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SI、SCI的高校农业科学发展个案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2017-06-01赵珩石学彬

中国农业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南京农业大学论文期刊

赵珩,石学彬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基于ESI、SCI的高校农业科学发展个案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赵珩,石学彬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应用ESI、SCI数据库,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个案,对其在农业科学领域发表论文总体情况、近十年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论文被引频次较多的期刊、论文刊载主要期刊和与其合作的主要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校农业科学的卓越成就得益于学校重视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学科/大学,需要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多产出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选择有引用潜力的研究课题,进行持续性扩展性的研究,通过实质性科研合作与交流,产出高水平论文;转变科研管理评价模式,考核和绩效评价应该重点关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而非论文数量,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方向,坚持不懈开展原创研究。

基本科学指标;科学引文索引;农业科学

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如何衡量大学、学科建设水平是否达到世界一流,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评价体系。“基本科学指标”(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简称 ESI)是由世界著名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基于汤森路透引文索引数据库,于2001年推出的一个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学术评价指标之一。“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重要检索工具,其客观、定量和易操作性使其被科研人员广泛应用。近年来,ESI、SCI两项指标已被国内科教单位广泛应用,作为科研实力、学科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评价。

一、农业科学发展现状分析

依据ESI(2015年5月)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表明该校农业科学领域研究水平已跻身国际顶尖水平。作为较早入围农业科学全球排名前1‰的国内科研院所,学科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为学科样本,追踪其基于ESI、SCI体系的学科成长历程,比较与国外同类机构的差距,分析学科发展内生动力与结构特征,有益于引导国内同类高校创建“世界一流”。

(一)农业科学论文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基础科学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产出持续快速增长,各学科在ESI等国际科学计量平台都有较大的进步。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学科较早进入ESI前1%,农业科学更进一步跻身1‰。从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统计期间的论文情况看(表1),该校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和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5月,农业科学被收录论文1631篇,被引频次11988次,位列全球第66位,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

表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前1%的数据变化

*注:学科百分位排名指在该学科领域全球进入前1%科研机构中的排列比例。

(二)论文引用与篇均被引频次情况

ESI数据库基于科研机构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衡量机构在某一学科发展的总体实力。故此,拥有相当科研体量和较高科研质量、并发表同行广泛认同(引用评价)的研究论文是机构在相关学科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但论文产出总量和被引用总频次只是“量”纲,而一个机构论文的整体“质”由篇均被引频次来证明,篇均被引频次越高越能反映该机构论文整体质量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2]。从图1看出从2005年1月至2015年2月,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略高于入围1%机构的平均水平,但和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加州戴维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该校农业科学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在学科的百分位排名在后25%,而论文数排名在前10%以内,数据显示农业科学进入ESI前1‰主要源自论文数迅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图1 南京农业大学、加州戴维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农业科学近十年论文篇均被引频次

(三)基于期刊的学科布局分析

ESI数据库基于SCI等数据库收录的全球11000余种学术期刊,划分界定了22个科学领域,其中农业科学领域涵盖了农业化学与工程、植物遗传育种、农艺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土壤科学、园艺、植保与病害防控等领域的300余种期刊。以收录论文期刊分布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揭示机构在相关科学领域内部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农业科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被引频次12150次。根据SCI数据库统计,该校农业科学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的10种期刊(表2),被引频次8048次,占总被引频次数66.23%。被引较多的是植物遗传育种领域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期刊,食品科学领域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和土壤科学领域PLANT AND SOIL期刊,该校在这三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被引量占农业科学总被引频次的38.35%。

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农业科学领域收录该校SCI论文1614篇,根据SCI数据库汇总分析,得出该校农业科学载文量较多的10种期刊(表3),在这10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87篇,占发表论文数的42.56%。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校在农业科学领域发表论文数较多的期刊是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 PLANT AND SOIL,这三种期刊也是被引频次较多的期刊,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28.20、10.94、14.82,均高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加州戴维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农业科学的篇均被引频次11.91和13.9。该校农业科学能率先进入全球排名前1‰,归结于该校优势学科在主流期刊上载文量较多,得到目标读者群的关注和引用。

