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凡之痛

2017-06-01

南都娱乐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白百何王宝强事关

陈羽凡并非什么悲剧英雄,但他确实用自身能做的一切,去扛起了不可承受之重。“羽凡之痛”难免也会成为少数隔岸观火之人的笑柄,但这个意义更重大的点在于,它是娱乐圈迄今罕见的一例。

虽说“阳光底下无新鲜事”,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是时时能够吸引人去围观和议论的。尤其是事关明星,事关离奇的八卦之事,总是可以瞬间传千里并激起阵阵涟漪。前不久陈羽凡的妻子白百何疑似出轨的动图,成了家喻户晓的“惊天大八卦”,虽然“一阳指”动作和调皮神情都是人之常情,但放在明星尤其还是有婚姻关系的明星身上,就变成了一桩浩大的新闻和棒喝运动。

白百何的意气风发异国玩乐,惊起了国内一片又一片的巨大波澜。有人声称就此罢看她的戏,更是有人表示心痛她的老公陈羽凡。尤其是在陈羽凡发表了“已于两年前离婚”并“退出娱乐圈”的视频后,大家虽然对于犯错的当事人没什么原谅感,但却对这个家庭充满了同情心。很多人称陈羽凡是条汉子,有担当,敢于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为了……不惜……”,总归相当有气量和责任感。

就在大家都纷纷淡忘,或者已经相信了陈羽凡白百何双双声明中所说的“已经协议离婚”的说法(也就是出轨之说不成立的意思,最多只是交往了新欢),但前几天陈羽凡因为不满狗仔跟拍,进而愤懑砸汽车玻璃,以及酒后吐真言般地将所谓苦恼、委屈一股脑地宣泄了够,这就又变成匪夷所思和罗生门了。既然已离婚,那就不应该有“戴绿帽”之说;或者,既然“all in”责任一身担了,那为什么又面对陌生人大吐苦水呢?

这样一个悲情的陈羽凡,格外令人同情。即便有出尔反尔之嫌,人们也对之给予了无限同情,毕竟家中所发生的之事,除了事关夫妻关系、家庭成员等重大撕裂,还有他们都是明星,变故都是在众人指指点点之下发生的。也正是这种“前后矛盾”,更加让吃瓜群众看清了一个真相,即,一枚硬币的两面:所谓的人前堂而皇之的正面和人后真实的反面。陈羽凡成了娱乐圈罕见的那种男明星——委屈自己吞咽,本来也骄傲但却生生地将一个男人最不安和尴尬的内容吞咽下肚,他为了孩子,为了大局,做出了自我牺牲。至少很多吃瓜群众愿意这么去理解一个本来也站在线上的明星,他确实做出了牺牲,你说这是委曲求全、顾全大局都不为过。事实上确实也是,你们看到近期白百何早早就开始抛头露面,出席颁奖晚会,新剧照播,拍戏等工作也没有受到牵连……反而陈羽凡的新闻内容是——陪儿子上课,出国散心,借酒浇愁。

对比之下,一个苍凉的、被婚姻遗弃、遭到伴侣以一种几近羞辱的姿势对待的男人形象,脱颖而出。在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又不得不将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扛的“角色”扮演中,恐怕编剧导演都很难创造出一个这么苦逼的形象。从此以后,恐怕“羽凡之痛”會成为人们形容如此劫难面前的男人,他痛,但又要靠自己的肩膀扛起来并最终站立起来。“换成你媳妇……我这绿帽子戴成这样……理解一下行吗?”你知道,一个男人说出来这种话,已经是被命运也好、世事也罢彻底地打入到冰冷的谷底了。

你也曾经见过钟镇涛、庾澄庆、潘粤明、凌潇肃、王宝强们的悲壮,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像陈羽凡这般选择了全然自己承受。至少在场面上,你看过撕咬、抱怨、咒骂、控诉,但陈羽凡却第一时间拍了段视频,宣告自己退出娱乐圈。

不管陈羽凡面对狗仔的摄像机多么口无遮拦,他都已经被看成是性情中人,他的愤怒和愤懑,大多数人都可以感同身受。他在面对狗仔的“求饶”过程中,甚至还说出了“我弹了一年的吉他才知道吉他要调弦……”这种显然是掏心掏肺的话。一个还算不上是过气的歌手,一对曾经如日中天的娱乐圈幸福夫妻,一个得意的爸爸,一个也曾站在最高的“歌王”舞台上俯视一切的艺人,为什么会在凌晨的北京在自己酒醉之后,面对曾经偷拍并曝光自己老婆出轨的狗仔队,会如此坦言说出自己的过往不安呢?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还跟狗仔探讨自己的专业技能呢?

所以,你能看到的都是沉重,这里的悲剧某种意义上是无解的。换言之,家庭伦理上的悲剧除了当事人自我沉淀、消化、消解之外,外人帮不上,他人也无法具体体味。某种程度上,陈羽凡所经历的“羽凡之痛”要比一年前王宝强经历的还要痛和复杂,毕竟王宝强可以畅所欲言和付诸于法律,而陈羽凡更多的只能是站在阳光底下,被好事的群众围观和议论,他的话语权并不多……能说出来的“苦”好像要比那些说不出来的“苦”轻和弱许多。

陈羽凡并非什么悲剧英雄,但他确实用自身能做的一切,去扛起了不可承受之重。“羽凡之痛”难免也会成为少数隔岸观火之人的笑柄,但这个意义更重大的点在于,它是娱乐圈迄今罕见的一例。

猜你喜欢

白百何王宝强事关
《检察风云》黄景瑜&白百何
刘德华教王宝强洗手
带着二孩复出,白百何让大家“失望”了
事关你的“钱袋子”这些变化了解一下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从白百何事件看婚姻危机干预
王宝强:好的婚姻让我脱胎换骨
王宝强离婚成了谁的狂欢——娱乐新闻引爆舆论背后的思考
小小“两只羊”事关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