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篇课文都应当有一种独特的教法

2017-06-01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第四小学鲁小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低度中度课文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第四小学 鲁小萍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朱华贤

每一篇课文都应当有一种独特的教法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第四小学 鲁小萍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朱华贤

同一单元中的N篇课文应该有N种教法。只有不断翻新,学生才会始终保持新鲜的感觉,才会有旺盛的学习热情。教材以主题为单元,并不等于同单元中的都属于同质。相同点确实有,但更多的是个性。这给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上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

文本个性 教学方法

朱华贤 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教育评论和随笔写作,有《青春作伴》《崇尚黑色》《推敲时尚》《用心呼吸》《师者不器》等著作公开出版,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百篇,有十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语文教学其实教的是教师本人,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发挥的时空更大、更自由,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大更直接更深远。教师素养第一,钻研教材第二,教学方法只能排在第三。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最近,我们应邀担任一次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的评委,连续听了15节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以前,就有这么一种感觉:阅读教学的课堂程序存在着雷同化倾向,这次听了之后,又一次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雷同化的严重。这次大赛中执教的课文是由执教者自己选择的,15节课所选择的课文只有3篇是重复的。课文不同,本来所采用的基本程序也应当有所不同,可这15节课,或者说这12篇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教学方法大致相同,有几节还是惊人的“多胞胎”。其基本程序一般为——

1.简单导入:题解后,板书课题,再齐读课题。

2.启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或者:你想到了什么?

3.自读课文:自读前,出示自读要求,通常为三个点,一是关于字词方面的,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二是关于朗读的,对难读的句子要求多读几遍;三是关于内容方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解决疑难字词。

5.概括主要内容:通常是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是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6.具体分析课文:以这件事(或这个人)为主线,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展开。

7.拓展延伸:引出课外的一篇短文进行比较阅读。

8.布置作业:写一段感受或评论,或推荐相关的书籍。

孤立地审视这一程序,你会觉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知识到内容理解,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课内文本到课外延伸,从读读说说到想想写写。可谓完美无缺。问题在于每一篇课文都是这样的程序,学生不会感到厌倦乏味吗?问题还在于:这是最好的程序吗?还有没有其他程序和方法?

任何一种,哪怕是非常完美无缺的程序或方法,无休止地N次循环,它的效能、美感、新鲜感必定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其他许多事情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正像经常使用抗生素的人,会产生耐药性一样。每一篇课文都应当有一种独特的教法,同一单元中的N篇课文应该有N种教法。只有花样百出,不断翻新,学生才会始终保持新鲜的感觉,才会有旺盛的学习热情。虽然现行的教材以主题为单元,但并不等于同一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都属于同质。相同点确实有,但它往往在宏观上、中观或微观上的差异性很多,这就给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上提供了极其宽广的自由空间。只要我们积极思考,有创新观念,肯定能找到多种多样的程序和方法。下面试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谈谈这些课文的不同教学程序和方法。

一、比较异同法——《钓鱼的启示》

有些课文用不着一板一眼地讲解,而是可以直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两篇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一石双鸟的作用。比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就相当适合采用比较法。理由有三:A.它是一篇相当典型的事理结合型的课文,即先叙述一件事情,再自然而然地引出一段启示性的说理。B.此类文章比较多,在备课时,想找到一篇深浅、长短差不多的课外文章并不难。比如下面这篇《50年前的那次应聘》就是从《读者》杂志中找到的,它与《钓鱼的启示》就像孪生兄弟。C.比较阅读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不管学习能力如何,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参与度很高,而且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0年前的那次应聘》的作者是麦克·奥利弗,主要内容是:我19岁,居住在伊利诺伊州。约翰和我是同学,也是邻居。有一天,约翰拿着一张报纸告诉我一则信息:芝加哥的一家电缆公司要招聘三个推销员,约我和他一起去应聘。首先被考官叫进办公室的是约翰,走出来后,他告诉我说:“他们说可能会录用我,因为觉得我的笑容非常适合当推销员……”但我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被录用了,我的可能性就少了。我考时,考官问我:“你有什么经历呢?”我说:“先生,这个问题太好了,我家里是经营杂货店的,我从小就有和客户打交道的经验,非常胜任这份工作。同时我还想向贵公司提议,招聘员工不要以长相来衡量,而应该讲究实际的经验,比如刚才那个人,他根本没有任何经验,他只知道怎么样种玉米,他是一个农夫的儿子。”第三天,我收到了录用通知书。约翰却没有被录用。一听我被录取,他说:“太好了!真为你高兴。”此时,我心里涌出一丝愧疚:“约翰,如果你是一个人去的,可能你就会被录用了,但你叫上了我,你就为自己增加了一个竞争者,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当然知道你是竞争者,但我们是好朋友呀,所以我虽然没有被录用,我也一样会为你高兴呀,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嘛!”约翰说。他越这么说,我越惭愧。对他来说,我是他的竞争者,但更是他的好朋友;而对我来说,他是我的好朋友,但更是我的竞争者。这也注定了,他会为我被录用而开心,但我却会为了被录用而在背后中伤他。此后,我从这里起步走上了从商之路,到现在我已经是威斯康星州最大的电缆公司的老板了。可当初的那件事情却让我愧疚至今。每次想起来,我依旧会在心里说一声:对不起,约翰,我的朋友。

