯爱荣. 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5.
[18]刘育锋. 职业教育绿色技能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来自9个职业教育专业大类的调研报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24-28.
[19]教育部.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Z]. 教职成[2016]9号,2016-12-27.
[20]黄娟,王幸楠. 北欧国家绿色发展的实践和启示[J]. 经济纵横,2015(7):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