表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论文被引频次较多的前10种期刊

表3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论文载文量前10的期刊

(四)基于论文署名的科研合作关系

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收录SCI论文1614篇的作者单位统计,参与研究的其他国家地区作者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119篇,国际合作比例约为7.37%,主要集中在14个国家(地区),合作排名前6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和英国(表4)。参与研究的国内其他科研院所、高校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189篇,涉及6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排名前6的主要科研院所和高校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和浙江农业科学院(表5)。

表4 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发表论文的国家(地区)分布

表5 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发表论文的国内机构分布

二、发展农业科学的主要举措

基于ESI数据的分析凸显了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卓越成就,这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激励了农业科学领域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一)制定科技成果奖励等政策

为引导高质量的论文产出,该校制定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大幅提高了高水平论文产出的奖励额度,近5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科技成果奖励,其中论文奖励占总奖励数的80%以上。发表SCI论文数由2006年215篇增加到2015年的1217篇,科技成果奖励与发表 SCI 论文数量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对 SCI论文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该校农业科学进入ESI前1‰提供政策保障。刘宇文等[4]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26所高校科研奖励办法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论文产出奖励是各类高校科技成果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的重点和强度因高校的科研发展现状及规划密切相关。985、211等院校更加看重发表科技论文的原始创新和学术同行认同度,对高被引论文数和热点论文予以重点褒奖。国内农业大学要不断加强“农业科学”的学科优势,需要更加重视农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探索推动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

(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前提和抓手。学科强,则大学强;学科弱,则大学弱[5]。该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为龙头,推进学科的联合、交叉与渗透,凝练优势学科方向,巩固提高基础学科,形成具有农业特色的学科结构。农业科学收录论文中的88.30%分布在学校的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和兽医学)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中(见图2),重点学科建设为学校农业科学领域进入ESI前1‰提供资源保障。

图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领域论文学科分布

张莉莉[6]等人研究表明,我国85所省属高校的若干学科入围ESI前1%,其中不少省属高校优势学科甚至超过985高校的相应学科,这些高校摒弃传统的“规模扩张”式粗放型增长,坚持立足自身特色,围绕若干优势学科,“有所谓,有所不为”,发展重点学科集群,从而脱颖而出。即使是世界顶尖大学在学科发展上也多是各有侧重,并不一定要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处于世界顶尖位置。故此,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的国内农业大学,要在国际高等教育与学科发展舞台上崭露头角,更应强化自身优势特色,量体裁衣,才能长袖善舞。

(三)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是开展科研创新研究的重要平台,平台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学科建设,关系到学校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是展示高校综合科研实力和学术地位的窗口。学校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通过交叉、整合,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等65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争取了较多的科研资源,学校承担的课题85%以上来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解决了众多国家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和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农业科学收录的论文全部来自于65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学校注重科研平台建设为农业科学领域进入ESI前1‰提供了保障。依据教育部历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金立波等[7]研究了科研平台对学科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结果显示,农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学科领域,也是科研平台汇聚度最高的学科领域,分别建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科研平台300个以上,分别占平台总数的6.41%~7.03%。高水平科研平台更有利于汇聚优质科研要素,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更高起点、更宽视野开展国际前沿研究,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科研发展对策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是未来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进入ESI全球前1‰仅是“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新起点。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相比,国内农业大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体现学术卓越性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偏少。例如,加州戴维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高被引论文都在60篇以上,而南京农业大学只有10篇左右。这反映该校农业科学研究前沿性、引领性和创新性成果产出不足。把握当前国内外本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学科方向[8]。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扩张发展,我国高校科研事业已经迎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期,论文数量已不能作为反应高校等科研院校学术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应该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论文等)的质量,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指出,把“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前5位”作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就说明了论文被引用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同时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取得成绩的目标[9]。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是尽快提高论文质量,提升科研影响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多产出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根据布拉德福定律,论文发表后2-3年为引用高峰期[10]。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该校2011年发表并得到学校科研奖励的615篇论文,截至2015年6月11日,有205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在10以上,仅占33.33%,被引频次在50的以上不足0.98%,被引频次5以下的为257篇,占论文奖励数的41.78%。故此,应改变追求数量至上的科研产出理念,强调“质”的影响,淡化“量”的考核,在保持已有论文数量的基础上,注重强调论文的质量,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支持、鼓励发表原创性强的论文,注重对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奖励,每个学科列出本学科的主流期刊,对在主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增加奖励额,2014年11月自然出版集团首次发布的自然指数,作为自然指数一部分的68种期刊,占汤森路透WOS数据库中的期刊总数量不足1%,但占了自然科学引用的30%[11]。此外,应该重视在本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和目标读者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容易得到学术同行的关注、引用。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学术影响力,不可盲目追求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