两文多么相似啊!具体的比较程序可以这样——

1.阅读《钓鱼的启示》,认识和理解“鲈鱼、鱼饵、涟漪、鳃、翕动、嘴唇、沮丧、实践、抉择”等词语。

2.阅读《50年前的那次应聘》,认识和理解“应聘、愧疚、中伤、电缆”等词语。

3.要求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主要有:A.都是先叙述再写启示。B.叙述都具体详尽,占大半篇幅。C.“我”在文中先前都是过错者,后来都是成功者。D.所叙述的事件与获得启示都时间久远。

不同点主要有:A.经历的事件不同,所获得的启示也不同。《钓鱼的启示》是关于规则与自律、关于道德与实践方面的启示;《50年前的那次应聘》是关于竞争与友谊方面的启示。B.《钓鱼的启示》中的启示是父亲的教诲下渐渐获得的;而《50年前的那次应聘》是通过自省而领悟到的。C.在表达方式上,《钓鱼的启示》除了对话描写外,还有一定的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对当时的情景发挥了很好的烘托作用;《50年前的那次应聘》主要就是对话描写。

4.布置作业。比较异同法注意点:A.文本阅读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要简单浏览。B.要尽量避免细枝末节上的比较,比如都是外国人写的,比如一个是34年前的事,一个是50年前的事。C.比较时要深入文本,比如讲到启示时,把两篇文章中启示部分的段落都找出来好好读读,讲清楚启示与事件的关系;讲到环境描写时,也找出来读读。D.要体现主次,应当以课内文章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但也不能倾斜过度,只把课外文章作为陪衬。E.找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要分条列说,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分级概括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请客吃饭,菜肴丰富,鸡鸭海鲜虾蟹鳖都上,自然能说明热情好客,但如果光是一种食材,也能表示热情好客,或许还会让人印象特别深。比如就用一个十多斤的大鱼头,一部分红烧,一部分醋熘,一部分滚豆腐,一部分剁椒,这何尝不是一种请客的热情。解读课文也是这样,可以采用朗读、分析、质疑、比较、鉴赏、概括等多种方法,但也可以只用一种方法来解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就可以只用概括一种方法分步推进。当然,这种概括是分以下三种不同层级的:低度概括、中度概括、高度概括。用概括这种单一形式来教学本文的理由有:A.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字新词很少,理解难度不大。B.此文内容集中,中心突出,事件具体,适合于概括。C.概括能力的培养是第三学段的重点之一,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也大多安排概括的环节,但往往流于形式。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虽然被要求概括过无数次,但并不会概括,或者不知道如何概括。分层逐级概括就是一种概括能力的强化训练。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分层概括的程序大体为:

1.仔细阅读课文两遍。

2.认识和理解“缝纫、维黛安、络绎不绝、午宴”等词语。

3.提出低度概括的要求。

所谓低度概括,就是要求学生能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述到什么程度?可以是概括性陈述,让没有读过文章的人也明白文章大体写了什么。比如本文的低度概括为:

