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光荣的吃货
2017-06-01
做一名光荣的吃货
「吃货」一词,在我的记忆中是骂人的话。小时候,如果父母嘴里说出“唉——我把你个吃货……”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的是高高举起的巴掌。
独家专栏:把酒言欢
一杯一盏一故事
特约作家:冯斌
为什么吃货成了骂人的词呢?大约是说这个灰孩子就会吃,不会其它的本事吧!对此,我那原本落后的家乡竟然还改编了一句古语:你是七窍就开了一窍呵——吃,就知道吃!这“文明”的骂法让灰孩子们受打击颇大——我怎么七窍就开了一窍?
显然,在这种氛围下,努力与吃货划清界线是必要的。怎么做呢?倒也简单,既然是由吃而起,那就由吃而止。具体说来就是面对食物的时候,虽然心里头很馋很馋的,但一定要克制住。在家里,饭菜是有数量的,不能多吃多占,也不能挑食,在邻居家,做到给也不吃。总之,表示我不关注“吃”这一事情。这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嘴里难受,胃里难受,心里也难受,猫抓心。但是,只要这样“表演了”,就会受到大人们的夸奖,大人们会摸着你的头说:皮实孩子,懂事。为什么少吃就是懂事?那时也不会想这个问题。但为了得到夸奖,那就得坚持克制。哎呀,谁说中国人不会“赏识教育”?
单纯的克制,受到表扬尚能说的下去,只是在中国某个时期中,思维特别奇异。食物完全是为了“革命的本钱”存在的,饱就是最高标准。克制食欲是必须的,如果谁再敢把食和美挂起钩来,那简直是腐化堕落、大逆不道。圣人也不行,孩子们每天跟着教科书批判孔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反动”思想和行为。谁对美食表现的越不屑一顾、甚至厌恶之,越不讲究,谁就越“革命”。一部分被赞为“皮实、懂事”的孩子就这样被引入极端,我就是其中之一。以至于在后来的很多年中,我对饮食以“不讲究”为荣,什么“色香味意形养”“杯盏盘碗盆锅”,什么咸了、糊了、掉地了、难吃了统统没关系,能放在嘴里就行。我甚至还衍生出一个特殊本事:不论再苦再恶心再难喝的药对我来说也是小“case”,吃呗,喝呗!记得一次和两位家乡的老朋友去饭店吃饭,饭间一位朋友拿起小碟中大蒜未剥皮直接吃,我和另一位朋友也拿起直接吃。这有啥,小时候比这复杂的都吃过!不过,这位朋友又拿起一颗生鸡蛋直接塞进嘴里,不好咬,朋友又用掌托从腮帮子上挤压了一下,然后连壳都嚼碎吃下。他很光荣。
不得不面对的是这种饮食不讲究的原则越来越不被人待见,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当我苍白干巴地说出吃东西不要讲究时,女儿嗤之以鼻。而妻子则说:现在是什么时代了,你以为还是你小时候?其实,我怎能不知道,所谓的以“不讲究”为荣,那是由贫穷和极左意识造成的扭曲落后的思维方式,我是在自我欺骗中持续着自己的错误。
我真的要舍弃生命中的那一份美好吗?
我真的要舍弃亲人的那一份幸福吗?
我真的要舍弃健康、卫生吗?
一件都不会是。
做一名光荣的吃货!我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