第二,根据高校自身优势学科,开拓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通过优势互补,促进科学研究的紧密合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访问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选择有引用潜力的研究课题,持续性扩展性地研究,通过实质性科研合作与交流,沟通感情,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加大国际交流力度,举办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第三,转变科研管理评价模式,将考核和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论文等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而非数量上,一个好的科研环境,应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方向,坚持不懈开展原创研究,改变现有的自由分散式“论文导向”的跟踪研究,转变到“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研究,被科学界同行广泛认可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是可以通过其发表论文的大量被引次数来表现的[12],在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自己更要努力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研究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才能凭借卓越的科研水平与创新成果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赢得影响力。

[[1]黄紫菲.利用ESI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以计算机科学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06 (8) :55-58.

[2]邱均平,杨瑞仙.基于ESI 数据库的材料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分析研究[J] .情报科学,2010 ( 8 ) :1121 -1126.

[3] 毛莉菊,席庆奎,张彬,俞建飞,钱宝英. 南农大SCI论文量与科研经费投入及科研激励机制的关系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62-164.

[4]刘宇文,周文杰.我国高校科研奖励制度的现状与发展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135-140.

[5] 韦禾.学科建设:高等学校的龙头工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4):164.

[6]张莉莉,李兴国.我国省属高校ESI世界前1%学科分布特征及发展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16,6:37-42.

[7]金立波,黄海,尹海燕,李校堃. 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 (8):112-116.

[8] 周辉,张光红,蔡晖,郑英姿.原创性研究成果的SCI引用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2):85-87.

[9]郑确辉. 论《基本科学指标》观照下的我国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89-191.

[10]张洋,张淑玲.中美医学院网络信息计量指标的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 (4):26-29.

[11]Nick Campbell, Michelle Grayson, Index 2014 Global[J].Nature,Volume:515,Page:S49.

[12]刘兵红.ESI 助推学科建设作用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大学数学学科为例[J]. 知 识 管 理论坛,2015 (2):43-50.

(责任编辑:周献)

On ESI&SCI-Based Agricultural Scienc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Us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Heng, SHI Xue-bi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With ESI&SCI databases and NAU as a case, our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publication of papers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field, the citation ratio of papers of recent decade, the specific journals where NAU papers are highly quoted, the journals where NAU papers are mostly carried, and the academic institutions with close cooperation with NAU showed that the NAU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attributed to the university' attention to the discipline and research platforms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first-rat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ust be preceded by the attention to the hot and front spots of academic disciplines, the prolific production of highly cited or hot issue papers, the sustainable research on the topics with deep potentials and the turn-out of high quality papers with strengthened and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 the reform of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to focus on quality and impact but not quantity, and the original research aiming at key and front issues.

Basic Science Indicators;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6-09-08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成果奖励视角的江苏农业科技产出计量研究”(2015SJD1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科技奖励视角的作物育种领域科研进展研究”(SKGL2014006)

赵珩,女,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G644

B

1009-1173(2017)01-0091-06

猜你喜欢

南京农业大学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主编寄语
——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期刊问答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