父亲带我登上罗马教堂塔顶时,告诉我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道理。此后有两件事,我都用这个道理获得了成功。一件是:我接到在两周内织四十件毛衣的订单,碰到了时间来不及的困难,想起了父亲告诉我的道理,想方设法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女工,终于成功解决了困难。一件是:在准备举行服装展前,又遇到缝纫姑娘在别人唆使下全部走光的困难,我又想起了父亲的那句话,后来终于举办了半成衣服装展,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是故事陈述式的概括,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文章主题都具备。学生能够做出这样的概括,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掌握了。

4.提出中度概括的要求。上面的低度概括大约有200字,中度概括要求进一步浓缩,字数要求在50字左右。中度概括自然必须在低度概括的基础之上。低度概括中哪些要素应保留,哪些要素可删除,这是需要认真斟酌的。可以用在“低度概括”的文字下画线条后再读一读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主次的取舍能力。

比如本文的中度概括为:

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先后遇到了织毛衣人手不够和举行服装展无人缝制的困难,想起了父亲的话,都获得了成功。

这个概括显然要简洁得多,它省略了许多具体要素,比如带我登罗马教堂塔顶、两周内织四十件毛衣、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女工、缝纫姑娘在别人唆使下全部走光、无人缝制服装、半成衣服装展等。但文章的脉络还在,主要意思还基本保留。从这个脉络中,读者仍然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父亲的道理是正确的。

5.提出高度概括的要求。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低度概括就是把树叶和芜杂的杈杈剪除,中度概括则是把枝条上分杈出来的小枝条剪除,而高度概括就是把所有枝条都剪除,只留下树的主干。高度概括自然建立在中度概括的基础之上,它是对中度概括进行了一次压缩和合并。认真研究后可以发现,中度概括中的“我先后遇到了织毛衣人手不够和举行服装展无人缝制的困难”,可以压缩成“两件难事”,然后对文字进行重新组织,最后变成这样一句——

我遇到两件难事,想起父亲“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都得到解决。

自然,也可以进一步压缩,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句改成“教导”最后概括成——

我遇到两件难事,想起父亲的教导,都得到解决。

这个概括,仅仅19个字,看上去简简单单,但它真正是浓缩的精华。它比中度概括的字数几乎少了一半,但文章的基本意思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由多到少、由细到粗、由具体到抽象的提炼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缜密的思维过程,要求有高屋建瓴的统摄能力。

6.布置作业:说说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优点?

采用分级概括法的注意点:

A.引导学生概括时,不管是哪一层级,最好要求书写。笔写和口说的思维难度是不一样的。B.可以选择部分学生概括作为样本,公开呈现出来讨论是否合适,特别是中度概括和高度概括这两级。C.教师自己要总结概括方法,并把方法告诉学生。D.教师自己事先都要进行概括,并在适当的时候以范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E.从低度概括到高度概括训练几次之后,也可以倒过来,先进行高度概括,再逐渐从中度到低度。F.要相信,能正确概括文章了,就说明理解文章了。

三、独立品鉴法——《落花生》

同一单元中的课文,深浅难易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即使是著名作家所写的,也并非篇篇博大精深。对有些课文,教师根本用不着精耕细作,而是可以有粗犷的方法,放任学生的学习个性,让他们自由评说。《落花生》就是一篇适合于独立品鉴法教学的课文。选择用独立鉴赏评价法的理由有三:A.文章通俗、平实、浅显,所讲的事和理大家都熟悉。B.文章就像学生作文,文学性并不强,如果掩盖作者,把它说成是某一个中学生写的,许多学生也会相信。C.文章中的有些说法,有充分讨论的空间。独立品鉴法,就是教师事先不对课文下任何结论,不做任何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做出判断,找出依据。应当看到,现在有不少学生,并不会品鉴赏析。有的只知道这篇文章好,但说不清好在哪里;有的可能只知道课文语言优美,用了很多比喻;有的可能只知道好词好句用得很多;有的只能笼统地说故事感人……至于课文有没有什么不妥当、不合理或者存在着虚假、自相矛盾等问题,往往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品,是品尝;鉴,是鉴别。独立鉴赏评价法,就是要学生实事求是地说心里话,认为文章好,就说好,认为不好就说不好;喜欢它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并尽量说出理由。

独立品鉴此篇课文的基本程序大体为——

1.自由阅读课文。

2.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认识和理解“茅亭、吩咐、榨油、石榴、品尝”等词语。

3.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好不好?如果说好,好在哪里?如果说不好,不好在哪里?

4.根据教师上面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五六分钟,要求每人都能写出两三点。

5.分四人或六人小组讨论,组内形成一些基本共识后,推荐一个代表准备发言。

6.每个小组选出的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7.教师小结。内容有两个:一是对代表们发言的评价,主要是肯定一些代表的见解;二是陈述教师自己对课文的观点。

《落花生》品鉴参考观点——

从内容上说:A.文章从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一个哲理:要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人,有普遍意义。写作是一种发现,表明作者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生活素材。B.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文中这段话,有审美失当之嫌。花生的朴实无华值得赞赏,但“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何尝不可,没有必要肯定一个事物时一定要否定另一个事物,或者以另一些事物来垫底。

从形式和语言上说:A.文章主线清晰,层次分明,从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到做人,一以贯之。B.语言朴素,与“花生”这一主体对象的特点相吻合。

采用独立品鉴法的注意点:

A.要充分体现独立二字,教师事先不要有明显的倾向性观点,不要出现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大作家许地山”之类的话语霸权。B.鉴于学生在赏析时容易着眼词句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先着眼整体,即材料的选择、立意的确定、结构的安排等。C.对学生的品析结果,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偏差,可暂不表态,更不要直接说“你这样说是错误的”。D.教师自己在表达对文章的看法时,要降低身段,明确说明 “我所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可以进一步探讨”。E.课后,可引入其他文章进行品鉴。

四、分层质疑法——《珍珠鸟》

从理论上说,许多教师都认识到质疑能力非常重要,但从课堂实践来看,质疑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安排得满满的,往往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以质疑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为了培养质疑能力,可以采用分层质疑的方法进行,分词语、句子、段落、整体等步骤进行。《珍珠鸟》就是一篇比较适合用分层质疑法来教学的课文,其理由有:

A.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是本单元最后一篇。

B.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比较熟识。

C.此文似易不易,似难不难,处于临界点。

D.质疑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发现的源泉。

《珍珠鸟》用分层质疑法的大体步骤为——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在疑难处标上记号。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先查字典,仍然不懂的再提出来。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要求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4.从文章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师反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

采用分层质疑法的注意点:

A.不要轻视质疑问难为主体的教法。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习惯于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很多时候提不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因此不要以为让学生提出问题很简单。B.分层质疑的目的是为了让质疑更有序,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能覆盖到词、句、篇。C.从现状来看,有些学生不会从整体的角度提出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着眼文章的整体提出问题,就是要从文章的立意、思想感情、人物对象、篇章结构等方面来考虑。D.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别的学生来回答,教师不必急于解答。E.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质疑并没有涉及重点和关键时,教师要及时反问,把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拎出来,让学生思考。

五、其他阅读教学的方法

解读文本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说不能穷尽。从理论上说,课文是各不相同的,解读的方法也应该各不相同。这里再例举几种:

范读演讲法。有些课文非常适合于训练演讲,可以用演讲为主体训练的方法进行,比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特别,它用的是“诉说体”语言,通篇如此。

主线贯穿法。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全部,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可用这样一个问题贯穿:父亲与母亲对“我”的差别在哪里?各有什么好处?

问题讨论法。教师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先行讨论,然后一一回答,比如《梦想的力量》:为什么题目不是“梦想”而是“梦想的力量”?这“力量”是怎么来的?

批注展示法。有些课文,特别是短小精悍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批注,再展示和讨论批注的方法。比如《杨氏之子》《青山处处埋忠骨》。

线条图示法。有些课文,可以用线条或图画来表示结构、情节、关系、方位等,能画好图了,表明对文章理解了。比如《金钱的魔力》,可以让学生画情节变化图。

小先生执教法。有些课文,特别是比较浅显的课文,可以提前几天要学生去准备,让学生来执教,然后再让大家来评议,教得好不好?比如《一夜的工作》《彩色的非洲》等。

猜你喜欢

低度中度课文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米手表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背课文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